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现阶段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

2014-10-09 15:21:41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任世练  
视频加载中...

摘 要: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要想有立足之地,并且从中脱颖而出,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广播这种单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的煤质,在网络媒体、电视媒体日益壮大的冲击下,如果依然墨守陈规,思想保守,必将会被历史淘汰。因此,广播新闻编辑更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新闻节目质量,以满足广大听众的要求。

关键词: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培养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传媒逐渐走向多元化,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各具特色。现阶段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占领了很大的媒体市场,然而广播媒体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要想站稳脚跟并激流勇进,广播新闻就必须不断创新,新闻编辑就必须积极提高自身创新意识,要努力做出广播新闻的特色,要在内容、形式、节目编排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满足各层次听众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对新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以听众喜欢的形式播报,保证新闻在高质量、高标准的形式下进行传播[1]。

二、培养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广播新闻编辑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策划观念和策划能力相对落后,编辑能力普遍不足,这些直接导致了广播新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目前,广播新闻的节目形式单一,大多以主播读稿为主,语气单一,缺乏感情色彩,给人的感觉就是每天都在重复,毫无新意,没有更多的呈现形式,缺乏丰富性,逐渐消磨听众的耐心与兴趣,最终失去听众。其次,新闻内容空洞乏味,很多情况下,主播就是简单播报新闻内容,新闻信息量少,大部分都是文字和数字等拼凑在一起,平淡乏味,播报的新闻基本上都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一般不做新闻评价,不进行深入探讨,完全不能突出新闻热点,无法吸引听众注意力,达不到播报新闻的目的。最后,在新闻真实性方面,很多新闻编辑为了提高收听率,赚取关注度,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夸大报道,改造事件,盲目跟风,甚至于直接从网上找新闻进行播报,根本不进行新闻真实性的核实,这就导致假新闻的出现。新闻最注重的就是真实性,如果播报的新闻真实性都不能保证的话,那新闻的意义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社会科学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手机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迅猛发展,各具特色,方便快捷。广播新闻与这些传播媒质不同,广播新闻主要就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没有画面感,广播新闻编辑既要利用这个特点创新新闻,又要尽量在形式内容上弥补这个不足。基于现阶段广播新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新闻编辑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真实性,提高广播新闻质量。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进步,同样,在广播新闻方面,创新也能起到推动新闻发展的效果,因此新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创新能力强,就会将新闻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样的内容播放效果就会被提高,而且创新的新闻模式更能满足听众的听觉需求,引发听众的共鸣,实现播报新闻的意义。反之,如果广播新闻编辑缺乏创新意识,依然沿用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不进行创新,那么,广播新闻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而且会愈演愈烈,最终失去大部分听众,新闻就不能得到传播。因此,广播新闻编辑要结合广播这一媒质的特点进行节目创新,要在遵循编辑规律的前提上创新,不能违背行业规则,更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的要求[2]。

三、广播新闻的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公民意识日益提升,人们对传媒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媒行业正走向多元化,以便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时代发展,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是必然要求。现阶段,改善广播新闻发展现状,提高新闻播报质量,扭转广播新闻的被动处境,促进新闻节目的时代性与亲民性,满足各层次听众的需求,拓展广播新闻的受众群,提高广播在传媒行业中的地位,这些将是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方向。广播新闻编辑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质不同,它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具有以下特点: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泛渗透,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等。同时广播新闻又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线性传播,选择性差;清晰度低;容量有限等。综合考虑广播新闻的优缺点,广播新闻编辑要扬长避短,联系实际,进行广播新闻创新[3]。

(一)广播新闻观念要创新

当今社会各方面都在日益更新,新旧交替快速,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广播新闻工作者更要积极适应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做新闻的观念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各种变化,这就要求观念上要创新。广播新闻最终的受众人群是广大的听众,广播就是一个传播新闻的载体,因此能否满足听众的需求就成为了评判广播新闻的重要标准。广播新闻要做听众喜欢的新闻,做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新闻。在进行新闻搜集时,工作者要从听众的角度思考,思想要紧跟潮流,做当下最流行的新闻,给听众新鲜感,激发听众获取新闻的兴趣,展现广播新闻的魅力。

