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3-4期
www.fjsen.com 2014-05-26 15:30:26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对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的思考

——以海沧电视台《海娃看海沧》为例

颜晓琳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日常的教育当中,用既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的形式来传递给“祖国的花朵”。为了做好海沧区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2012年6月,由海沧区广播电视台和海沧区教育局联合策划、海沧区广播电视台承办制作的少儿电视节目《海娃看海沧》开播了。

《海娃看海沧》节目的观众定位主要面向全区5—15岁的少年儿童,以小学、幼儿园在校生及其家庭为目标收视群体。每期节目时长在12分钟左右,由主版块“校园万花筒”和“宝贝,秀出来”版块组成。其中,主版块依托不同学校(含幼儿园)的背景来策划每期节目主题,并由区教育局和学校配合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开学啦!》、《教师节快乐》、《我要竞选大队委》等等节目主题,不仅把科普知识、文艺娱乐与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活动之中,同时也较为详细、全面地展示海沧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在第二个版块中,节目主持人在每期节目中会随机抽取一名报名参加《宝贝,秀出来》的同学,到同学家中与其进行互动,看看他们校园以外的多彩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节目展示自己的才艺,还会获得节目提供的礼品,以此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海娃看海沧》是海沧区第一档自制少儿节目,充分体现了海沧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优秀成果,同时也为各个学校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海沧区少年儿童的出众才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节目开办近两年,创造了良好的收视率,深受海沧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喜爱欢迎,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

一、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

1、丰富节目内容,提升收视率

县级台在频道资源、人员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相对弱势是众所周知的,但换个角度看,空间小、受众集中、成本低、易于互动,这些特点未免不是县级台的“另类优点”。距离观众最近的基层电视台,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也就是最“接地气”的电视台,本地的底蕴文化、民俗特色、受众的喜好倾向等等,都了如指掌,这就利于县级台抓住区域特点,将自办节目打造出地方特色。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受众对与自己相关、或相近的信息表现出来的关注,总是强于与自己相差较远的信息。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主要围绕本区域的少年儿童进行摄制。同等情况下,受众自然会优先收看与自己、或与身边亲朋好友有关的节目。特别是一个家庭,不仅少年儿童本身是我们的目标收视群体,其身后的父母、爷爷奶奶以及亲朋好友们等等人数更多的观众,都是潜在的收视群体。这就为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奠定了一定的收视基础。特别是当前受新媒体冲击、电视受众普遍流失的情况下,收看少儿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却是相对稳定、甚至小有增长的,这对提升县级台收视率是个不错的办法。

第三,区台本身的自办节目就少,一般以本地新闻节目为主,其他娱乐性、公益性节目为辅,甚至基本没有。在人员、资金等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多加尝试自制节目,也是一种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渠道,提升、拓展业务能力,丰富县级台的节目内容,并争取更多的收视群体。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资源充足就壮大规模,资金紧张就节俭点办节目,县级台自办节目承担的压力与风险较上级媒体而言,还是相对小的。

2、寓教于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国家广电总局在去年《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就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广播电视节目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正确价值观,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保护童真童趣,防止成人化倾向;要积极开办针对性、教育性、贴近性、趣味性较强的少儿节目,扩大少儿节目播出阵地,强化正面教育引导;鼓励增加自办少儿节目。通过节目对少儿进行心灵与知识的启迪,展现孩子们纯真的精神世界和美好品德,为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是自办少儿节目的重要意义。

县级台一般都属于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宣传与舆论引导任务,创收方面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在配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更可以、也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发挥媒体的应有作用,构建学习平台,丰富活动载体,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尽管网络平台日趋发达,新媒体发展迅速,但电视仍然是我国数亿儿童最常接触的媒体,少儿电视节目仍然承担着满足少儿知识增长、接触了解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大环境看,在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等各类节目的冲击下,少儿节目发展迟缓、收视群体单一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归纳起来,主要是大方面情况:

