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第7期
www.fjsen.com 2015-08-28 11:29:10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讲好精彩故事,让新闻真正写在大地

——浅谈在打造名专栏中实现“走转改”

屈人文

一、找准定位,讲好精彩故事

这是一个强调讲事故的时代。“谁会讲故事谁拥有世界。”柏拉图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闻报道。“新闻的本质是故事。”美国专家杰里·施瓦茨认为,好新闻,就必须做到如何把故事讲得精彩,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2011年,设立《脸谱》专栏之初,秉承《泉州晚报》“权威主流·百姓情怀”这一办报宗旨,我们将其定位为一个新闻故事专栏,通过挖掘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故事,以平民的视角,展示他们的生活态度、人生情怀和价值追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定义“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作为机关报,更应贴近这个主题。《脸谱》紧扣“中国梦”,更多地展示老百姓逐梦的精彩故事。

找准了定位,首要任务就是选题。《脸谱·中国梦》非常注重脸谱人物的独特性,要求每个人物都要有其闪光之处。广“撒网”,才能抓“活鱼”。社会新闻部要求每位记者每周必须搜集一个脸谱人物,然后在部室会上进行筛选、分析、策划,确定主题后再安排采写。

细节决定成败。莫言会讲故事,捧得诺贝尔文学奖;马三立会讲故事,成为一代相声大师,就在于他们善于抓住故事的细节和冲突,用百姓的语言,把故事讲得够精彩。新闻故事能否写得精彩,同样取决于此。为了挖掘到故事主人公的鲜活细节,记者们经常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护林25载,“林王”大山深处造林3万亩;卧床25载,七旬翁写出《卧人心语》;断臂小伙,脸压鼠标开网店;“矮”媳妇抱“高”婆婆,一抱十年……如果记者没有深入基层,用心去观察、体验,是无法写出如此多的精彩故事。

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故事讲得好不好,够不够精彩,直接决定了传播效果。泉港区前黄镇一户人家,两个儿子先后患上尿毒症,治疗已致家里债台高筑。经配型,母亲连荣华的血型与两个儿子吻合,满足肾移植条件,但面对两个患儿,备受煎熬的母亲不知如何抉择。后来,哥哥主动放弃移植,将母亲的肾让给了弟弟。一贫如洗的家境、母亲捐肾的两难、哥哥救弟的心切,记者在采写时紧紧抓住这些细节,环环相扣。报道见报后,情动社会各界,短时间内收到60多万元爱心捐款。最终,母亲和小儿子换肾成功,大儿子的肾源也基本有了着落。“我们真的是被故事深深打动了。”读者的肺腑之言,再次证明只有抓好细节,站在读者角度讲好故事,才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引发社会共鸣。

这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人们读报、看书都讲究效率,但往往一个脸谱故事要讲好,讲完整,又不可能数百字就能写透。怎么办?为此,《脸谱·中国梦》人物故事都采用通讯形式。在上版时,编辑会尽可能将一个长篇故事用小标突出最吸引人的细节,分成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在版面处理上尽力做到方便阅读。如此,读者很容易被整个故事概要吸引,然后再择其所需细读。

二、深入挖掘,树立“标杆”式典型

一份报纸,只有把故事讲得透彻,才会有广度和深度,才能更招人喜爱,传之弥远。

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典型,往往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深度挖掘精彩故事中,一旦发现“标杆”式的典型,《脸谱·中国梦》专栏便会不吝不版,浓墨重彩予以报道。

2013年7月8日,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传来噩耗。默默耕耘数十年、一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大山深处领路人”——黄田村老支书陈其伟,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办公室内。获悉消息,报社当天迅速组织策划,派出精干力量奔赴黄田村,抢先刊发消息《壮志未酬,老支书走了》。随后,专题采访组深度挖掘,多次走访陈其伟的亲友、同事、村民,重访其生前为村民奔走的那些“脱贫致富”项目,以通讯形式,在头版重要版面和版位,推出系列报道。一个朴实憨厚、工作踏实、无私为民、践行群众路线的老支书形象,日益清晰、饱满,跃然纸上,深深叩动了读者心扉,引发社会强烈共鸣。泉州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陈其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陈其伟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走机关、下村镇、进学校、入企业,在全市巡回宣讲陈其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本社记者也作为宣讲团成员全程参与。

