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舆论监督 > 正文

我们该用什么方式祭奠冤死的灵魂

2014-12-16 10:21:57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晴川  
视频加载中...

呼格吉勒图案再审判决结果公布。15日上午,内蒙古高院的法官向呼格父母宣布了再审结果:撤销1996年内蒙古高级法院判决呼格流氓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罪名,“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过再审之后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听完判决后,呼格父母抱头痛哭起来,在场的许多记者也禁不住流下眼泪。

呼格吉勒图强奸案真相大白,对呼格吉勒图冤死的灵魂无疑是个慰藉,对这个沉冤18年在噩梦中屈辱生活的家庭,更是莫大的精神支撑。面对送达的再审判决书,呼格吉勒图的哥哥说:从感情上说,希望将他们绳之以法。这其实更是大众的意愿。不管个中原委如何,此等造孽如果能轻易被原谅,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忏悔?以法律的名义,强硬剥夺一个卑微的生命,再多的赔偿金又能代替什么?如果没有制度纠偏,难免不会有下一个呼格吉勒图。

我们说,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代价,但并不是每一起冤案,都是历史前行必须付出的代价。对造成此次悲剧的幕后黑手,我们相信,历史会永远将他们的过错记录在册,而最终的调查也会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而这迟来的正义,诚如央视微博评论所说,不仅是对那个年轻灵魂的慰藉,也让公众感受到了庄严而温柔的司法伦理。

然而,这个年轻人冤死的价值,绝不仅仅这么多。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治与法治的战争,责任与良知的战争,生命与尊严的战争。在依法治国的征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说过: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面前,一个人的生命或许一钱不值,但是谁又能找到比生命更值钱的东西?天底下没有卑贱的花朵,哪一朵花的凋谢不值得我们哀悼与感伤?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真实代表每个个体的利益,又如何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沉冤昭雪,有关方面勇于纠错的勇气值得点赞。在一个法治不昌的社会,迟来的正义总归也是正义,但在一个法治社会,该来的正义姗姗来迟,就不该成为“正义”,甚至也是一种犯罪。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一个气量宽厚的民族,必须谨记这一点。因此,要推动法治进步的刻度一寸寸前移,让人们对依法治国充满信心,并成为信仰,除了启动究责和国家赔偿程序,还应该有特有的祭奠仪式。我们无需像对待南京大屠杀那样上升到国家公祭层面,但却完全可以将他们的名字写进历史教科书,或者镌刻到特定的墓碑里,让人们时刻面对、牢记。只有痛到灵魂里,才是对冤魂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