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俞杭英:谁掌握原创力谁占有市场先机

2014-10-10 17:34:1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王品芝  
视频加载中...

  俞杭英,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人生第一次》总导演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综艺节目霸占荧屏,2013年以来从韩国引进的综艺节目又掀起一阵收视热潮。这些引进的综艺节目如何适应我国本土观众的口味?我们的节目制作水平和其他国家还有哪些差距?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人生第一次》总导演俞杭英。

中国青年报:当前韩国的综艺节目模式逐渐成为各卫视的“新宠”,这股风是什么时候刮起来的?

俞杭英:以前的演播厅节目也有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当下这股风的概念主要是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大型户外综艺节目在欧美国家是一个主流,所占比重非常大。在我国,观众看惯了演播厅节目,突然看到真实的外景节目感觉很新鲜。

国内这波热潮主要从《爸爸去哪儿》开始,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第一季也是户外综艺的方式,但是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此后我们也推出了第二季,还有其他卫视的很多引进节目。

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节目的共同点主要是明星真人秀。以前的综艺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聚焦明星,这波节目则是完全深入到明星的生活中去,明星被还原成普通人,为大家提供很多真实的细节。比如《爸爸回来了》将明星的家庭呈现在观众面前,《奔跑吧兄弟》中,明星则完全放下身段,这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的。

中国青年报:国内真人秀类节目和国外有什么不同?

俞杭英:韩式综艺节目跟欧美有很大的不同,韩式综艺更注重观察,视角更聚焦原生态、生活化的东西,通过细致的记录让观众感受,360度无死角,24小时全跟拍,这是韩式综艺的特点,也是韩式综艺能够取得高收视的原因。而欧美的真人秀节目则更注重画面感和节奏感,节目中随时加入评论。两者呈现出来的气质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拍摄技术也完全不同。

国内的综艺节目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以我本人的经历来看,十年前的《男生女生》跟十年后的《人生第一次》,节目在拍摄手法、呈现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综艺节目目前比较倾向韩式的拍摄手法,尽可能呈现原生态。

中国青年报:我们的节目制作水平和其他国家有哪些差距?主要原因是什么?

俞杭英:最大的差距在于专业化、社会化的程度。

我们电视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户外节目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跟韩国还是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首先体现在专业程度上。

一个创意出来,国内的导演需要费心费力的不断沟通,因为有可能出来之后不是导演想要的效果。但韩国的模式就很省力,导演想要什么,道具公司会给出ABCD四种方案,然后让导演来选择,这是比较专业的工作方式。

其次,他们的很多工种,比如摄像、设备、技术、舞美、灯光等,全部都社会化、产业化。而在国内,专业人才都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做不到那么高效迅速。

此外,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团队是固定的,节目形式也一以贯之,以常年累积的默契,完全能够知道导演要什么,即使是安保人员,看起来也像半个导演,能够专业地配合其他人员的工作。我们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国青年报:事实上,我们从很多国家都引进过综艺节目模式,但能服水土的不多,这是为什么?

俞杭英:本土化非常重要,韩国虽然离我们很近,但是大家的收看心理还是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国内的观众希望能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触动,更强调主体性和感染力,当一个场景出现时希望能看出一些原由。因此,与韩国团队合作期间,我们会反复强调要适应国人的收看心理,对于一些综艺效果我们会进一步挖掘,希望能传递给观众一些正能量。

中国青年报:我们在引进节目时会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俞杭英:韩国团队的创意非常多,往往让人耳目一新,这跟他们的运作模式有很大关系。韩国的编剧会源源不断地给导演提供创意,再加上导演本身的想法以及他们身处的娱乐环境,创新的氛围非常好。

将原版的创意生搬硬套一定会出问题,关键还是要把握观众心理。我们在具体操作时,会将经典的游戏环节进行保留和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本土化、接地气,在环节的设置上要有我国特色的主题改造,比如《奔跑吧兄弟》的游戏中我们会设计跳广场舞。

中国青年报:我国综艺节目有“逆袭”的可能吗?

俞杭英: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了解自己的观众需要什么,什么东西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节目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些年积累的经验都是可以用在任何一种节目形态上,这些是我们做节目的有利条件。

此前演播厅节目的制作就有很多能借鉴的地方,比如浙江卫视中国蓝的《中国梦想秀》是引进英国《就在今夜》的版权,但整个节目的创意在不断增加,节目改版后更是只保留了原版最基本的精神气质,在节目形态上有很多改变。外景节目也是一样,毕竟,国人的收视心理我们自己最清楚。

同时,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电视生态,像我们国内电视生态这样竞争激烈,这也迫使我们工作人员不断去想创意,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创造力也都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才能得到迸发。

当然,还是有很多挑战摆在我们面前。首先大团队的运作非常难,一个节目可能动辄几百号人,这甚至要难于一部电视剧的拍摄,电视剧是固定场景,而综艺节目在行进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需要极强的掌控能力。其次,外景拍摄的场地选取、环节设置都要求推陈出新,通常情况下拍摄前需要测试四五遍,稍微不周到的地方都会存在很大的风险,说是在“刀尖上舞蹈”都不为过。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未来5年电视上什么样的综艺节目会增多?

俞杭英:欧美国家的很多真人秀节目是草根为主,主体多样化,国内大部分户外综艺节目则还是聚焦明星。我们也在谈论,这一波明星真人秀能够走多远。首先成本太大,其次观众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从以后的趋势来看,真人秀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未必是航空母舰式的大制作,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节目形态会越来越多,所以应该还是会回归到以老百姓为主的节目形态,只要是好的创意就会带来收视热潮。

观众需求是多样化的,有需求就有动力去原创。目前播出的渠道很广,多样化的渠道也会吸引多样的受众,谁掌握原创力,谁就占有了市场的先机,观众期待我们本土的原创节目,而不仅仅是从国外引进这一种业务模式。(王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