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舆论监督 > 正文

“头痛脑壳晕”背后的 账号体系暗战

2014-11-05 07:55:57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周东飞  
视频加载中...

本月初,一名乘客在三亚机场登机被拒。原因是,航空公司把这位乘客的微博昵称当成了他的姓名。结果机票上赫然写着“姓名:头痛脑壳晕”,这位“头先生”自然就没办法过安检了。实际上,这起“头痛脑壳晕”事件背后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视角:日益要紧的互联网账号体系暗战。

网络账号的奥妙:购机票跟微博什么相干

这名“头先生”是通过某家航空公司的APP购得机票,原本他也在这个APP上注册了账号,但购买机票时想不起密码,于是就用了新浪微博的账号来登录下单。

有相当多的APP接入了“开放账号体系”,也就是说不用强制用户在本应用中注册,使用新浪微博、腾讯QQ、人人网等账号便可登录使用。可惜就可惜在,这家航空公司的APP或者说购票流程中出现了BUG,简单地把微博昵称当作了用户姓名,所以才出了“头先生”的笑话。

但这一切都不是开放账号系统的毛病,相反,这个案例展示了互联网账号体系的威力。它意味着,少数几家“开放账号体系”正在成为事实上的通用网络身份证,而账号体系的征伐也早已在暗地里硝烟四起。

开放账号体系:让人爱恨交织

这个不为多数人所重视的网络账号体系,其实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局。通讯和社交服务建立在“强账号”的基础之上,而另一些运用则具备“弱账号”乃至“无账号”的特性,比如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以及搜索引擎的搜索服务。正是基于上述因缘,QQ等建立了庞大的账号体系,而百度等则于此为短板。

当身份识别已然成为一种硬需求的时候,后来的服务和应用处在后发劣势地位。用户们已经厌烦了每尝试一个应用都要填写一大堆资料的体验,谁坚持这样做,谁就只能是自绝于用户。账号体系大户们开放他们的账号体系,实在是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

便捷只是其一,其二,这些已经存在的账号都不是孤零零的身份证,而是有着互粉、朋友圈等“关系”的立体网络。直接将这些开放账号体系拿来使用,意味着不但轻便地解决了身份识别问题,还为信息的分享和活动的运营赢得了人脉圈子。

对于那些不卖东西,只提供资讯或服务的APP、网站而言,如何赢利一直是他们最头痛的事。基于统一账号体系的广告联盟,成了新的救命稻草。基于上述好处,有人觉得名利双收。当然,也有人觉得痛不欲生,理由很简单,他们丧失了建立属于自己的账号体系的机会。

账号体系巨头们:争夺下一轮财富与权力

在中国国内,最有名气的两个开放账号体系是新浪微博和腾讯QQ。根据腾讯公布的数据,QQ的活跃用户量是8.5亿,有超过6万个手机APP和超过54万个网站通过QQ号登录。必须说明的是,这还没有包括另一个庞大账号体系——微信。

新浪微博的用户量是5个多亿,从绝对数量上看少于腾讯QQ。但是,2013年8月,阿里与新浪宣布,微博账号、淘宝账号、支付宝账号打通使用。淘宝的注册用户也超过5亿,两者联合后“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规模最大的账号体系”。新浪微博账号体系与腾讯账号体系的叫板,跟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纠缠于一处,在弥漫的硝烟里不难听到阵阵金鼓。

很明显,账号体系正在成为下一轮网络财富与网络权力。要意识到,网络正经历着“流量为王”到“账号为王”的转变。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巨额流量就可以带来巨额关注度,最终转化为巨额财富。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所承载的规律大多不再适用,万风吹过,万水流过,我们依然不认识彼此。拥有账号体系,就是拥有识别密码,拥有大数据和大财富。财富,需要以账号的方式来识别了。

账号体系已不仅仅是用来承载广告,担负O2O,它还可以连接硬件,成就物联网。看新浪微博和腾讯不约而同推出跨硬件平台的账号体系,我们就不难明白其中的深意了。面对“账号为王”的时代,“头痛脑壳晕”先生所掀开的仅仅是管中窥豹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