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民生新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14-10-28 17:33:13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陈型  
视频加载中...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的具体体现。传媒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本身就是群众工作,应当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上走在前面、做出表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和监督的社会职能,也应是活动的主角,有着自我解剖、自我提高的目标要求。目前,民生新闻作为城市台的主打节目,收视率高,群众参与度广,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有力最生动的阵地,因而民生新闻具有群众路线的主体和群众路线的监督者的双重角色。这种双重角色的正确把握和表达,关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

一、民生新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民生新闻报道的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事,在报道中将心比心,以小见大地传递出正能量,是基层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新闻事件产生于社会生活,如果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相呼应,便会引发受众的讨论和思考;新闻如果能及时发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想法、意识和诉求,就会被受众引为知己。民生新闻多以发现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矛盾为主,但在报道中不能简单地把矛盾摆出来公之于众,应找准角度,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受众。今年7月发生在昆山的特大爆炸事故,媒体后续报道了昆山市民几次冲入火场救人和排队献血的新闻,传递了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受众从爆炸事件的阴影中看到催人奋进的正面力量。在去年网络曝光三个小孩搀扶跌倒老人被勒索的事件后,一系列摔倒老人勒索路过搀扶人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频繁出现,一度引起了人们对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的大讨论,在这个纠结的过程中,一些媒体及时做了大量关于老人被撞摔倒、轻微受伤后,主动让驾车者离去的正面报道,告诉受众不要被社会上少数的负面现象蒙蔽了良知,应相信道德的力量,老人摔倒了当然要扶。在这场社会辩论中,民生新闻弘扬了爱老护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美德,传递了诚信互助这一社会正能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鉴定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民生新闻的受众是群众,民生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应由群众来评判。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自上而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整风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缺乏群众的积极参与,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四风”有着广泛性、顽固性和积久性的特征,如果没有群众面对面的批评、监督,就不能得到根治。新闻媒体要用敏锐的新闻触角去发现新闻线索,及时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展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集体和人物,认真做好新闻策划,形成主流媒体正面积极的报道。

二、强化民生新闻队伍建设,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新闻价值观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使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坚持和弘扬。作为社情民意最直接传达者的民生新闻应把握这次活动的主旨,从自身入手,把提高民生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来抓。

民生新闻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遍地开花,如今发展到每个县级台都设有民生新闻,甚至开办民生频道。这样的发展速度使新闻从业者数量激增,特别是县级台,从业人员门槛低,政治素质良莠不齐,不少新入行的从业者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客观辩证地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经历。第二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以自查和互查的形式进行,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模式能让新闻从业人员对比存在差距,找出存在问题,提高政治素质。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按着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树立宗旨意识,乐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让“喉舌”能准确地反映“大脑”的声音,传递正能量。

当前,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果新闻工作者不能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武装自己,必然会产生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报道。县级电视台热办的民生帮忙类节目,倾听百姓心声,帮助百姓解决难题,这看似简单的报道方式,实际上蕴含着记者对党的群众路线这一理论的理解程度。一些记者由于政治素质有限,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往往会越帮越忙,要么只采访当事的一方,要么在报道中不理性地带入个人观点。这些状况和问题,正是记者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需要面对并解决的。

(作者单位:张家港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