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从雾霾事件分析微博在社会舆论中的博弈

2014-07-26 15:49:26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赵倩雯  
视频加载中...

摘 要:“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强大功能。微博因其准入门槛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与精英化的博客相比,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同时也成为公众参与的主要渠道,而许多公共事件率先通过微博引爆,标志着微博俨然成为我国网络舆论的主阵地。本文以雾霾事件为例,对微博用户的行为进行了深入挖掘,探讨微博如何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从而转移公众的关注点。

关键词:雾霾事件;微博;社会舆论;博弈

在1998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因特网被正式承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第四媒体”。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革命。

新浪公司通过学习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推出了微型博客即微博,短短的140个字将中国带入了“微时代”。微博具有一对多的传播形态,是社会化媒介,人们通过群聚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听众部落,从而影响其对人和事物的看法,从而用碎片汇成对事件的完整映射。

另一方面,由于微博言论呈现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化的特征,从而导致微博舆论出现娱乐化、虚假化等负面功能。而应对这种倾向不能实行信息封锁或言论压制,要从根源上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公众的诉求,重建政府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一、愈演愈烈的雾霾事件

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3年10月20日是哈尔滨市开栓供暖的第一天,结果在市区12个环境监测点位中有9个点位的PM2.5指数达到500,出现“爆表”。城郊及周边县市在秋季整地期间大量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烟尘,并与自然气象叠加,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而供暖燃煤炉的陆续启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

哈尔滨市教育行政部门已通知全市中小学停课,部分公交线路已经暂停运营或加大发车间隔,这场雾霾给冰城人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013年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报告指出,近50年来我国霾日数明显增加。其中,雾日数呈现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明显。雾霾的危害在于提高死亡率,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在2014年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庆贺新春的传统,让雾霾重新包裹全国各地。燃放烟花爆竹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等颗粒物,导致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PM2.5浓度大幅度上升。而元宵节爆竹的最后燃放高峰,让本已糟糕的环境雪上加霜。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2月15日6点左右发布消息“早晨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达6级严重污染。

二、雾霾引网民负面情绪爆发

2013年1月份以来,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使得关于雾霾天气的讨论在微博上持续发酵,各大媒体微博、各省市政务微博和每天忍受着雾霾侵蚀的市民百姓一起,加入了这场不断升温的雾霾天气讨论中。

雾霾天气话题从2012年12月底开始酝酿,1月份该事件相关舆情形成热点。2月逐渐降温,除新浪微博外,3月份此话题热度趋于平稳下降趋势。而新浪微博3月份该话题仍不断攀升,网友从最初对雾霾天气的展示、聚焦,到逐渐形成对空气质量的持续追踪。

哈尔滨PM2.5爆表事件发生之后,根据知微情报系统在10月19日00︰00至10月21日9︰00的监测显示,微博讨论量在10月20日至21日之间持续上升。此次事件的负面情绪表达也从10月20日6︰00起小规模爆发,一直持续到当晚24︰00,并于10月21日4︰00起在此爆发,此次负面情绪量远大于20日,且有大幅蔓延趋势。

据人民网舆情检测室观察,仅2013年11月1日以来,微博平台上的每日相关微博均超过10万条,而11月4日《气候变化绿皮书》的发布又推动相关舆情热度再度升温(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13年11月1日至5日“雾霾”话题媒体关注度

  图2 2013年11月1日至5日以来“雾霾”话题微博关注度

有网民指责一些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门管理能力够,不仅盲目追求大都市的扩展,必然导致环境问题频发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2013年12月伊始,中国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的雾霾,江苏省13个城市全部重污染,上海首次启动橙色预警,山东一日两次发布黄色预警,全国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根据知微情报系统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的监测显示,微博用户每日雾霾讨论时间呈现规律性:上午8点为讨论高峰时段,24点为低谷时段。网民的情绪中有63%为负面情绪,负面的声音主要为:污染、严重、感冒、疾病。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东部省份参与讨论者更多。

三、微博中舆论的“博弈”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遍应用带来的媒介变革,微博这样的平台成为了舆论的天然土壤,“提供了一个个体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的手段”。而在微博中崭露头角的政府职能部门、手握“麦克风”的“意见领袖”、资质雄厚的传统媒体三者之间的博弈共同影响着微博舆论的走向。

(一)政务微博——谣言粉碎机

政务微博,即为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号,力行“织博为民”的宗旨。根据新浪网与人民网舆情检测室联合发布的《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0月底,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有100151个,其中包括机构微博66830家,公职人员微博33321位。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万余个,增长率超过60%,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2013年1月北京等多地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北京气象局连续三天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达到“爆表”程度的环境质量引发群众恐慌。针对这样的情况北京地区的政务微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全程播报北京空气质量,并以各种“微提示”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活出行的建议,从而安抚公众的负面情绪,让民众能够以更成熟的心态处理问题(如表1所示)。这样相关微博的集中发布,引发微博网友对公共环境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的热议。

表1 政务微博直播雾霾天气的基本情况

虚拟的微博平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加之自媒体时代公民保障自身权益和知情权的意识越来越强,如果政务微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那么其作为政府形象扩声器的作用将成为摆设。在微博这样的“放大器”下,政府不再将“封、捂、堵、压、瞒”作为处理舆情危机的方法,用包容的态度看待普通公众的情绪宣泄,成为衡量当下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早年雾霾事件这类敏感问题发生时,并没有得到政务微博的重视,随着雾霾逐渐侵蚀人们的生活,网友责难声越来越大,一条微博便能引起舆论的“蝴蝶效应”,使得政务微博将重心从面子工程转移到应对突发敏感事件。现在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找到真正的原因,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原因和处理办法。倾听网友的声音,主动与网友进行沟通,排解网友心中的怒气,帮助他们从自身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使得社会舆论迈向理性的轨道。

