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当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如何坚守,怎么创新?

2015-11-20 13:12:2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一个严谨细致,一个轻松活泼。当传统媒体遭遇新兴媒体,在融合创新中会碰撞出哪些火花?在近日举行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朝向竞合共赢”论坛上,业界和学界的媒体人畅所欲言,为媒体的融合创新发展支招。

关键词:不平衡

《中国青年报》首席评论员曹林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与不平等。

一是利益分配不平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磨合,还没有形成平等利益分配的模式。传统媒体作为新闻生产的主力,它从新闻生产中拿到的利润远远没有转载的人拿的多,这样形成一种不平衡。当下的利益分配模式,转载者凌驾于生产者的模式是难以持续的,而且会导致传统媒体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新闻产出率越来越低。

二是报道方式有区别。很多新闻发生之后在网上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但在报纸上看不到。新媒体很快,传统媒体慢一些,新媒体很自由,很活泼,传统媒体很严肃。

三是身份不平等。体制外的媒体,尤其商业网站没有采访的资质。媒体之间需要谈判,需要合作,需要在利益上的共享。

四是“话语权”不平等。传统媒体掌握新闻生产的权利,但“话语权”还是被网络把握着。

关键词:坚守与创新

新华社国内部副总编辑徐兆荣表示,传统媒体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坚守与创新。

坚守什么呢?徐兆荣表示,自有媒体以来,媒体人应该坚守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前人说的,铁肩担道义。如果没有这个,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媒体人需要提供真实、准确的东西,不能以讹传讹。不能因为是新兴媒体,就放松对这一点的要求。

同时,也应注重创新。即使没有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语言。“今天我们要跟新生代打交道,就要用他们的语言。”

现代教育报社常务副总编廖厚才认为,传统媒体效仿新兴媒体时曾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增加版面加强综合报道,“曾经有都市报做到了70、80个版,加大社会新闻,尤其是负面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谁也不想满眼看到的都是负面新闻。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融合中盲目效仿,自然是死路一条”。

关键词:追求深度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社会版主任李智勇表示,传统媒体应该追求内容的深度,并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模式。他提出了《娱乐至死》中的著名观点,“当传播介质改变时,传播的内容会随着介质而改变。”现在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内容的时效性正在降低,要追求的是深度。

他举例称:“我作为一个社会版的主编,总是先问头条怎么样,不问消息。因为消息不再是我们主打的东西了。在时效性方面,传统媒体拼不过新媒体,报纸有印刷的周期,第二天早晨见报已经是旧闻。我们现在追求调查的深度,追求评论的内容,比如人民日报有一个重要的新闻栏目叫求证,研究一些传言是真是假。”

关键词:新技术

从报纸到手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的融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毅华认为,当今媒介的发展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融媒时代,在媒介发展历程当中,早先出现的是书籍、报纸,后来又有了广播、电视,现在又普遍运用网络和手机。如今新兴媒体具备了过去传统媒体所有的符号和传播特征。网络媒介和手机改变了之前多年形成的传播格局,一些百年老报随风而逝,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博弈与竞合中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曹立宏表示,媒体记者不必害怕技术发展,用跨界心态看媒体融合会更好。

从多媒体到自媒体,再到智能媒体是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媒体终端的演化,势必造成对媒体的个性化或者人性化的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发展规划与法制办研究员庞亮提出了五个理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键词,其中有两个涉及到新技术。一个是“基础”。云计算、大数据,还有可穿戴设备、智能互联网等很多新兴手段正在铺开。比如新华社也推出了写稿的机器人。另一个是“产业”。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是包含内容平台、技术渠道和体制管理一系列的全媒体产业链生态系统,在顶层设计的时候要有这种理念,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本文根据人民网相关报道整理,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