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秉笔为锄耕心田——记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王国萍

2014-11-10 10:42:12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 黄琼芬  
视频加载中...

  王国萍(右)在古田采访脱贫致富带头人。

人物名片:王国萍,1993年7月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福建日报社。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8年当选福建省政协委员,2013年当选十一届福建省政协常委。近6年来,她采写编辑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2次,福建新闻奖10余次。2014年10月,她获得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实现了福建省平面媒体新闻工作者获长江韬奋奖零的突破。

从当记者的那天起,她就立志要献身于新闻事业。21年的从业生涯中,她用智慧和爱心挽救持刀抢劫青年小甘;面对社会热点难点,她满腔赤诚为百姓民生奔走呼吁;驻守条件艰苦的地方,她坚持带头冲在新闻第一线。她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时代的变迁,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新闻人生。

她,就是福建日报宁德记者站站长——王国萍。

她用大爱柔情挽救了即将堕入犯罪深渊的小青年

直至如今,王国萍倾心挽救犯罪青年的事迹仍广为流传。

2002年12月7日晚,王国萍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青年将刀抵在她的腰间,要她把钱拿出来。王国萍掏出身上仅有的零钱递给对方,对方说了句“够吃饭了”,转身欲走。

看着对方稚气的模样,王国萍情不自禁地拉住对方的手,说:“你不能走!明天又没钱了,怎么办?再拿着刀去抢别人捅别人?你会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在她的劝说下,抢劫者放下手中一尺长的尖刀,并告诉王国萍,自己18岁,是莆田人,因家负重债生活无着才持刀抢劫。第二天,王国萍和同事便赶赴莆田采访,经查,小甘一家贫病交加,倘若他被刑拘或判刑,这个家庭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王国萍和同事明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真正帮助小甘。因此,她带着小甘到公安部门投案自首,根据法律规定和程序,由福建日报提供担保,对小甘实施取保候审,小甘被免于刑事起诉。

面对抵在腰间的尖刀,王国萍用大爱柔情挽救了即将堕入犯罪深渊的小甘,福建日报对此刊发报道《刀尖下的抉择》,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后来,小甘的姐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大学学业,小甘也自学成才,在一家装修公司谋到设计员一职,还替父母还清了十多万元的债务。

她既坚持为百姓民生奔走呼吁又始终心怀大局

2002年,王国萍在报社群工部担任热线记者,接到第一个监督报道: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小桥沙场非法开坝堵闸填江,造成水灾隐患。

沙场主每年缴纳承包金一两万元,转手分包可获得100多万元,在王国萍和同仁采访时,沙场主雇凶追截并扬言,如果有谁敢坏了他们的事,就要谁的命!

王国萍没有被吓倒,先后采写《开坝堵闸填江汛期隐患极大》《胆大妄为搞伪证威胁利诱欲何为》等稿件,省领导迅速批示,责成福州市防汛办调查处理。

从业以来,她始终牢记为民宗旨、视群众如亲人,并通过自己的报道,帮助了许多困难群众。

作为一个党报记者,如何才能真实、生动、鲜活、精彩地讲好中国故事,在平时的采访工作中,她也在思考、探索。

今年6月的一天,报社群工部接到一位老人的投诉,称时隔22年回到故乡屏南县祭祖,发现祖坟被刨,而报案近一年,案件始终未破。老人因此认为办案民警徇私枉法,包庇嫌疑人。

接到任务后,王国萍赶赴屏南县双溪镇采访。为了让双方之间多一些认同、少一些撕裂,她放弃了既定的舆论监督角度,转而探寻事件背后的故事。

在她和屏南警方的奔波努力下,老人的心结被解开,事情真相也得以还原——原来老人认错了祖坟。事情圆满解决,福建日报刊发报道《一个古稀老人的息访故事》,社会反响良好。

“作为记者,特别是党报记者,要坚持担道义、守良心、当示范、做榜样,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理直气和的调解、准确到位的引领,真正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社会趋净趋善趋美。”王国萍说。

她用青春热血书写自己作为党报记者的新闻人生

2013年初,王国萍被派驻到宁德记者站任站长。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条件十分艰苦,虽地处沿海,但全市一半县份为山区县,从宁德前往山区县,驱车都需要2个小时以上,而到山区县的乡村采访,更是路途颠簸。

作为福建日报唯一一位派外驻站的女站长,王国萍坚持带头冲在第一线。2013年10月的一天,在福鼎采访时,由于路途颠簸,长期患有腰肌劳损的她腰部严重挫伤,导致无法坐立。为及时发回报道,她躺在床上与当地通讯员配合完成了稿件。

因长年奋战在新闻一线,体力透支多,今年4月,她先是染风寒得了感冒,后又突发急性肠胃炎,因手头在赶几个采访,只能带病工作。当感觉胸口憋闷得喘不过气来时,她才去宁德市医院就诊,医生“勒令”她立即做全面检查,发现因过度疲劳已引发心苞积液,必须住院治疗。

住院第8天,在积液尚未完全消除时,她就带着病体赶赴寿宁、霞浦、周宁、福安等地,辗转上千公里,与同事们一道采写了《群众的赞美最甘甜》一文,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披荆斩棘步行两个多小时,深入寿宁县下党乡现场解决发展难题的生动故事,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报道刊发后,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