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医生和患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病理会诊服务。近日,中山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共建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揭牌。该中心囊括中山大学八家附属医院病理科技术力量,外联美国最负盛名的克利夫兰医院病理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11月11日《羊城晚报》) 随着医疗全球化的发展和国人经济条件的提升,去国外看病已不再那么遥远。但出国看病毕竟花费巨大,远程会诊相比就便宜了不少。广州这所会诊中心给患者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确是一件好事。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医学交流、开展远程会诊,本身也符合医改的服务差异化目标。广州作为华南医疗中心,本身已拥有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但要进一步提升广州医疗的辐射力乃至国际影响力,不妨以跨地域、跨国界合作为突破口。对患者而言,各地医技水平、医疗设备参差不齐,多一点互通,就可能减少一点病人的痛苦;而对医疗行业而言,只有加强与国际医疗界的交流,广州的医疗水平才能再进一步,走出华南,走向全国、全世界。 但应当看到,对大多数市民来说,要足不出户享受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除了主观上的经济条件限制外,一些客观条件还有很大可完善的空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省内医院各项检验互认目前还未实现全覆盖,一些外地患者到广州来看病或者广州患者到外地看病,有时不得不做一些重复检查。省内互通尚待努力,外国的检查结果能否通行无阻就更不必说了。 一方面,还得继续加大开放力度。有了病理国际会诊之后,外国专家能不能亲自到中国来现场开诊,甚至与中国医生共同上台做手术?在国内一些城市,已有这方面的实例。另外,广州外籍人士数量众多,不妨“对症下药”探索引入外籍医生,支持外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既更加便利外国人在广州求医问药,也可给国内病患更多选择。 但另一方面,在开放的同时也应加强监管。无论是去外国看病,还是外国医生到中国来开诊,又或者相关的药物进口、检查互认等,都是近年来伴随着市场需求的膨胀才出现的新兴事物,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广州在发展医疗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还应探索完善各项制度,主动接轨国际高标准,既有助于肃清市场乱象,又能提升广州在这一领域的“话事权”。比如本地不少整形医院号称引进韩国医生和技术,但是否真的具备相应资质和水平,有关部门不应袖手旁观。别让滥竽充数损害百姓健康,又搞乱了这一新兴市场。 (张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