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理解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风向标 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也是把握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上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有意回避现实问题、搞“本本主义”“经院哲学”和“烦琐哲学”,因而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习近平则从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是今天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有力支撑”,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再过4年,即2018年5月5日,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200年的沧桑变迁中,世界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参与了这一历史进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言说了一个半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人们明确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反而愈益陷入聚讼纷纭的境地,很多言说和理解离开了经典作家的原始文本及其思想演进。而就20世纪而言,不在少数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其原生形态,而更多地依赖于其后继者在特定的现实境遇下的阐释、发挥与重建。这当然是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质及其在21世纪的命运,清理这段思想“公案”和历史“公案”对于在当代新的境遇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工作。而离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所谓“总结历史经验”就是一种虚妄。 迅猛推进的全球化态势提供了理解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参照系,更加凸显出她的当代价值。谈及全球化,我们必须追问: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今的“全球化”态势仅仅是属于当代突兀生发出来的现象吗?究其实,它是由“资本主义首次开创的世界历史”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世界历史”时代现象的描绘及其实质的揭示至今仍未失其效准。资本奔走于全球各地,“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样,资产阶级就“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个由资产阶级“按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的世界必然会出现畸形、扭曲和不平衡发展,世界历史体系的总体结构必然具有“等级森严的性质”;全球化时代也并没有改变这种态势,超越这一规律。正因为如此,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仅仅限于提出一些具体的路线、方针和策略,更应当是一种思想体系、基础理论的建树;而对它所具有的“世界意义”的阐发,则必须借助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当代全球化态势的准确把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人谈论的却是“没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多么反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重新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虽然不能指望从中找到解决当代具体问题的方案,但对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思考来反思目前中国与世界的状况,将使我们大受裨益、深获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