1、节目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是主要问题

就拿《海娃看海沧》(以下简称《海娃》)来说,开播伊始,《海娃》只有一个版块“校园万花筒”,而且版块内容仅局限在海沧区各个学校、幼儿园的特色主题活动。刚开始,因为上电视的新鲜感、地域的亲近感,栏目着实在海沧区各个小学和幼儿园红火了一阵,不仅学生们热衷收看栏目,学校也积极主动邀约栏目组去学校摄制。半年左右,栏目就遇到了瓶颈。根据市场调查与各个学校反馈的意见,《海娃》以一个版块内容做了半年的节目,小观众们已经看腻了。这个情况及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立即着手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于是才有了后面的更新与改版,在主版块上增加了海沧区的教育新闻,增补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做义工、DIY体验等等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过段时间,又增补了第二个版块“宝贝,秀出来”。

相信《海娃》遇到的问题会引起不少县级台同仁的同感。在县区一级,有相当一部分电视台都存在人员少、资金紧张、后期制作技术薄弱这三个瓶颈问题,因为这些限制,我们在自办节目的内容创新、后期技术包装方面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跟不上形势变化,容易落入单调、老套的圈圈内。这也是我们需要想方设法克服的首要问题。

2、幼稚化、成人化的“两化”问题

“两化”问题是少儿节目比较常见的两个现象,要么过于刻意模仿少儿的行为语言而显得肤浅、幼稚,要么就将成人的思维、喜好直接套用在少儿节目中而变成一个过于成人化的节目。少儿节目也应该具备电视节目应有的严肃性与专业性,成年主持人或嘉宾背离自身实际,在节目中一味卖萌、装小孩口吻讲童言童语,并不一定能表现出小孩天真可爱的特性,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肤浅可笑的境地;而小小孩子高跟红唇、学着大人样跳性感舞蹈唱流行歌曲,或许能博得“多才多艺”的表扬,但也失去了少年儿童独有的纯真和童趣,明显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制作一档少儿节目,想要凸显少儿天真可爱的特质,仅仅在形式上简单模仿他们是行不通的。从业人员应该从提升节目内涵入手,切实去贴近、了解少儿的心理特点,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并融入情感与知识,为孩子带来智慧的熏陶,帮助他们快乐成长。这才是少儿节目的使命与光荣。

三、县级台少儿节目发展如何突破瓶颈

电视节目作为主流传播媒介之一,对未成年人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引导作用。好的少儿电视节目在少儿的智力启蒙、道德培养、个性塑造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无论是哪一级别的电视台制作少儿节目,都应当秉持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少儿电视节目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汲取正能量的“加油站”。如何突破县级台少儿节目发展的瓶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贴近少儿群体,用少儿的眼光看问题。少儿节目的收视群体以少年儿童为主,这就要求节目组的从业人员要主动去贴近少年儿童,了解乃至去研究他们的心理特性,贴近少儿的心思,学会用少儿的眼光看问题。他们喜欢看什么?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看得懂、乐意看,并且有所受益?从业人员要经常这样问自己,避免简单模仿或想当然的主观臆断,避免“两化”反效果。《海娃》在版块一的“校园万花筒”中,策划每期的活动主题,都会结合少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当下流行的校园潮流等来进行考虑。比如,一般少年儿童都爱听故事并乐于尝试讲故事,2013年4月,节目组就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策划组织了一场“我是故事大王”的电视讲故事比赛,不仅参赛小选手认真投入地讲演,不少学校也掀起一股编写故事、讲故事比赛的风潮。海沧育才小学开设的陶笛课在学生中小有名气,2013年5月,节目组在育才小学录制了一期“跟我一起学陶笛”的主题活动,不仅充分展现了育才学生的才华洋溢,更满足了一众小学生对于陶笛这门风雅艺术的好奇心,进一步宣扬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贴近少儿群体方面,县级台要发挥贴近群众的基层优势,加强与目标收视群体的联系,收集更多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把握少年儿童的喜好变化与心理动态。《海娃》依托区教育局和各个学校,以及关系良好的各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与不少学生、家长建立良好互动,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基本都能及时反馈到我台节目组。这就便于我们从中挖掘线索,合理策划节目内容,从而做出少年儿童喜欢的电视节目。

