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策划力 > 正文

2014南京青奥会跨媒体报网联盟探究

2014-10-08 16:56:19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凌崔悦  
视频加载中...

摘 要: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南京举行,青奥会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做形象宣传的契机,南京各媒体需要做好全面报道与宣传的准备。青奥会是为青年人所设计的,因而也决定了南京媒体报道时应该遵循多样化的原则。如今数字化转型在迅速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的时候,更承载着数字化对它们的要求。要注重报网联合互动,形成跨媒体联盟。

关键词:南京青奥会;媒体报道;数字化;跨媒体联盟

一、事件概况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简称为青奥会。它是一项专为14岁至18岁青少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14年8月16日将在中国南京举行[1]。

二、报道需求

1.数字化。数字化正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媒介和社会发展中,数字化技术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数字化,所有的媒体都可以通过字节互相转化,这使得它们摆脱了自身传统传送方式的限制”[2]。数字化技术在大众传播中,运用在很多的方面。数字媒体正在成为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在青奥会举办期间,各大媒体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走上数字化报道之路。

2.活动定位与报道。定位决定展现方式。青奥会主要是针对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所举办的,这一活动的定位为青春活力,在这样一个青年人的活动中,报道必然不能呈现严肃单板,媒体的报道尽可能要求多样化方式呈现。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体乃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是积极主动参与者和信息反馈的来源[3]。由于实际生活中所处社会地位,个人阅历,文化修养,价值取向以及性格特征等的不同,使得其中每一个个体的个人需求,表现多元。青奥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有来自全球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选手,也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受众关注着青奥会的动向,媒体应该尽量满足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多种需求,利用现今的技术,呈现转型,为各类读者受众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报道,展现出专业性与活力。

三、青奥会报道:纸媒的报道特色与数字化需求

时代在发展,但传统媒体没有失去它所具有的优势。在报道方面,它牢牢把握着首要信源,众多来自传统媒体的记者们都是在第一时间接近采访源,获得较为准确与牢靠的新闻来源。鉴于读者需求的考虑,纸媒需要在青奥报道中进行改良传播。对于青少年年龄阶层的受众,纸媒更需要注重外观包装,在版面设计中,更要展现活泼的一面,在读图时代,可以刊登大量的图片,实现图文并茂。同时可以开拓设计“青奥专版”,细分报纸版面栏目。可以设置一句话新闻栏目,将比赛的结果用特殊字体刊发,让读者一目了然。在主题方面,更迫切需要做的是找准适合的青奥选题。由选题入手,进行报道。在内容方面,纸媒要传承它的本身特色与优势,追求更专业化的报道。内容不仅要有比赛过程,也要涉及一些场外情况,更需要注重人文关怀。运动员的言行举止、幕后花絮,除了比赛的内容,这些方面也是青年人所关注的。对比赛进行深度分析,也可以聘请体育业内人士或者前青奥会冠军对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在记者团配置方面,纸媒需要培养专业的采编人才。因为要报道来自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青奥会对采编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敬业精神和新闻,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且需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大型传媒集团在这方面更有力道能做到如此,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刻不容缓。在不同的场次也可以配备专门的记者,提高采写效率和质量。

但数字新媒体时代的确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赖以生存的经济效益模式,而且对其生存优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传统媒介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利用数字技能进行革新与创造,以求走出更适应于时代步伐的生存之道。传统的平面媒体已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编辑处理,传统报纸渐渐搬上网络,形成网络报纸。《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都已经有了报纸网络版。现今,更需要注重的是与受众的互动。传统媒体可以相应的设置网民论坛,在青奥相关的稿件文字旁,附上投票箱或意见栏,收集网民的态度,变单向传播为互动。除了网页版,纸媒更需要拓展数字化接受终端。在信息泛滥的年代,报纸的需求逐渐变少,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更为他们所接受,微信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南京发布》作为南京市委宣传部的宣传平台,它已经拥有了微博、微信平台;在传媒企业中,《南京周末》的微信平台也能形成持续的信息微信平台推送。

2014青奥会的报道中,纸媒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在数字化潮流影响下向多媒体传播靠拢。

