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第7期
www.fjsen.com 2015-08-28 11:29:10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拓宽思路抓题材 ——以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陈国文

打造新闻精品,是新闻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着力的关键之一,也是推动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打造新闻精品,“内容为王”,首先要善于抓重大题材、热点题材、敏感题材,围绕这些题材开掘,更容易让新闻报道高人一筹、先人一步、震撼人心,让新闻报道影响更广,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作用更大。中国新闻奖是全国各媒体激烈竞争的业务赛场,其获奖作品是当之无愧的新闻精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采编业绩得到认可的体现之一。本文试以第二十三届(2012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说说如何拓宽思路选择好的报道题材(下文所举获奖作品,均为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哪些题材重大、敏感、备受关注

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题材,以下几大类比较突出。

一是全国性的重大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如十八大、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和谐拆迁、环保、神舟九号巡天、中国首艘航母入列等等。如获特别奖的人民日报评论《转变,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获得一等奖的人民网网络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蒙古电视台的电视消息《神舟九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四子王旗草原 三名航天员平安归来》。这类题材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展成效和热点难点,此类题材采编得好,可使新闻报道具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影响力、辐射性。开掘此类题材需要较强的综合提炼能力、驾驭能力,且很多时候需要有参与到重大事件进展的采访机会,因此难度不小,但对于地方媒体来说,也不是无处着力的。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题材不全是成就宣传,也有一些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需要新闻媒体去深入剖析,汇集破解良策。

二是各地发生的重大、突发、特色事件。这些事件也可以看作全国性的重大主题在各地的具体的表现,其背后蕴含的意义也都可从全国的角度得到印证。比如一等奖获奖作品中,河南日报的获奖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以火车站的人员流动为切入口,通过兰考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折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西部地区阶梯式协调发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武汉广播电视总台的广播消息《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今天运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消息《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反映的是本地有特色的重大事件;北京电视台的电视直播《雨中进行时——“7·21”北京特大暴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突出以人为本。还有二等奖获奖作品报纸消息《广东“腾笼”五年换来一批“好鸟”》,通讯《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林子大了 鸟儿多了 身心畅了》等。

三是直接服务民生的新闻。如获一等奖的齐鲁网网络专题《齐鲁正能量之爱心帮农季》网上网下互动,引发爱心帮农潮,帮助山东农民解决当年夏秋农产品滞销问题。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毒胶囊”的生产链条,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8件获奖新闻名专栏(相当于一等奖)中有3件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分别是天津《每日新报》的《新帮办》、江西《信息日报》的《跑腿新闻》、河南中原网的《心通桥》。这几个专栏常年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民解难,化解大量社会矛盾,带动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爱心企业、社会群体联动合作,充分体现新闻媒体的宣传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

四是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如诚信建设、学雷锋、好人好事等新闻,此类题材的获奖比例不小,其事件可大可小,都具情真意切、真实丰满、感染力强的特点。如一等奖获奖作品有黑龙江电台的广播访谈《我心是海洋——访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扬州广播电台的广播评论《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杭州电视台的电视系列报道《“最美司机”吴斌》、中国广播网的网络评论《雷锋,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获得二等奖的中国军网的新闻摄影《两母亲换肝救子 无私的爱奏响生命之曲》、天津电台的广播访谈《“我不伟大,但我挣钱比你容易”》等等。好人好事中,援藏、援疆、支教等方面的故事生动感人,容易得到受众和评委的认可。

另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坚实迈进,国际传播类新闻作品得到更多的重视。中国新闻奖评选办对此类题材的参评给予更多的鼓励。

二、拓宽思路抓好题材

分析了本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题材,我们对拓宽思路抓好题材的信心更加充足。以上几类题材,我省的媒体平时也都有涉及,加上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和对台交流交往前沿等优势,只要深入“走转改”,下足功夫,砥砺采编本领,福建的媒体完全可以打造更多分量重、抓眼球、影响广的新闻精品。

一是重大题材奋勇争先。要突破媒体竞争中福建只有对台优势等心理定势,在重大题材上奋勇争先,力争上游。不可否认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在一些重大题材上具有采编优势,但从获中国新闻奖的实际看,地方媒体只要敢于争先,善于出击,在这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对热点难点的舆论监督等方面,地方媒体也能立足当地,出新出彩。比如获得一等奖的报纸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报纸评论《唯有走在变化之前》、漫画《“内部装修”》、电视系列报道《“最美司机”吴斌》都出自地方媒体。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八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为新闻工作提供难得的新鲜素材,也亟需新闻工作给予更大的舆论支持、智力支持。我们要识大局,察大势,报大事,对重大、热点题材主动思考,敢于触及。尤其评论、访谈、漫画、副刊、论文等类作品,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捕捉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热点、敏感题材,关键是看哪家媒体做得深,做得透,做得好。

