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动向需要时间去消化 记者:这一年来,报业出现了不少新媒体的发展动向,尤其是上海报业集团,启动了上海观察、澎湃、界面这样的项目,以您的经验来看,您看好这些项目吗? 何伟: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去做的,你不可能今天刚出生,明天就要求你赚钱。即使有好的发展项目、好的发展前景,也要给他们时间。改革不是一改就灵的,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 记者:我们也很期待这些新的尝试能够获得成功。可是这些年我们看到不少“报人办网十年不成”的例子。 何伟:现在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公司能够赚钱,而我们体制内的一些媒体公司却赚不来钱。我们的项目是好项目,我们的人才也并不比别人差多少,但做下来的结果就是不理想。 根本上,新老媒体各有各的文化,我觉得核心问题就是这个文化问题。用办报的思维和方法办新媒体,路注定越走越窄。我们去商业网站考察,对我触动很大。举个例子,在这些公司,三十几岁就是很高层的高管了,35岁就要转岗了;而35岁,在我们报社还是很年轻的中层干部。我们这些老报人要承认,新媒体是年轻人的舞台,我们要让年轻人来唱主角。 记者:在不同的城市,报办新媒体的发展情况不同,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像手机报,在一线城市,用户已基本流失,但在宁报集团还是一个盈利来源。您对此怎么看? 何伟: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办的新媒体中,现在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就是手机报项目。我们和三大运营商都有合作,单一一家运营商的手机报就有30万订户,是属于投入不大,收益很稳定的项目。而且这十几年来,报业所发展的新媒体中,微博、微信虽然很流行,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有清晰盈利模式的,还就只有手机报了。 记者: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时有一个问题,就是集团层面上在搞,各个子报刊也在搞,一个集团对外没有统一的声音,显得有点乱。现在有些集团正在逐步上收这些新媒体,统一在集团层面上进行运作。 何伟:这个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比如,新闻网站,我觉得在集团层面上搞一个就可以了,但像微博、微信,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自媒体,你都收到集团层面,搞一个,就失去自媒体的特性了。我们集团各媒体的微信,最近在国内报业微信公众号排名都比较靠前。而APP客户端也已经上马,但一定要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产品可以多,但这些产品一定要有区别,能给用户一个鲜明的特色感。提到你这个客户端,就立刻能想到一种形象。 记者:以前我们报纸最大优势是优质的新闻质量,但现在更强调对用户的服务。新闻与服务如何能有一根线把两者连接起来呢? 何伟:通过做服务,把新闻嵌入进去,是一种思路。像浙江日报做的在游戏中嵌入新闻,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个问题,游戏用户与新闻用户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如何解决,还得摸索。 现在中央已经把媒体融合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方向,我们也就不能再只是尝试了。 记者:对于体制内报业新媒体的实践,我们的包容性还不够。 何伟:我们已没有更多试错的空间。现有的体制下,你做新媒体只能做成,不允许你做砸。对比一下,商业的互联网项目,做了十个项目,如果错了九个,对了一个,那你就是赢家;但报业做新媒体,如果九个对了,一个错了,那你就是输家。这就是体制的局限性。 记者:那您对报纸的未来抱有希望吗? 何伟:对报有希望,对纸无希望。报主要是我们做的内容,纸是一种介质,当有了更合适的传播介质时,以前的旧介质就会被淘汰。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大势所趋,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必过于悲伤。就像胶卷一样,曾几何时,乐凯、柯达多辉煌,现在呢,已经看不到影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