四、青奥会报道:新媒体的报道特色与数字化需求

媒体数字化报道趋势已不可阻挡,互联网作为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拥有较大的传播优势。网媒需要寻求差异性,并不断寻求独家新闻。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对青奥进行立体式报道。2008年中央电视台开通了CCTV奥运网(2008.cctv.com),该网以网络社区和视频内容为核心,与央视开路电视的7个频道一起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地报道奥运内容[4]。2014年的青奥会,也可以学习借鉴奥运会的网络传播方式,开通官方的青奥网。其次在互联网上还可以开通视频访谈、音频连线,邀请体育界的知名人士对赛事进行时时的点评报道。在网站上亦可以链接体育界知名人士的微博和博客,使得受众有跟体育明星的互动机会,成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桥梁。在网媒报道内容方面,网媒同纸媒一样,需要有专业的专题策划,把内容做精做细。网络报道面临着日趋同质化的危险,为了博得眼球,让受众关注所报道的内容,标题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要做强标题,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快速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不仅要开拓留言板让受众对报道进行评论,同时也需要让读者们也参与其中,他们成为新闻内容的创作者。

五、跨媒体报网报道联盟

青奥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纸媒与网媒需要进行相互合作对其进行报道,形成跨媒体报道联盟。

纸媒与网媒的联合互动,可以帮助彼此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市场推广。纸媒拥有着强有力的采访源头;网媒可以利用其数字化与多媒体的优势对新闻报道进行有特色的后期制作,并对其进行整合编辑,通过超链接把一系列的报道进行关联性的结合,变呆板严肃为活泼潮流。通过媒体间的联合,把各自采访到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内容交换,可组建记者团队,建立统一稿件,尽可能表现采访地域和项目选手覆盖最大化。保证受众能得到全面可靠的内容,不遗漏任何细节。例如《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的晚间报与早晨报,就可以形成很好的内容互补。网媒可以建立互联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互联网的宣传报道联盟。在微博、校内等社区网站上建立青奥会的链接,同时各媒体网站间也可以共享内容,实现处处能链接,处处能获知信息的强强联合。广告收入作为媒体经营报道的基础。在纸媒与网媒的联合中,可以开放统一的名称专栏,分享冠名赞助收益。在广告分成上,各媒体需要在2014青奥会到来之前,加强自身的建设,以期以行业领先的占有率和覆盖率形成巨大传播能力吸引更多广告商。

除了网媒与纸媒的联合,也需要一些“业余新闻人”对赛事进行辅助呈现。在比赛中,因为各人的兴趣点不同,因此每个人关注的点也不相同。纸媒与网媒都已经形成了自身发展多年的经验,因此在采取新闻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惯性思维,往往丢失一些有价值的报道方面。“业余新闻人”可以通过网络评论、留言与自我发布信息,对纸媒和网媒的报道进行一定的补充,以“报道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去展现青奥会的魅力。

传统新闻出版业与正在争夺优势的新兴媒体这两股力量需要彼此跨越之间的鸿沟,形成优势互补,造就跨媒体报网报道联盟,全方位展现青奥会。

六、总 结

青奥会是一个平台,为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展示才能,交流心得。2014年南京是青奥会的主办城市,南京各媒体需要做好全面报道与宣传的准备。

定位决定展现方式,青奥会这一活动的定位为青春活力,媒体的报道尽可能要求多样化方式呈现。媒介和社会发展中,数字化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青奥会举办期间,各大媒体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走上数字化报道之路。

报道需要做好专题报道,加深深度报道,报道人们所不知道的信息。同时,青奥会是一个国际化的比赛,对记者的要求更高,需要掌握熟练的英文,能做到与外国运动员与观众进行互动,也需要了解各国各地区的习俗,进行全面的资料准备,更好服务于采写新闻。

南京的媒体需要利用“主场”的优势,为国内外媒体提供大量权威主流的报道。培养记者团队,站在快速报道的前言,掌握最先报道权,获得重要的信源。在掌握信源之后,要在把握时机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权威、主流、全面的报道。不仅是赛事的成败,更要关注筹备进程,赛前内容,运动员介绍,场馆,志愿者以及交通出行等内容,展现出更应该是追踪式、全面的体育赛事报道,增加体育新闻的信息含量。

纸媒与网媒需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同时打造特色报道,并且通过跨媒体合作为2014年青奥会报道服务。网媒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对青奥进行立体式报道,赛事网上直播、体育明星视频访谈、音频连线等都是吸引受众的方式,更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让这些“业余新闻人”能在接受单向传播的同时,自己发言,自己参与新闻赛事报道中,以“报道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去展现青奥会的魅力。南京的媒体同时要注重打造品牌与媒体形象,只有打造出品牌,才能吸引广告赞助商,为新闻报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传统新闻出版业与新兴媒体这两股力量需要彼此跨越之间的鸿沟,形成优势互补,造就跨媒体报网报道联盟,全方位展现青奥会。(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EB/OL].中国网,china.com.cn,2010-08-11.

[2] (美)约翰·帕弗里克著.周勇译.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杨明.受众选择与优化电视传播效果[J].山东视听,2004(2).

[4]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重大报道策划与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