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三项学习教育园地 > 正文

【行进中国·新福建新故事】朱仕贵:金改,改变了我的生活

2015-01-04 16:19:19  来源: 东南网  作者: 项裕兴  
视频加载中...

东南网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肖首洲)大理石台阶、仿古石地板、红色的木楼梯……这是沙县高桥镇桂岩村村民朱仕贵的三层楼房。

近日,记者来到桂岩村。冬日暖阳下,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口,绿树、红花穿插其间,还有休闲公园、小超市等。

在朱仕贵家一楼客厅坐定,烧水泡茶,朱仕贵始终面带笑容。他说,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桂岩村距集镇18公里,与顺昌、南平交界,过去,“生活不方便,上学就医难。地里不长粮,全靠毛

竹山。野猪常出没,家家地灾户”。

“有一年发生地质灾害,学校被埋了一半。”朱仕贵回忆,2011年,政府引导村民举家外搬,如今全村200多户搬了一半多。今年又有60多户报名,很快就举村搬迁了。

“搬迁后,从买地到装修,花了40多万元。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了债。今后怎么生活?”当时朱仕贵的担心和所有搬迁村民一样。

机会如期而至。2011年12月,沙县被确定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试点县之一,农村住房贷款、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等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大部分村民加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了款后远走他乡经营小吃。朱仕贵一家人就到江苏开了家小吃店。

“在江苏开小吃店,怎么有空在新家住?”记者问。朱仕贵笑了笑回答:“老婆外出开店,我在家当‘掌门’。”

原来,头脑活络的朱仕贵“留了一手”。农村房屋的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以前不能贷款。如今得益于金改好政策,朱仕贵拿新房子抵押贷款15万元,在当地工商部门指导下,创办了天台山农牧合作社,流转了村里60多亩地,挖成鱼塘养殖西伯利亚鲟鱼等名贵鱼种。

15万元开小吃店,还养名贵鱼,怎么够?见记者有疑问,朱仕贵自豪地说:“沙县农商行对农户信用进行统一评级。我是信用社评级授信的‘3A’最高信用评级农户,不用担保不用抵押,还能再贷款8万元。”

对此,高桥镇镇长林贞淦说,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破解了农民担保难、贷款贵、额度低问题。更喜人的是,建立了信用体系,农民自觉维护信用记录,全镇4000多万元的担保基金贷款,没有一笔不良。

“这些鱼养殖时间长,目前还没见效益,2015年5月才开始大量上市。”对此,朱仕贵并不担心,他告诉记者,家里的小吃店,一年收入有10万元。

看得出,对未来的生活,朱仕贵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