2、立足区域,坚持本土化特色。对少儿节目来说,题材的选择格外慎重,应以阳光、正面、趣味、知识性的题材为主,才能给少年儿童带来养分,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结合县级台的实际,题材的选择在“正能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突出区域性,挖掘区域性素材和本土元素,打造本土化的特色节目。

以海沧区为例,海沧虽然位处闽南地区,但本地闽南“土著”人口却不多,四十几万的常住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外来人口。《海娃》原本打算利用我台主持人资源、出个闽南语版块的内容,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了,怕大部分观众听不懂。反而是2013年春节前一段时间,《海娃》策划推出天南海北拜年活动,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用各自的家乡话拜年,生动又有趣。时间再往前一点的11月份,我们与天心岛小学组织摄制了《亲近红树林》的活动,让同学们到海边退潮的红树林里捡拾垃圾、清理沿线海边的卫生死角,并进行现场科普教育。节目既拍出了海沧这个滨海城区旖旎迷人的海景风光,又因势利导向同学们普及了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文明的有关知识,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理念。

3、持续创新,保持吸引力。对少儿节目来说,创新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少年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无法持久。这就要求少儿电视节目的制作,必须想着法子变新花样,不断创新并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保持对少儿的吸引力。对县级台来说,差不多半年左右,就可以考虑适时调整节目内容、升级下节目包装等,让小观众们对节目尽可能地保持新鲜感。

《海娃》到目前为止,开播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先后三次调整节目内容,包括增加新版块、微调原有内容、更换背景音乐、变换字幕模板等等,力求不断创新。根据策划,下一步,栏目组考虑将走出海沧,到思明、湖里等兄弟区的中心学校交流客串一下,拍摄几期特别节目,让海沧的小观众们换换“口味”,看看不一样的人和事。同时,拟打算增加第三个大版块——“快乐你我他”,计划引进少儿间的益智游戏竞赛、家长孩子一起参加的亲子游戏等,进一步丰富节目内容。因为难度较大,目前该策划案仍在完善中,并已着手做前期的问卷调查。

4、强化包装,打造品牌形象。当前,在厦门地区,以厦门广电集团为主的各个电视频道,播放的少儿节目都以播放权购买为主,自制少儿节目比较少。县级台受资金方面限制,购买成品节目的可能性不大。但基于空间小、受众集中、易于互动等优势,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并将其打造成地方性形象品牌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这里面,不仅需要节目内容的质量保证,后期的节目包装、品牌塑造也很重要。

儿童对听觉、视觉都很敏感,鲜明特色的包装比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少儿节目的后期包装,应该明确风格,以鲜亮明快、活泼温馨的基调为准,可以卡通、可以Q萌,但应把握尺度,避免低俗化或幼稚化。此外,剪辑节奏也要把握好,基于儿童天真活泼、缺乏持久性的特点,后期剪辑要以明快、流畅的节奏为好,避免拖沓或混乱看“晕”了小观众。《海娃》的后期制作,无论是片头包装,贯穿片中的字幕、音效,还是片尾,都倾向于清新明亮的风格,还带点时尚动感,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如今,《海娃》节目组外出拍摄,经常会有小朋友热情跑过来打招呼,各个学校有好的活动或点子,也都踊跃向节目组推荐,《海娃》在海沧的知名度与品牌形象已经逐步树立。

不过坦诚来说,《海娃》的后期包装力量一直比较弱。碍于资金、技术与人员的限制,节目的后期包装一直依赖文化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虽然我台也曾指派后期制作人员到厦门广电和文化公司学习后期制作与包装技术,但离独自担纲创作,还有一定差距。这一点是下一步我们节目组需要重点克服的难点之一。

四、结束语:

有了《海娃看海沧》的成功实践,笔者对于县级台自办少儿节目还是充满信心的。要经营好县级台的少儿节目,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少儿节目的重要意义,找到准确定位,依托本土文化的特色,抓住收视群体的需求与喜好,同时做好前期策划、中期摄制、后期包装及必要的品牌推广等环节,就能打造一个属于县级台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品牌节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