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第8期
www.fjsen.com 2015-09-10 09:35:27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平潭时报:报道突发事件要做到胸有成竹

杨 华

8月8日,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正面袭击福建省,平潭被笼罩在10级风圈范围内。作为一个海岛,台风是平潭的常态,每年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台风影响。因此,台风对于平潭媒体而言,是一个绕不开、躲不掉的话题,对台风灾害这一类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就成为了我们每年的“必修课”。

以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的报道为例,结合近年平潭时报关于台风的报道,我认为,做好台风的报道要有预判性、组织性和统筹性。事件发生前后,作为采访部的负责人,应急宣传报道调度的“操盘手”,最关键是要对灾区情况、报道重难点和采访人员配备等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

一、预判性是台风报道的前提,调度者要做到对当地的情况心中有数

每年的7、8月份是台风的多发季节,在台风来临之前,哪里是重灾区、哪里会有突发的情况,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按照往年情况来看,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镇裕潘村是个重灾点,每年该村海堤都会发生状况,在今年台风来临前,边防官兵再次对其进行加固,有效防御了此次台风的破坏,保护了人民和财产的安全,是一个很好的报道点。又如,我区澳前镇和苏澳镇,两镇渔业发达,渔排养殖人员较多,往往会发生人员返回渔船遇险等突发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报道点。对于这些情况,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如能多加留意,分析研判,在台风来临前做好预判,在组织采访人员时就能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二、组织性是做好台风报道的基础,越是紧急时刻,人手紧缺之时,越要处乱不惊,从容应对

对于记者而言,他们是单兵作战的个体,但是对于采访部负责人来说,在安排人员时,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当天出多少版面,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记者应该分派到哪个位置,就需要做到采访有组织、稿件有组织、版面安排有组织。

每年平潭最容易发生灾情的地方主要是苏澳镇、澳前镇、流水镇和通往海峡大桥沿线区域,针对这些情况,8月7日,平潭时报采访部提前做好了采访安排,将各个区域进行分块,以几条交通干线为脉络,分流水、澳前、苏澳、金井娘宫(往海峡大桥沿线区域)和城区等4个不同区域,各派一组记者采访报道。同时,作为地方党报,做好地方政府宣传报道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和防汛办、110、边防、医院等,同样要作为重点盯守区域,安排人员跟踪采访。只有抓住宣传报道的重点,有序地安排好区域、任务及人员,我们才能统筹使用好有限的资源,做到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8日,台风登陆前的那天早晨,各组记者按照原定的分工安排,前往相应的地方采访,果然,澳前和流水镇都出现轮船遇险的突发情况。因为事先做好的安排部署,记者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赶到现场,获得第一手宝贵资料,这对写好一篇新闻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人员安排到位,各路记者都能有针对性地采写到不同的新闻内容,这使得新闻版面得到充实,新闻内容生动感人。

三、统筹性是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调度者要做到相互协调,工作“一盘棋”

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于9日22时10分在莆田秀屿区沿海登陆,最大风力13级。受其影响,平潭风疾雨骤,最大风力甚至达到17级,是近10年来风力最大的一次,也是城关近10年来受台风影响最大的一次。8日早晨,澳前码头的台轮“百合号”发生船锚脱离,导致船员被困。跟着管委会主任的一组记者出发到现场,然而现场情况多变复杂,有救援,还有人员转移,“人手不足,需要支援。”前方记者发来消息。实际上,在前方记者发来“请求支援”的消息前,第二组记者已经出发赶赴现场,与主要领导的那组记者形成有效分工。

胸有成竹,对于每一个现场记者都像安装了GPS定位般,能准确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方位,这是作为突发事件总调度人的最关键、最核心的能力。作为采访调度者,虽然前期做了相应的分工安排,但是突发事件中各类突发情况太多,只有明确地知道现场所在的方位,发生情况复杂性和工作的难易程度,在应对下一个突发事件时,才能充分做好人员的调度和工作的合理分工。

就近原则是第一原则,长途奔袭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且风大雨大,行进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如让记者长距离奔袭,路上还可能碰到其他状况,影响工作的开展,也违背了现实的规律。

再如,110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非常多的,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派记者去,要做到有所选择和取舍,必须根据我们的人手进行相应的选择,比如确保重点的企业、项目、乡镇以及水电路讯等,新闻采访才能守住重点、有的放矢。

台风报道,对于平潭时报,是一个非常态的“常态”报道,因此,多年的抗台风报道也让我们掌握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报道规律。 (作者单位:平潭时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