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1期
www.fjsen.com 2014-02-19 10:58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做一个“说梦者”

林舟

最近大家常常在谈论“中国梦”。每个人都有“梦”,但每个人在梦中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的人播撒梦想,让其种在人们心里;有的人执着追梦,成就一番事业。在我看来,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成为一群“说梦者”。通过我们的言语和镜头,让梦想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闪光。

在“说”梦之前首先要“读”梦。为什么要“读”呢?以前听人说起过一句话:“梦想你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能见人就亮出来。”现在我们谈梦想,包括我们在采访中和很多平凡的人谈“梦想”这个话题,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其实人们都是有梦想的,但是他们不一定会说出来。如果你按照日常海采的方式,在大街上和一个人闲聊,突然问他梦想是什么,很多人答不上来,或者说的也不尽是心底最炽热的想法。这有可能是出于中国人的内敛和矜持,也有可能是他们从没仔细梳理过自己的想法。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梦想。

比如福州的一位七旬老人,在15年里骑自行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行程12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三圈,为的是向大家宣传献血。又比如一对夫妇在深山里,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建起了一个全义务的托老院,先后供养了十几位老人。又比如一对海边的父子,为了让自己所居住的小岛不被海风海浪侵蚀,用23年的时间种下数十万棵树木保住了小岛。当我们和他们交谈时,他们并不常说自己的梦想,甚至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谁又能说他们的做法,不是在追梦,不是在圆梦呢?

记得在和同行探讨“中国梦”的选题时,曾经听过这样一种看法:“中国梦和美国梦是不同的,美国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国人却更注重一种责任。平凡人的坚持和责任感,这是中国梦的表现。”很多中国人不但追梦的方式不同,甚至连表达梦想的方式也不同。作为一个记者,作为一个媒体人,首先需要“读”梦。要从很多人身上提炼出“梦想”的精髓。

这并不是说将记者的想法强加到别人的身上,去“造梦”。而是用一种方式去表达人们的心中那蒙着一层轻纱的梦想。之所以有史官,有说书先生,有小说家,有新闻工作者,都是要记录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一个梳理的过程。一个“读”的过程。记者采访“梦想”,也是帮助采访对象挑开心里那层轻纱,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也许,这时候,我们就是过去街头乡里帮人代笔写信的先生,把口头只言片语的信息整理出来,只不过我们这次说的是“梦想”。

在“读”了之后,自然要“说”。有的时候记者会纠结,我们凭什么去说别人的梦?我们说的这些听的人在意吗?又该怎么说呢?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有人说体现了中国梦。虽然电影里表达的中国梦是什么样的见仁见智,但是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它传递给人们“追梦”的精神。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梦想故事,并不是在看别人的梦,而是看人们怎么追梦。比如另一部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老先生为了实现对妻子的承诺,用气球将自己的屋子送到了瀑布的顶端。这样的情节也许连小孩子都不相信是真的,但是不少大人都被老人“追梦”的勇气所打动。因此,我们在说梦的时候,与其去说梦本身,更应该说对“追梦”的执着。就像之前所说的,也许中国人对于梦的理解,更接近于一种对目标的执着和责任。这种精神是一种毒药般的感染力,是让人在逆境中挺挺腰板的那一口深呼吸。

我是一个说梦者,请把你的梦想告诉我,我会告诉大家你的执着。(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福建记者站)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