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舆论监督 > 正文

治理会所歪风还需各方协力

2014-12-17 07:49:1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张志锋  
视频加载中...

【皇城根下的会所,正可照见坏作风和乱管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深宅高墙,金碧辉煌,设有龙椅、戏台……这不是在唱宫廷戏。北京故宫附近嵩祝寺及智珠寺内的私人会所,近日再次被曝光,披露其低调奢华有“内涵”:晚餐人均最低消费800元,高的人均2000元,有海参、鲍鱼等。什么人会在这里消费?里边到底演的什么“戏”?

不管唱的哪出,这“舞台”都难说搭得合理合法。今年11月1日,住建部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施行,曾经承担“普度众生”功能的古建,当然也不能成了搞“内部接待”的法外特区。

面对中央高悬的整治利剑,何以这家会所能“依然健在”?媒体多次曝光、百姓屡有反映,这个会所为何能成“钉子户”?这些,确实需要有关方面给出合理解释。皇城根下、闹市中心,房有主、地有属,有钱也不能任性,有权也不能瞎整,期待这次曝光不要再度“烂尾”,而应一查到底,拔出萝卜带出泥。

寺院藏会所,客人形形色色。工作人员的话印证了部分猜测,“有些前来就餐的‘领导’喜欢听戏”。反“四风”将近两年,各地曾专门整治会所里的歪风,一些人却依然故我,这就不是心存侥幸,而是顶风违纪。“自掏腰包”要谨慎,“朋友埋单”也需约束,至于公款消费,则更是违规犯纪了。

会所投人所好,要私密、要奢华、要环境好,藏身公园、古建中的尤其多。今年2月,中纪委发通知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今年5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就此发文。虽如此,但在市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往往有人假市场名义,想方设法钻空子,把公共资源转为牟利之用,领导干部正是其目标客户。从这个角度说,皇城根下的会所,正可照见坏作风和乱管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而要根治会所歪风,以严格举措管住党员干部是一个方面,整治那些违规的会所也同样不可或缺。

作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制度再好,不落实也是稻草人;规定再多,不执行也是白费蜡。这当中,多方配合、不留死角至关重要。北京这两家变身会所的寺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按说,“谁主管、谁负责”,住建、公安、民政、旅游、宗教、文物等部门,理应各司其职、严格把关,不过,就这两所寺庙情况看,租赁企业修缮资金不到位、企业打擦边球广开财源,等等,凸显了监管的空白,成了“谁都在管,却谁都管不了”,反而让“高档奢华有背景”的传言不胫而走。

近两年铁腕改作风、高压反腐败,各地力度空前,效果比较明显,但总有一些环节跑冒滴漏,给歪风邪气以喘息之机。改作风,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工程。把制度的漏洞堵严了,让谁都没有可乘之机,效果才能最大化。而这正需要全民总动员,部门协同、纪检查处、媒体监督、网友跟进。歪风成了过街老鼠,清风才能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