(二)媒体微博——整合资源的“把关人”

美国有研究称七成的突发性时间的发现始于微博,如此微不足道的媒介却吸引着众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许多传统媒体都看到了微博的力量,纷纷入驻微博。根据新浪网联合人民网舆情分析室联合发布的《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在2013年媒体机构认证数量同比增加40%,媒体人认证数量同比增加33%。报告对所有媒体机构微博和媒体人微博进行统计,得出了媒体微博的分布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 媒体机构类型分布

  表3 媒体人类型分布

雾霾的持续笼罩让各大媒体官方微博不断发出呼吁将治霾提上日程,呼吁公众从自身做起,立即行动,群策群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和畅快的呼吸。2014年春节期间,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代表的媒体微博纷纷提出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微倡议”,提倡公众尽量在雾霾天气中少放烟花爆竹,过一个干净健康的新年。同时传统媒体凭借自身在新闻发布、调查报道、深度评论、政策解说方面具有的一定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一些深层的内容。如《南方日报》在2013年12月17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伦敦如何摘掉“雾都”帽子》的微博,微博中列举了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之后的治理方法,微博后面附有内容更加详尽的长微博和报纸电子版的链接,转发量达387次。一些局部、偶发的个案,往往在网络舆论的“聚光灯”下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全民大讨论甚至政治性的危机事件。媒体微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具,如果在这时选择回避,对此类事件完全“失语”,多半会被视为“为政府撇清”,而遭到网友的嘲讽以及“习惯性质疑”。而媒体微博的主动出击有时又让网友觉得“欲盖弥彰”,依旧会引来骂声不断。在媒体微博和网友的“你推我挡”中,如何保持理性而不被“网络民意”牵着鼻子走,如何确保自身的公信力,成为网络环境下每个负责任媒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事情发生后,如同一条岔路摆在面前,向左还是向右?其实媒体微博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引导社会舆论。以此次雾霾事件为例,网友集体爆发负面情绪,指责政府的不作为,任由环境恶化导致雾霾。其实将责任仅仅归结为政府一方是不客观、也是极不负责的,在此时媒体微博的作用便得以凸显。通过分析雾霾原因,详述他国治理雾霾的过程,更多地呼唤、引导网友的理性思维,而不是人云亦云般借助网络随便开言,扰乱舆论秩序。

(三)名人微博——备受瞩目的“意见领袖”

微博中的名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些娱乐、文体明星和政治人物开设的微博,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知名度延伸到了微博平台并赢得了相当大的关注度;另一种即为所谓的“草根名人”们,他们在微博上十分活跃,积极发布议题,参与重要事件的讨论,从而使自己备受关注。名人微博凭借其个人影响力,在微博上有一大群粉丝,即关注者,从而具有强大的微博传播能力,在网络舆论中往往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对其关注者的影响深远。

2013年11月2日,微博女王姚晨的一条关于雾霾的微博,得到了5295次转发和过万条的评论。微博的内容为“雾霾天气,请戴口罩”,还配有她与儿子戴着口罩的照片。评论中不少已为人母的网友纷纷赞同姚晨的做法,认为在雾霾天气中应该为自己和家中的孩子做好防护。2013年12月24日草根名人“作业本”在圣诞节一条调侃“圣诞老人因雾迷路途中服雾过多致倒地不起而无法派送礼物”的微博,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转发量达到7915条,评论也超过了三千条。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上呼吁立法《空气清洁法案》,并邀请网友们积极参与投票,最后还表明他将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投票结果提交人大和政府,此微博迅速得到网友的响应。之后潘石屹在参加北京人大会议讨论《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时,一直利用微博实时上传相关内容与网友分享。

近年来,微博大V、草根记者、维权公民等层出不穷,他们常常借助微博代表公众发声,之所以他们能成为“意见领袖”,是因为他们凝聚和传播正能量,在一些公共事件中能理性思考,不随大流。在雾霾事件中,正能量的名人微博纷纷敦促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治理雾霾,与网友交流雾霾天气中衣食住行的注意事项,转移网友关注点从而引导舆论。

四、结 语

可见,在微博舆论的博弈中,总体是一种良性互动,为了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良性互动,政府不断主动出击加快培育主流力量,“官方舆论场”回应“民间舆论场”的关切,反映民间的呼声,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媒体微博也在其中“穿针引线”,积极进行舆论监督。两个舆论场的建构沿着促进双方互相渗透、交流、分享的路径,并保持适度的分离。

无论是政务微博、媒体微博还是名人微博只是庞大微博用户群中的一小部分,普通的网友才是真正的网络大军,他们评论小到家庭琐事大到国家政策的是是非非。而在网络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的影响下,一些人操纵网络舆论试图“绑架”主流民意,使得人们排斥和怀疑正统的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这便要求普通网友要提升自身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信息庞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促进绿色网络建设,做成熟理性负责的网民。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R].2013-11-04.

[3]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01-16.

[4] 人民网舆情检测室.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R].2013-01-22.

[5]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 刘维佳.微博在热门事件中的作用——以河南兰考火灾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2013(6).

[7] 张斯琦.微博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