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福建新闻奖人物系列 (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奖名单

2014-06-23 10:56:01  来源: 福建记协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十佳风采

王炜:穿越海峡 踏浪耕耘

王炜同志1993—2006在海峡之声工作期间,历任军事部主任、记者部主任,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北至漠河、南到南沙、东至东方第一哨、西到阿拉山口,常年奔走采访在部队基层第一线。曾获包括一次中国新闻奖、四次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国家级政府奖)、一次全军优秀对台宣传作品特别奖、一次全国对台港澳广播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在内的全国、全军各类奖项20多次。

该同志2006年转业到海峡导报后,被聘为编委、台湾新闻中心主任,继续耕耘在采编第一线。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作为“广播人”还是“报人”,该同志都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工作兢兢业业,思路开拓,不断创新,展现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策划、组织、采编能力,在开展有民间特色的对台报道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导报期间,该同志参与采编的各类稿件与专栏,共荣获两次福建新闻奖一等奖,一次中国新闻优秀栏目,一次福建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两次福建新闻奖二等奖,五次福建新闻奖三等奖。同时,该同志所负责的台湾新闻中心,于2007年荣获全省新闻工作先进集体。

巧借台湾“名嘴”、“名笔”,打造导报的“金字招牌”

由于政治谈话节目风靡台湾,使得“名嘴”这一行业应运而生。如能让“名嘴”为导报说话,对导报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提高作用。为此,该同志于2006年10月9日策划推出《对话台湾名嘴》专栏。多年来,已有300多位岛内时事评论员和专家名流登上“名嘴榜”,其中包括台湾现任“副总统”吴敦义、现任“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一代大师李敖、电视名嘴胡忠信、张启楷、邱毅、张友骅,以及民进党创党元老沈富雄、林浊水和叶耀鹏等。

《对话台湾名嘴》专栏由于独具特色和在两岸的影响力,被评为2007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并于2009年被中国记协评为“中国新闻优秀栏目”。

光靠台湾媒体名人“动嘴”还不够,还要让其“动笔”。该同志又策划邀请一批有影响的岛内时事评论员和专栏作家撰文。如胡忠信、邱毅、蔡玮、陈凤馨、黄创夏、王丰、江素惠、钮则勋等,都成为了导报的特约撰稿人。他们的评论和专栏文章,让导报构建了一个汇聚两岸、点评台海的权威言论平台。

拓展人文关怀,延伸导报对台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大陆唯一一家以对台报道为特色的都市报,导报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报道两岸新闻,还要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的交流融合。

2009年,“莫拉克”台风来袭,造成台湾历史上罕见的“八八水灾”。该同志在报社领导的指示下,从8月10日晚,策划发起“南台水殇,台湾加油”的募捐倡议,得到了厦门各界的广泛响应,募集善款达1574万元人民币。这也是大陆首家向南台湾灾区伸出爱心援手的媒体。

海峡导报的爱心和善举,得到了海基会、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充分肯定,台湾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高度赞扬导报的同胞爱。台湾前“立委”曹原彰感动地说:“台湾记者能做的,你们都做到了!台湾记者做不到的,你们也做到了!”通过这样的新闻策划,导报的媒体形象在海峡两岸日益深入人心。《爱,涌向南台湾》这一组赈灾报道,荣获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报纸系列、连续和组合报道一等奖。

向南移、向下沉,深耕台湾中南部

近年来,中央提出“向南移、向下沉”的对台工作新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该同志抓住导报与“南台湾两大报”之一《民众日报》的合作契机,于2009年策划推出“南台湾新闻版”,这也是大陆媒体对台报道的一个创举。

2009年3月,该同志作为导报第一位特派记者,前往台湾驻点采访。其间,他深入台湾中南部的县市乡镇,与各级民众广泛交流接触,积累下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并对台湾的基层民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1年,该同志主持完成的《台湾中南部民众对大陆的误区与破解之道》调研课题,荣获第二届中共中央台办优秀驻点调研报告唯一的一等奖;2012年,该同志主持完成的两个课题,又分别荣获第三届中共中央台办优秀驻点调研报告二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该同志主持完成的两个课题,再度荣获第四届中共中央台办优秀驻点调研报告二等奖和三等奖。

对于这几个课题,国台办领导高度评价,认为能深入底层,真实掌握岛内民众的所思所想,给中央领导的对台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入岛宣传新路子

在入岛宣传方面,该同志在报社领导的统一规划下,与台湾《民众日报》、《台湾导报》、《旺报》、《中华日报》、《金门日报》、《澎湖日报》、《澎湖时报》等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媒体合作形式、途径、平台、载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也探索出一条“媒体搭台,民间唱戏,以我为主,变相入岛”的入岛宣传新路子,并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10年11月,国台办《对台工作简报》专题总结了海峡导报在入岛宣传上取得的新突破。2011年,海峡导报与新华社、人民日报3家平面媒体单位在国台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工作的意见》中,被列入对台宣传工作的主要媒体。

先行先试,为绿营“登陆”开辟媒体窗口

自2008年台湾再一次出现政党轮替以来,该同志按照国台办与报社领导的部署,抓住民进党沦为在野党的契机,与绿营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在坚持“于我有利”的原则下,与一大批绿营人士特别是中生代与智囊学者,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

其中,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郭正亮、林正杰,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民进党组织部主任李文忠,陈水扁办公室前主任陈淞山,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民进党台北市党部执行长朱政骐等都成为了导报的特约撰稿人。

2013年2月,苏贞昌赴日展开所谓“政党外交”,并提前放风将与石原慎太郎单独会晤。为了遏止这种丧失民族气节、损害民族利益的危险行径,该同志约请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撰文《会见石原,苏贞昌的大不智》,该文一经发表,海内外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并在民进党内部引发论战,苏贞昌不得不紧急取消与石原会面的计划。为此,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专门发来短信:“苏贞昌取消会石原,贵报发挥重大功能”。

国台办新闻局原局长杨毅曾表示,这几年,在导报开了一个口子,让绿营的声音可以适当的“登陆”,这个尝试是成功的。

笔耕不辍,努力成为专家型台海评论员

该同志长期对台海问题深入观察,从2008年开始,在导报开设评论专栏“一苇评论”,纵论热点时事,解读焦点话题。6年来,共撰写各类评论超过600篇,绝大多数为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凤凰网、香港大公网、星岛环球网、美国侨报网以及新浪、搜狐、网易等境内外权威网站所转载,影响日益广泛。

作者的评论以短小精悍的时评为主,强调“短、平、快”,角度巧妙,说理缜密,下笔辛辣,思想锐利,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言论风格。其中,评论《民进党因“台湾共识”陷入思维混乱》、《警惕李登辉之流的“卖国贼”》,分别荣获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福建新闻奖报纸评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