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陈刚:想用电影和观众对话

2014-06-09 18:42:30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陈刚:想用电影和观众对话

导演陈刚近照

观影室里,光影之下,暗处的他双手紧扣、目光炯炯,似乎每一次回放都是一次新的评审;面对众多专家记者,他只是谦逊、低调,优雅得不着痕迹。感觉不到明星之师的气场,却又让人对他产生莫名的好奇。于是,我记下了这个有着不太个性的名字却十分个性的导演——陈刚。

陈刚的新作《洋妞到我家》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围绕着培育孩子所发生的一连串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的生活故事。一位白领大龄妈妈文娟,为了实现将女儿皮皮培养成公主的育儿梦,一方面从哥伦比亚请来互惠生娜塔丽寄居家中,与皮皮为伴,教授英语,另一方面积极准备移民;与之相伴的,是从未止息的工作、家务、埋怨、争吵和深藏内心的辛酸。流动的画面下呈现给我们的,是生活的大河里激荡起的朵朵浪花。它被陈刚解释为“夫妻之间、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以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坐落在孩子身上的集中显现。”

打开电影的话匣子,陈刚就像瞬间“穿越”了——仿佛他就是电影中的有志、文娟、娜塔丽甚至顽皮可爱的5岁皮皮。他对艺术的投入无以复加。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陈刚的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被演绎得如此灵动饱满,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喜爱、去关怀,哪怕像文娟这样每天都在较劲的“怨妇”,也不会让人心生厌倦。有的,只是某种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抑或对电影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另一个自己的感激。

一部电影体现了一个导演的思考方式和思想品位。《洋妞到我家》情节逗趣而不荒诞,主题严肃表达却不刻板,陈刚把它解释为“举重若轻”,笑称这是他“喜欢的方式”,也是他“欣赏的生活哲学”。他说这“源于自己对中庸之道的信仰”,因为“生活本质上就是一部大电影,矛盾无处不在,时而零碎,时而集中,时而抽象,时而具体,唯中庸之道,调和矛盾,解诸事之忧”。这也恰恰解释了他为什么选择把一个大多数人都在试图解答却又往往深陷其中的生活方程以轻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

透过影片我们可以轻易地察觉到,陈刚中庸之道的生活哲学幻化成一个个具象的镜头语言。表面看,夫妻之间、中西方文化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无处遁形,内里却又让人感到平衡无处不在。导演在节奏的快板与慢板之间串起一条牢牢的平衡线,即便是在让你片刻不得休息的镜头转换和语言交锋中,也没有丝毫的压迫感与失重感。比如,当妈妈文娟“护起来”与洋姐姐娜塔丽“出门去”的育儿观正面冲突的时候,爸爸有志的一句“如果她连家门都出不去,你还能指望她走出国门”,把晃荡的天平掰回正位;当洋姐姐“好乞丐不挨饿”“你要养狼不能养羊,不然得不到最好的”的生存哲学与文娟“我们家皮皮要当公主,不能像你一样骗吃骗喝”的理性模式激烈交锋的时候,有志一边从容挥毫一边沉稳吐字“吃亏是福”,又立场鲜明地让两人的交战戛然而止……影片宛若一部流畅的交响曲,时而跌宕激情,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欢快如歌,时而沉静凝思,但总有一只灵动的手掌控着全局。

“这是一部取材于生活、又不局限于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言及《洋妞到我家》的创作内涵,陈刚这样解释,“在电影里,表面看写的是小家庭的矛盾,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许多中国人在国家犹如高速列车般在发展道路上疾驰的时候,那种巨大的离心力所让人产生的各种不适。”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洞悉本质的思想浪花,让他产生了“有话要说”的创作冲动,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当中。为了深刻地展现各种情感的错落交织,他不惜镜头深凿感情,赋予电影饱满的戏剧张力,让观众在享受感官之悦后如梦初醒,突然从心底开始打量自己和身边的家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忙碌着、奋斗着又带着些许慌张的社会,仿佛没有什么是化解不开、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陈刚把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注入影片,实现了他“激发思考,与观众进行思想乃至哲学层面的交流”的初衷,也让人不由得开始去关注他和他的艺术。(文艺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