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光明日报:重构采编生产流程 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2015-07-10 17:20:26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重构采编生产流程 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系列调研报告之三

光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组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媒体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媒体以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时段为末端进行采编管理,采制和发布之间存在较长时滞,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即时性、全天候的特点。在很多媒体内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普遍存在“两张皮”现象,甚至连新媒体也是分立的,互相缺少沟通协调,造成新闻资源的重大浪费。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创新机制体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改变同一媒体集团内部不同媒体“分立单干”的局面,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产生“化学反应”,根据新闻事件的属性特点、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调动采编资源、实现协同作业,达到信息内容的全媒体、全天候、即时发布。

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通过建立采编中央厨房等方式,改变以单一版面或单一节目主导的内容生产方式和采编管理模式,逐步向全媒体和全天候的新闻信息生产转变,显著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初步实现了不同媒介的整合传播。

1、从版面主导的采编管理向全媒体全天候采编管理转变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不受固定出版周期的限制,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第一时间报道、全天候追踪,还能根据受众的反馈和互动,随时对报道计划进行调整。适应移动传播需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必须将以版面为主导的末端管理方式,转变成全媒体、全天候的全过程管理模式。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通过重大新闻报道演练,探索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采编流程,逐步改变了“先报后网”的传统发稿方式。在新的采编流程下,编辑记者逐渐适应了第一时间给新闻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等提供新闻内容,接下来再将报道加工成适合报纸的深度内容,根据各媒介的传播特性进行梯次传播。

考虑到不同传播渠道有着不同的传播特性,如微博、网站、客户端注重速度,微信求深度、求生动,报纸在时间上以24小时为周期,人民日报对同一新闻事件安排了三个波次的产品生产推送,分别求快、求全、求深。人民日报明确把客户端在内的“两微一端”作为记者发稿的首发平台,在重要时政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多次实现全网和移动端的首发。

光明日报改变过去一次采集、一次发稿的简单新闻生产方式,根据新闻事件的属性特点、发生过程布置采写任务、调配采编资源。在2015年两会报道中,前方记者把采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回,后方编辑及时联系前方记者指导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网站、微博等新媒体编辑将其编辑制作成适合该平台发布的内容,报纸版面编辑根据需要选用适合刊发的深度内容,再配上综述和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光明日报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性,实现了两会新闻的全天候立体式报道。

中国日报改革传统采编流程,从编前会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到信息发布,全面落实网络优先。编前会将网络热点选题安排在会议第一项,围绕新媒体以及社交媒体需求开展策划讨论。此外,中国日报还增设了报纸端网络编辑岗位,加强报社记者稿件提前上网。中央电视台把新媒体平台作为传统电视频道、国际视通等对外发稿平台之外的第三个发稿平台,建立了全新的通稿制度,记者的稿件可用于央视新闻的全平台产品,以最大限度地共享新闻资源,提升各播出部门的编播效率。新采编流程和平台的形成,改变了过去以传统电视播出平台为主导的采编流程模式,央视强调通过“两微一端”抢占新闻第一落点,目前“两微一端”首发已成为央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常态。

   2、以全媒体平台为牵引再造采编流程

实现全天候、全媒体生产,以及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需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建立起科学、高效、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其中关键一环就是要改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张皮”的状态,建立一个对不同媒体融合生产发布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的基础平台。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通过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媒体的新闻选题策划、任务布置、内容采编、稿件发布等新闻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技术平台上,大大降低了内部各媒体的沟通协调成本,有力地提升了传播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5年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即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正式亮相。中央厨房打通了报纸与其他新媒体形态之间的界限,把各种媒介的参与者、资源、技术和需求放到同一个平台下进行分工和调配。中央厨房下设统筹推广组、内容定制组、可视化组,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高效分工和协作,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有效克服了多头管理、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

新华社根据融合发展需要,通过“拆墙”“并灶”等方式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了各种要素深度融合、各种资源充分共享、各种媒介相互转换。2014年12月31日,新华社成立融合报道平台(现已改称全媒报道平台),由新华社总编室牵头,各编辑部以及相关国内分社、技术局等部门和单位人员合署办公,负责组织实施设计重大主题、题材和突发事件或其他需要全社跨部门协同的融合报道,并进行一体化策划、制作、发布。通过搭建跨部门、跨领域、跨终端的开放式业务平台,高效、顺畅地融合了全社报道资源,有效提高了编辑部与编辑部、编辑部与记者、终端与终端、采编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同联动,初步改变了部门间资源分割、条块分割、终端分割的局面。特别是将编辑、一线记者直接纳入全媒报道项目组的做法,使融合意识贯穿报道全程,促进报道资源深度融合,有效避免了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两张皮”。

2014年10月,光明日报成立融媒体中心,由报社副总编辑担任主任,总编室、新闻报道策划部、光明网以及技术与服务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以融媒体中心为依托,光明日报逐步建立起包括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楼宇媒体等在内的全媒体采编模式。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和央视网共同组建了网络新闻部,双方坚持“一体化策划、一体化制作、一体化呈现”,探索出一条“目标共同、利益共同、体制打通”的台网融合新路,逐步实现了新媒体各平台信息共享、稿件互用和人员交流。新闻中心的采访资源、通稿资源、智库资源用于新媒体,使央视新闻在新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迅速提升。成都传媒集团2014年10月成立数字采编中心,中心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为龙头,以成都商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为基础,并由成都日报和成都晚报配合。在数字采编中心的统一指挥、协调、调度下,成都传媒集团给本地读者、网民提供全覆盖、最及时的新闻资讯服务,形成了一个指挥区、五块屏幕和一个视频直播间的空间构成,实现了新闻线索、电视监控、人力调遣、稿件提交和效果呈现的同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