在“全国县域首个爱心城市”——晋江,有这样一个爱心集体:晋江英林供销社职工40多年如一日,数代人坚持爱心接力,无怨无悔,悉心照顾智障孤儿李池池;无独有偶,晋江青阳供销社全体职工50年来坚持照顾非亲非故的智障孤儿李抚西。2014年3月,记者在进一步采访挖掘中发现,这样的爱心故事在晋江供销社相当普遍。这种不同寻常的“晋江供销社现象”引起报社的高度重视。社领导挂帅,编委会召开专题策划会多次讨论,社会新闻部制定详细报道方案,成立专题采访组蹲点采访,历时半个多月。3月28日本报推出重磅报道,除在头版刊发消息,同时推出8个整版的“晋江供销社现象”特别报道,创下本社办报以来之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泉州市委书记作出批示:晋江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为民情怀,坚持不懈、勇于担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传承美德、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和我们身边的鲜活榜样。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晋江市供销社的先进事迹,并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和践行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新闻媒体要继续深入挖掘和宣传晋江供销社这样身边的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载体,一场全市上下的学习活动随即展开。

后经各大主流媒体转载发酵,晋江供销社爱心集体被迅速推向全国。2015年2月,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晋江英林供销社员工群体登上“中国好人榜”。

三、搭建平台,助推公益事业

新闻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它最重要的使命是通过这些精彩故事,产生共鸣,启发社会。

《脸谱·中国梦》专栏一直致力于通过讲述故事,搭建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一方面展示普通百姓超越自我,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传播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携手共进,汇聚各界爱心,扶贫济困,传递人间真情,助推公益事业。

雨果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些母亲,虽身处逆境、生活窘迫,但不畏生活艰辛,以坚强、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27年不放弃,搀扶残疾儿子长大;深山采茶女竹篓背起全家希望;靠着一只眼,她撑起一个家;拄拐杖打工,当起顶梁柱……每年母亲节期间,我们围绕《脸谱·中国梦》专栏,联合部门发起“阳光母亲 携手同行”公益行动,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母爱传遍泉州大地。多年来,已陆续报道了61名母亲的感人故事,向社会筹款上百万元,以各种形式帮扶这些“阳光母亲”。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本社热线中心总会接到不少高考成绩优秀、家庭贫困的学子及其亲友打来的求助电话。我们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方舟便会准时启航。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记者经常顶烈日冒酷暑,长达一个多月,跋山涉水,走街窜巷,走访那些成绩优秀却家境贫困的学子,挖掘他们发自内心对学业的坚持,对困难的不屈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渴望。高考全校折桂的姐妹;为省路费徒步回家的山里娃,盼当驻外记者的“英语狂”,背着瘫痪爸爸上学的黎大女孩……当一个个寒门高考学子的感人故事,通过《脸谱·中国梦》专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时,引发社会踊跃捐款,结对资助。自“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共筹得善款1400多万元,5400多名学子因此受益,进入梦想中的象牙塔。

《脸谱·中国梦》呈现的精彩故事,传递出满满的社会正能量。

四、持续运作,成就精品专栏

按照报社树立精品意识的要求,经过四年多的强化策划和持续运作,《脸谱·中国梦》报道的题材触及社会各个层面:有在惊涛骇浪中勇救9名落水者的渔民,有23年独行“长征”36趟的邮递员,有死后捐出器官延续3人生命的小女孩,有倾情照料八旬孤寡老人的好邻居,还有携手发妻走过91载的百岁人瑞,为了一句承诺刷了30年马桶的社区阿婆,淡泊名利、一生奉献中国核事业的将军院士……这样的《脸谱·中国梦》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光明网、网易新闻、中国文明网等网站纷纷转载。不少《脸谱·中国梦》的人物故事报道,荣获省级以上新闻奖。

《脸谱·中国梦》专栏开设以来,每周都有三篇以上精彩故事见报,截至目前,共计已推出600余篇人物故事,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不少人典型人物和集体成为全市上下学习的榜样,除了默默耕耘、积劳成疾病逝于工作一线的“大山深处领路人”陈其伟和互助互爱、服务“三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爱心群体——晋江供销社员工外,还有一心为民、爱岗敬业的新时期人民警察吴一心,援疆干部、“吴登云式的好医生”蔡立忠等。

持续运作成就精品专栏。2013年,《脸谱·中国梦》栏目荣获“中国晚报优秀专栏”。

(作者单位:泉州晚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