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郎永淳追忆老台长:没他的开明我不可能进央视

2014-09-22 17:31:4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王磊  
视频加载中...

今晨,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报道,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因病于20日晚去世,享年79岁。

1985年,杨伟光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至央视担任副台长,主管新闻;1991年,杨伟光被任命为央视台长,直至1999年卸任台长职务。

杨伟光在央视的14年间带领央视新闻人走向了“新闻破冰之旅”,在新闻改革和电视创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悼念“没有他的开明就没戴眼镜的新闻主播”

杨伟光去世的消息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第一时间发布微博:“惊悉央视老台长杨伟光在协和医院去世,不胜哀悼之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和杨台在多个场合见面、交流,深感他的睿智和专业精神。他是我们人大新闻系1961届的老学长,是中国电视产业最早的拓荒者,成功地领导了迄今最为卓越的央视变革。”

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转发消息,并配文:“电视改革的践行者,杨台长一路走好。”

知名媒体人刘春今晨发表微博悼念老台长:“昨晚十点多,师兄电,老台长杨伟光离世,顿时陷入悲拗。杨台以过人的眼光、胆识、胸怀,推动上世纪90年代央视的全面改革,创造了央视的黄金时代,《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在那个时代横空出世,把电视的媒体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推到顶峰。”

今晨记者致电央视新闻中心制片人郎永淳,他对于老台长的去世深表悲痛,随后短信回复记者:“我特别感恩杨伟光先生,没有他的开明与担当,我不可能进入央视,成为‘戴眼镜’的新闻主播!我钦佩他的改革魄力与实践,他倡导的精品工程战略等是中国电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杨台走好!”

拓荒 春晚创新失败 杨伟光从央广调到央视

1961年,杨伟光从人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在央广的24年里,他从编辑、记者成长为部主任、副台长。

1985年央视春晚“搞创新”,将舞台从制片厂搬到了工体馆,但由于播出效果不佳,这一创新遭到全国观众的批评。

原广播电视部把这届春晚的失败归因为把关不严,杨伟光临危受命,从央广调到了央视。

杨伟光对于春晚的改革创新是巨大的,他的改革为如今“开门办春晚”播下了“种子”。

杨伟光曾接受采访时称,央视春晚根本上的创新是导演制度改革,“1993年之前,春晚的总导演是由央视有关领导指定的。后来,为了鼓励大家的创新精神,打破旧的模式,台里决定取消指定,对春晚导演实行招标,文艺部和台里搞文艺的导演都可以参加招标。招标的时候,部里的领导、台里的领导都要去听、去讨论,以中标的导演为主,把其他人的好点子都吸收进去。”

主抓新闻改革 初来CCTV两月没说话

杨伟光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来CCTV的头两个月,我一句话没说。”主要的工作是调查,当时央视只有两套节目,播出的新闻平均每天才28条,《新闻联播》半个小时播出的新闻在15条左右,信息量小,新闻价值不高,且“新闻不新”。

为了改变当时电视新闻“慢、窄、少”现状,杨伟光提出抓三个字:快、短、多。“快就是北京晚六时前的重要活动,力争当晚七时的《新闻联播》就播出,他还提出要改变新闻结构,减少会议、外事和生产新闻,增加经济、社会和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新闻,提高可视性。”央视老编辑张先生回忆。

杨伟光的新闻创新不光表现在内容上,同时大胆改革,比如“将《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播出《美国挑战者号爆炸》”;电视实况录播“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播放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实况等等。

明确新闻立台 开创《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1991年他当上台长,很快明确‘新闻立台’的理念,没有杨伟光就没有我们这批主持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第一次见到杨台是在1993年的8月份,《东方时空》刚开办了三个多月,当时就在梅地亚办了一个《东方时空》百天的活动。很多人一谈到杨台当台长的这段生涯,都认为《东方时空》的推出是一个亮点,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中国电视改革的一个标志。”

随着《东方时空》以“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渐渐深入人心,《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相继问世。杨伟光曾在接受采访时说,“1993年开办《东方时空》,里面的《焦点时刻》就是讲批评。刚开始做这个节目我就要放在垃圾时间,批评内容很难把握,我不希望很多人看,但是要做。结果没想到,《东方时空》一出来大家7点也都看了,因为它的内容摆在那儿。一年以后把抓热点的节目从早上7点放在《新闻联播》的后面,就是《焦点访谈》。”(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