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青年成长的标志,也是孕育中国新闻的沃土。近100年过去了,无数青年前仆后继地投身于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新闻理想推动祖国发展前行。今天,小编要盘点的是中国几代新闻人“光阴的故事”。史料中肃穆的前辈、校园中慈祥的师长,也都曾“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貌,但特殊年代所赋予的独特气质,依然在停驻他们的眼中。
邹韬奋
邹韬奋(1895 — 1944),男,江西省余江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生活书店成立后,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作者,短短几年,使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了56家,先后出版了数十种进步刊物,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
范长江
范长江(1909 — 1970),男,四川内江人。原名希天。他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范长江是第一位向全国公开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是第一个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红色边区情况的记者。作品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邓拓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邓云特,福建闽侯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甘惜分
甘惜分(1916 — )中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教授。四川邻水人。1916年4月17日生。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1945年任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记者。1946年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 年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 9月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副教授。 1958年,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授、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舆论研究所所长。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首都新闻学会理事、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甘惜分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
朱穆之
朱穆之,男,1916年12月生,江苏江阴人。原名朱仲龙。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国共产党新闻活动家。朱穆之是新华社最早的特派记者之一。他早期采写的《刘伯承将军纵谈战局》,气势恢宏,堪称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名篇。1951年至1954年新华社练笔运动和新闻写作学习运动中,朱穆之作为倡导者和主持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穆之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与吴冷西等同志一起,在把新华社建设成为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的过程中,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吴冷西
吴冷西(1919—2002),广东新会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任新华社社长、广东省省委书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名誉会长等要职;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会委员。
穆青(1921-2003),原名穆亚才,笔名穆肃,祖籍中国河南开封杞县,出生于安徽蚌埠,回族,中华人民共和国记者、新闻家。1937年,穆青参加八路军,并入学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随后进入《解放日报》工作,发表《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雁翎队》等作品。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奔赴东北,担任《东北日报》编辑。1949年,调任北京新华总社,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其记载数篇战地报告,汇入《南征散记》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第一副社长、社长,上海分社社长。1958年调入北京,任新华社国内部主任、副社长.1966年,报道焦裕禄事迹,与冯健、周原合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77年,起用为新华社总编辑。1982年,担任新华社社长,两年后其文选出版。
齐越
齐越(1922—1993)生于内蒙古满洲里,河北高阳人。1946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1949年10月1日,与丁一岚一起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许多人便是从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名篇的魅力。于1993年11月7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夏青(1927-2004)本名耿绍光,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48年入东北大学中文系读书并参加革命,1950年5月在新闻总署主办的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播音艺术委员会委员,播音业务指导,播音部副主任,1986年首批被评聘为播音系列最高职称播音指导,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名誉会长。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八届委员。夏青同志是新中国我党培养的第一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播音艺术家,是我国播音员、主持人的楷模。
郭超人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该篇被节选改编为《登上地球之巅》收录至语文教材。郭超人生前与各国新闻界人士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往,曾担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通讯社组织主席。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 《西藏十年间》 《时代的回声》等。
崔永元
胡舒立
唐师曾
水均益
敬一丹
闾丘露薇
柴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