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1期
www.fjsen.com 2014-02-19 10:58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区县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现状与出路反思

——以龙岩市新罗区新闻中心《龙津新闻》为例

苏宇伟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电视媒体从民本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出发,以人文关怀为准则的、对市民的日常生活进行报道的一种电视新闻类型。在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黑龙江电视台于1999年开播的《新闻夜航》节目,而后相继出现了诸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等一批优秀的民生新闻节目。如今,上到中央电视台,下到各区县电视台(以下简称为区县台),民生新闻早已遍地开花。其平民化的报道视角,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新闻理念,加上“接地气”的新闻内容深受观众称道。

乘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这股暖流,本着切实为受众服务的新闻理念,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新闻中心也顺利开播了《龙津新闻》这档民生节目。通过报道龙岩市新罗区的本地新闻,扎根本地新闻土壤,《龙津新闻》自开播以来深受本地受众追捧,一跃成为本新闻中心的一档王牌节目。然而,在各级电视台大力开办民生新闻节目的今天,加上网络新媒体对于信息扩散的独特优势,部分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面临双重夹击,节目发展进入瓶颈期。通过实际案例反思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困惑,以此来找出区县台民生新闻在双重夹击之下的突破口。本文以我新闻中心的《龙津新闻》为例进行反思。

一、区县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困境反思

1.民生新闻概念模糊,节目缺乏精准定位

如果民生新闻节目是以市民为新闻主体、对市民的日常生活进行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的话,那么当下不少区县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便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民生新闻节目。因为,部分区县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仍然摆脱不了“政治化”的束缚,民生新闻节目中仍会出现政府领导的出行等活动报道,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同时存在于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当中,节目呈现不伦不类的形态。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限制,区县台若将政治新闻与民生新闻分隔为两档节目的话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由于当下不少电视工作者对于民生新闻的概念仍然模糊不清,使得民生新闻节目在制作与运作过程中缺乏精准定位。

2.新闻线索单一,本土化深度化新闻匮乏

所谓民生,即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用行、教育、医疗等等。但是,当下不少区县台的民生新闻节目对于民生的报道往往是呈现线索单一化的趋势,贴近性明显不够。而在新闻话题的呈现方面,部分区县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仅仅只是对新闻要素的表面呈现,对新闻背后的新闻和更深层次的挖掘还缺乏力度。新闻深度化解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信息的同质化和浅薄化。在新闻的本土化方面,部分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并未恰如其分的契合本土特色、传播区域化的特色新闻信息。

3.互动机制缺乏,节目单向度传播

传播是一种精神交往,互动则是传播的精髓。互动既是传播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效果的实现标志。当下,不少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往往只是信息的单向度播报,受众的参与反馈环节偏少。即使部分县台民生新闻节目设立有短信互动的环节,但是节目对于受众的意见与反馈却缺乏有效的回应。此外,当下网络媒介兴起,部分县台民生新闻节目没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有效建构起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受众的反馈渠道囿于手机短信形式,显得过于单一化。

4.新闻精品意识不够,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新闻精品”一词最早诞生于报纸媒体之上,到目前为止,学界与业界对于新闻精品还未能达成共识。但是,构成新闻精品的大致要素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紧扣时代的脉搏主题。而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新闻精品除了具备上述两个要素之外,更要求其在视觉传达上下功夫。不难看出的是,当下不少区县台的民生新闻节目在视觉传达方面的业务水平还有所欠缺,比如,拍摄的画面构图不准确,无主体和层次感,部分镜头甚至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在节目的剪辑过程中,部分镜头多次重复利用,显得累赘。在新闻的播报上,部分区县台主播播报语气与表情过于生硬,亲和力偏少,不符合民生新闻的节目特色与内在要求。

二、区县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策及出路探讨

通过总结反思当下区县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并以本新闻中心《龙津新闻》节目的实际发展现状为例,对我国区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明确节目定位,打造纯正的平民化视角

电视节目的定位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节目受众群的范围,只有找准民生新闻的受众,有针对性的研究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更加突出新闻受众的主体地位。针对当下部分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出现的定位不明确的现象,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应更进一步实现全民化和广泛化的视角,避免出现民生新闻镜头只对准政府官员、会议,或者某一特殊群体的僵硬现象。

