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如何“勘探”基层改革新闻“金矿” 深入采访勤于思考

2014-05-13 10:42:40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深入采访勤于思考

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熟记于心,但与基层同志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很失望。一些记者认为,基层并没有什么值得宣传报道的成熟经验。这类情况,某种程度上讲,与采访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在基层的采访中,有些记者“水过地皮湿”,了解得多是表面的东西;有些只是跟着当地政府规划好的行程采访,找不到符合国家改革精神的内容;甚至有些摄影、摄像记者“导演”新闻事件。在基层转了一圈,很多人充其量也就捉到了一两只“虾”,没有看到“蛟龙”。

记者要“勘探”出基层真正的改革“金矿”,必须深入到基层中。有些层面的改革,基层做得好但不一定说得出,这就需要多问、多聊。

笔者在邢台采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听到的基本都是如何贯彻好国家和省工作精神的内容。笔者问及改革的情况,他们说市级科技局没有特别大的权限进行改革。按理说,此时的采访可以画一个句号了。

笔者并未就此放弃,和对方闲聊起来,发现一个重要线索:在科技平台建设方面,邢台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没有专人考虑创新问题,缺乏竞争力。因此,2013年8月,邢台市进行探索,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当年就133家小微企业成立了科研机构。之后,笔者写出稿件《邢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抓大不放小”》,发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

有些情况下,因为不清楚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基层的探索并不愿意进行宣传。因此,记者还要勤思考。笔者所在的小分队在保定白沟新城采访时就碰到了难题,当地部门似乎不愿配合。后来,笔者绕开当地部门采访白沟新城仁和庄村村支书时获悉,白沟新城在该村的征地不是一次付清等“一锤子买卖”,而是按照相应比例给村集体和村民开发商业门店,让村民收益“细水长流”。这种做法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精神。

稿件提纯便于阅读和借鉴

“金矿”采掘出来后,剩下的工作实际上更为重要,那就是将其“提纯”,真正变成含金量高的稿件。

在写法上,语言忌华而不实,要说大家明白的话。反映走基层改革的新闻写作,尽量少用官方的话语和学术的话语以及个人独特的语言,要用大家熟悉的、能理解的、可产生共鸣的话语说话。虽然文章面对的对象可能是企业、政府,但还是要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力求读者读完能很快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思想。

稿件内容则需要将基层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点出来,对读者结合自己遇到的具体难题并深入分析解决的方法大有裨益。比如《邢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抓大不放小”》这篇稿件指出,邢台在科技创新方面,不乏全省甚至全国行业的佼佼者,为企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但是,这些行业的技术翘楚,覆盖的领域还不够广、范围还不够大。全市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研发机构,他们的发展,更多依靠的是“汗水”而不是“智慧”,挣到的多是微薄的辛苦钱,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是邢台碰到的难题,实际上也是很多地方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案无疑对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稿件中说明,邢台的做法是,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哪怕从几张桌椅、几个技术人员和简单的研发设备起步也行,至少这个公司开始有专人考虑创新问题。因为,有了专门的平台,研发实力就有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在写作手法上,一定要将基层改革的操作流程写出来,这是文章的魂魄,有利于读者进行分析思考和借鉴。

还以《邢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抓大不放小”》为例,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首先出台了《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办法(暂行)》等文件,提出了认定条件。之后,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要迅速跟进,为其培养人才、引进专家、申请相关科研资金,解决中小企业没有技术平台,因而无法申请相关资金,无法有专门的人才考虑创新并与相关专家建立长期联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