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中央和行业类媒体采编人员龙岩行 闽西追寻红土情

2015-05-19 12:15:54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彪炳青史,光照千秋。古田会议的圣火,开启了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的光辉起点。

初夏时节,17家中央新闻媒体、26家行业类媒体的64名青年编辑记者走进闽西,穿梭在一处处革命战斗遗址、一首首红色革命歌谣、一件件苏区档案典籍中,追寻英雄足迹,倾听历史回声。

寻根

红色星火 燎原闽西

9月来信,唤醒了黯淡星辰;一粒火星,燎原成闽西大地的东方红。

5月12日下午,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前,青年编辑记者们庄重宣誓——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草长莺飞,“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

86年前,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

13日至15日,编辑记者们分7组奔赴新罗、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漳平,深入乡镇、企业、厂矿等地采访调研,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红色记忆,如一坛窖藏的客家米酒,以史为鉴,芳香四溢。

“采访97岁的老接头员陈其清,听老人亲口对我说‘头可断,血可流,唯恐革命不成功’的肺腑之言,我的内心涌动出一股热流。”解放军报记者王凌硕感慨万千,“军民本是同根生,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队伍取得胜利的根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贴近

红色土地 继续前行

革命不易,建设更难。如今的闽西,依旧是风展红旗如画,筚路蓝缕伟业。

古田镇五龙村,7年前还是一个以种田、养猪为生的落后小村,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

三天里,记者编辑们与当地青年之家农家乐负责人廖红卿夫妇同吃同住,切身感受到在老区后代们的身上,红色基因历久弥新,红色文化激情飞扬。

“不懂经营就带着村民出去考察。”

“不理解就挨家挨户做工作。”

“村民民主投票表决,统一管理。”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展,先进经营理念给当地村民带来金山银窝的同时,也留下了青山绿水、绵绵乡愁。

2010年5月,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的“80后”华永良回到老家——小池镇培斜村,用互联网卖起了村子里的竹凉席。如今,培斜村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贫困村,华丽转身为“闽西淘宝第一村”,全村人守着电脑赚钱,全村社会总资产近3亿元。

“和上辈人相比,我们年轻人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肯定发生了变化,但父辈们教会了我们两种精神,一是要拼搏努力,二是全村抱团发展。”华永良说。

产业兴、百姓富后,创意培斜没有止步,继而开始探索竹器茶叶、生态旅游、电子商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径,阡陌流金。

碰撞

红色理论 代代相传

“用心观察,深入采访,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出发前,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在动员会上告诫即将启程的青年编辑记者们。

在偏远山区,年轻人和乡亲们一起挥动铲子,挑起水泥,插下秧苗……每滴下一滴汗水,都切实体会到山区农民的勤劳。

“当我坐在飞满蛾子的房间里听着夜晚屋外阵阵的蛙声,当我弯下腰仔细在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杂草中寻找着这两天才认识的草药,当我仔细地替农户一笔一笔盘算着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时,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民日报记者宦佳在基层实践中寻得答案。

心中对祖国真实社会了解的深度,决定了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所能想象的广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的最深刻的理解,其实只有这样简单的一句话:

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