(二)广播新闻要在新闻内容上进行创新

新闻内容是广播新闻的灵魂。好的新闻内容是广播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新闻内容的创新是广播新闻创新的必经之路。新闻内容的创新具体体现是:新闻内容要符合大部分听众的需求,由于听众的年龄差异,文化水平差异,思想差异,听众对于新闻的需求往往千差万别。在选择新闻内容时,新闻编辑要综合考虑这些差异,选择的新闻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要传播正能量,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要播报丰富多彩的新闻,不能只关注某个领域,要将新闻范围展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不能盲目跟风,要实际调查,确保新闻是真实的。同时,新闻内容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保证时效性,新闻就是要快要新,这就要充分利用广播迅速及时的特点。在选择新闻内容时,一定要保证新闻的信息是最新的,要让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时事的发生与进展。最新的资讯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并且吸引听众关注时事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高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反之,如果广播新闻播报的新闻都是人尽皆知的消息,那么听众就会对广播新闻失望,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将不利于广播在传媒行业的发展。

(三)广播新闻要在节目的编排形式上进行创新

新闻编排是新闻节目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秀的节目编排对于传播新闻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节目编排形式的创新非常必要。新闻的编辑工作非常复杂,包含很多程序,首先是新闻素材的搜集,之后还有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从中求精求益,选择适合新闻节目的信息,然后将选择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合理编排新闻播报的顺序,要注重主次详略,突出热点问题,还要注意新闻信息的搭配,要灵活多变,避免重复、单一的播报模式。新闻主播在进行新闻播报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要让听众在电波的另一端感受到主播的情绪变化,引发听众共鸣。主播的播报语言要尽量通俗,便于听众在看不到画面的情况下轻松地了解并接受播报的新闻内容。在播报信息的顺序上,要将与人们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放在关键位置。新闻的播报形式同样可以创新,传统的一人播报新闻的形式过于呆板,没有吸引力,广播新闻可以采用多人谈论的形式进行新闻播报,这样在播报过程中各位主播各抒己见,同时还可以与听众互动,让听众参与到讨论中,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新闻的价值[4]。

四、如何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一)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新闻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因此,新闻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要积极思考,关注时事政治,敏于观察形势,善于见微知著。除了政治素养,新闻编辑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要乐于学习各领域知识以及高科技事物,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闻编辑要树立个性化意识

每个人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只是有一部分人能够很好地将这种潜能发挥出来,而有的人则安于现状,刻意逃避自身潜能的发掘。作为新闻编辑,创新意识是工作质量的保障,要想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新闻编辑要积极追求个性化,提高自身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观察事物,要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时刻提出独特新奇的观点,要做到与众不同,要标新立异,要敢于质疑,树立个性化意识。

(三)新闻编辑要开拓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新闻编辑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论是个人能力还是知识水平,新闻编辑都要不断学习,实时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要善于扩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新闻编辑还要提高新闻敏感度,要善于发掘新闻要点亮点,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平时要走近新闻受众人群,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关注点,这样才能正确选择新闻头条,吸引听众注意力,提高新闻传播度[5]。

五、结 语

为了顺应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适应各大传媒介质竞争的需求,广播新闻进行创新是历史的必然,是必须经历的环节。新闻编辑是制作新闻节目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培养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广播新闻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现阶段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观念的培养对于广播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国卿.浅议电视新闻编辑灵魂的主干线——创新思想[J].传播与版权,2013(4).

[2] 任玉杰.新时期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3(7).

[3] 董立新.泼谈加强广堙新闻编辑创新的意识要点[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2(6).

[4] 温海泉.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13(9).

[5] 石素珍.试论新形势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J].魅力中国,2013(29).

[6] 陈八零.网络新闻编辑人才的发展与创新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系广东省清远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