在网络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做精重大题材,善于找到重大事件与本地的关联线索是一个关键诀窍。获得一等奖的广播专题《选择》,对准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见义勇为的盐城民工兄弟群体,表现他们渴望社会尊重到反省自重的心路,借力了采访对象的新闻性。获二等奖的通讯《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记者远赴黑龙江采写上海老知青返回插队地带领村民致富的感人故事;《新疆日报》的《艾山江·买买提:从大学生村官到北京十渡人》,抓住文中主人公是北京唯一一个维吾尔族大学生村官的新闻点,题材新颖。这方面,福建的媒体也具有潜在的优势,福建人走南闯北、祖籍福建的华侨足迹遍布海外,他们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故事。获得二等奖的福建日报副刊《在南海,在天涯……》、福建省广电集团广播访谈《南海上的无悔坚守》采访对象即是深耕南海的福建籍渔民。

二是围绕背景找准切口。指导意义、借鉴意义,是新闻精品必须具有的特性。新闻精品与社会生活实践关系紧密,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启迪思维,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着眼时代背景,找准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了解影响社会进步的制约点,善于从全国、大局的角度审视新闻事件的意义,从时空对比中找好新闻报道的切入口,从事物的发展变迁中找到典型事物,揭示本质,以小见大,以微见著,让新闻报道兼具思想性、指导性、可读可听可看性。评论《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契合企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通讯《“和谐搬迁”背后的故事》对干部群众期盼的和谐拆迁有启迪意义。其他获奖作品围绕扶贫、保护文物、打击网络谣言、食品药品安全等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鼓与呼,放大新闻价值,给人力量,催人思考。

在考虑时代背景时,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网络现象中感受民意,从加强建设、管理、运用互联网的角度捕捉新闻。“最美女教师”张莉、“最美司机”吴斌是网民最早叫出来的,反映了网络的正能量。获奖作品《求证》专栏、《向网络谣言“亮剑”》《“寒山闻钟”新“官”念 自揽监督网民意》《求解“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反映了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持续加深,对网民的回应和引导、对互联网的运用越来越重要。

三是利用外脑厚重大气。在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与权威机构合作、利用好外脑是让新闻增强思想性、关注度的好途径。访谈、评论等,可以直接借力知名专家、学者等,以提升新闻报道思想含量,提升媒体的影响力。获得二等奖的江苏卫视的电视访谈《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是中宣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指导下开办的大型理论访谈栏目的代表作,采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副校长林尚立,让访谈节目高屋建瓴,引人入胜。获得一等奖的经济日报评论《崛起的中国势不可当》,作者广泛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以及国防大学、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写出了权威大气,论述充分的评论文章,可谓是另一种形式的借脑。

四是深入挖掘新老典型。典型事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的焦点,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宣传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火热实践中层出不穷的创新创造,推广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做法,是新闻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大局、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典型就是媒体常挖不懈的新闻富矿。一等奖获奖作品《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写老红军余新元参军及送雷锋、郭明义、儿子参军的故事,成功地再次挖掘雷锋这一著名典型。获奖作品对“最美女教师”张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的报道,是顺应人们对典型宣传新需要,对新时期先进典型、平民典型的成功发掘。

五是精心采编创新出彩。盯紧热门题材,抓住好的题材,还要精心采编,才能脱颖而出,否则就可能浪费了“好料”。有些题材具有共性,你有我也有,你采访我也采访,就面临从案头准备、采访、撰稿、编辑、播出等各环节的激烈竞争,面临文字、标题、内容等全方位的竞争,胜出着实不易。比如《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反映的人们从逃荒到大规模出门打工,再到在家门口就业的变化,在河南,乃至中西部很多地方也有发生,而从兰考着笔,以火车站为聚焦点,就更容易凸显特殊意义,这就显示了采编人员的功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全国、全球的共同主题,是新闻媒体的同题作文,《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从乐凯胶卷停产、泊头火柴破产中提炼企业发展成长需要顺应潮流求新求变、超越自我的观点,例子和引言得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起企业界人士共鸣。《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今天运营》记者提前做足功课,准备了深厚的背景材料,采到了独家音响,现场感强,内容丰富。特等奖获奖作品《转变,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写作时人民日报编委会成员亲自部署、把关,起草组成员精雕细刻,反复打磨;《“三西”扶贫记》采访历时两个月,采访笔记50万字,12易其稿。它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是厚积薄发深度加工。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各类信息涌流,新的传播潮流要求媒体除了做好原先单纯的信息采集、传播,更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强化信息筛选,强化信息解读,强化信息服务,要求采编人员除了能快速、准确、真实地采编播,还要深入浅出地介绍所报道的事物的发展脉络,甚至具备行业专家的眼光和水准。关于2014年马航失踪事故的报道,也让我们看到中外记者比拼中大陆媒体航空业专业知识稍嫌欠缺的弱点。新闻求新求快,还要能感召人、打动人、说服人、启发人,就要求媒体练好内功,组织记者编辑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争取成为所报道行业的懂行人,让新闻报道以眼光取胜,以思想取胜。(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记者工作处)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