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三项学习教育园地 > 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莲农邱国盛的“生意经”

2014-12-23 09:05:19  来源: 东南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东南网1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项裕兴 通讯员 王华耀)12月12日,邱国盛又卖出50公斤干莲,老规矩,每公斤价格比市场价贵10元。

邱国盛是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莲农,今年种莲4亩,收入超2万元。他的莲子都在家门口卖给散客,价格比市场价高,但供不应求。

为何这么好卖?“因为我背靠修竹荷苑,实行标准化种植,莲子品质好!”邱国盛一句话点明缘由。

标准化种出好品质

邱国盛今年53岁,以前种莲不讲究方法,加上品种退化,导致种莲成本高、产量低、品质差。“亩产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种莲收入还不如种水稻。”他一度想过放弃。

像邱国盛这种情况,当时在全县还有很多。“一个原因是品种老化,另一个原因是种植技术不过关。”建宁县莲科所高级农艺师罗银华说,为解决这两个难题,1993年,建宁在全省率先成立莲子科学研究所,自主培育出多个建莲新品种,还制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建莲》国家标准。

新品种出现,提高了莲子产量,而标准化推广,提升了莲子品质。

2007年开始,所有农事安排,都必须对照《建莲标准化栽培技术一览表》进行,自己做主种了一辈子莲的邱国盛半信半疑。但他是县里科技示范户,莲科所专家专门盯着他按规程栽培。

当时,县里采取“农技专家-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模式,进行种莲标准化推广。在莲科所专家指导下,邱国盛精心挑选种藕规格,控制种植密度,实施配方施肥,成本降下去了,品质却上来了。

“以前,一亩田种藕要200多支,现在只要120支,密植变疏种,延长了盛花期,同样的品种,增产10%以上。”说起标准化种植,邱国盛如数家珍,“施肥时增加次数,减少数量,提高了结实率,颗粒大小更均匀。”

不仅是种,建莲采收也有讲究。邱国盛根据专家的建议,在莲田每隔2米左右,用脚踩开一条“路”,作为采收莲子通道。“原先采莲子时,我们在田里到处钻,成熟的莲子会漏采,变成铁莲。”按新方法,不光莲子采得干净,还能保护地里的莲藕。

去年,建宁承担的“建莲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如今,建莲种植中,95%的农户都按标准化规程进行,品质好了,价格高了,近三年来,建莲价格上涨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