《龙津新闻》节目始终秉承着“传递市民生活信息”的民生新闻理念,将新闻镜头对准全区人口,无论是农民工、城市居民、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是《龙津新闻》的信息来源和传递对象,而新闻内容也囊括上述群体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情况。不过,受节目资源和宣传使命的性质,节目中偶尔也会涉及到区领导出行、政府会议等政治新闻。对于这类的时政新闻,《龙津新闻》节目往往是以简讯的方式呈现,或从市民化的视角来报道,尽力将新闻的“政治性”弱化到最低限度,从而增加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和贴近性。

2.多渠道发掘线索,做好本土深度化电视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应该包括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当下不少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线索呈现单一化趋势,导致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趋势明显。各大网络平台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县台民生节目除了设立线下通讯员之外,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观察以发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鉴于部分新闻线索的隐匿性,这就要求记者还应该努力培养和加强自身新闻敏感度。在民生新闻的本土化与深度化方面,区县台应对本地区域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充分了解本地区域化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扎根本土。而在新闻的呈现方面,区县台民生新闻节目不应该仅仅只满足于新闻信息的表面化呈现,更应该发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实现民生新闻节目的差异化竞争。

《龙津新闻》在节目的本土化与深度化方面值得借鉴。福建省龙岩市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龙津新闻》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也在此方面有所倾斜,对于本地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民生新闻给予较多的报道空间,建构起了非常浓厚的本土化地域特色;而在民生新闻的深度化方面,《龙津新闻》以定期的形式推出了诸如示范乡镇、示范村农业与工作经济发展的深度解读等新闻内容,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发掘新闻线索方面,《龙津新闻》记者通过逛论坛、联系通讯员等方式,将新闻触角深入至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做到了更进一步丰富新闻节目内容。

3.善于利用新媒介,搭建与受众沟通的良好平台

纵观以往的民生新闻节目,与受众的互动主要分为:热线电话、手机短信、邀请观众一起上节目等形式。然而,在网络媒介兴起的背景下,上述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从新型媒介的使用来说,依托网络优势,区县台还可以开发出新型的网络互动方式。比如,开通官方微信,将每一期节目的相应话题公布在上面,受众可以在观看节目之后在微博上留言。还可以通过官方微信的方式,定期为受众推送节目,受众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与节目取得互动。节目组还可以通过抽奖等方式给予积极互动的受众一定的奖励。

以《龙津新闻》节目为例,栏目组向受众公布了节目热线电话和记者的工作手机,在网上还设置有相应的论坛讨论区,受众有相应的反馈信息即可通过电话或论坛的形式将意见反馈给栏目组。而节目官方微博与微信也正在进一步的申请当中,努力实现与受众沟通渠道的多元化。

4.,树立新闻精品意识,提高新闻队伍业务水平

对于区县台而言,要打造精品新闻节目,就要求每一位从业人员首先应该树立起新闻精品意识,更要求每一位从业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水平。在新闻线索的选择上,从业者应该培养自身敏锐的新闻敏感度,努力发掘更有价值、更贴近民众的新闻素材;在新闻的播报与呈现上,要求主播培养亲和的“邻家”气质。同时,应尽量采用轻快而舒缓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此外,也要求记者在新闻画面的拍摄与非线性编辑过程中要讲究美感效果,注重细节。

追求新闻精品一直是《龙津新闻》的工作使命,本新闻中心对新闻从业人员有着明晰的奖惩机制。定期对记者进行专业素质方面的培训与考核,对记者的新闻作品进行评比打分,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而在节目的视觉传达方面,本新闻中心及《龙津新闻》节目曾多次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更新摄像与非线性编辑设备,同时对采编播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对当天播出的新闻进行多次的审片与把关,将新闻节目的质量做全方位优化。经过反复的努力与实践,《龙津新闻》在得到受众认可的同时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结语

即使网络媒介的兴起看似分流了区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而中央及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依托专业上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上风位置。但是,区县台天生有着良好的地缘优势,更接近基层,更容易抓住第一手基层新闻。精准性的节目定位,良好的互动机制,更贴近的新闻内容,加上更专业的从业队伍,对于区县台而言,做到上述四点,民生新闻就仍有涅槃的希望。(作者单位:新罗区广播电视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