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新媒体驱动下的报业“内容资源”挖掘策略

2014-01-29 15:01:45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吴志远  
视频加载中...

第二式:产品发展策略——免费报的成功与争议

正如前文所述,建立数字版或者采用远程发布系统,算不上是真正的转型,只不过是转场。而且除了少部分品质极为优秀的报纸之外,其他报纸的数字收费版并不成功。那么能否利用现有的平台,发展出在新媒体时代仍然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呢?一些报业集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比如针对网络新闻的免费阅读,推出了免费报。

在香港,目前有5份免费中文报纸,每日的总印刷量超过200万份。2011年9月19日,香港壹传媒旗下免费报纸《爽报》出版,据称首日发行量达到80万份。2011年7月27日,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旗下的免费报纸《晴报》出版,首日发行量至少达30万份。还有早些时候出版的《头条日报》,日发行量80万份。《AM730》以及《都市日报》每天各发行40万份,加上免费英文报纸《THE STANDARD》,发行22万份,香港如今每日免费报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300万份。[4]

至于免费报纸兴起的原因,一位香港的媒体人表示:“传统报纸已经开始认为自己的地位不稳固了,如果不求变,只会越来越没落,虽然死守也可能有盈利,但发展趋势令他们无法寄予希望,因为传统报纸的读者老龄化,年轻人又不愿意花钱买报纸。”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创办了唯一一份不是由传媒集团主办的免费报纸《AM730》。他认为,在资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只要是要钱的信息,香港读者都懒得掏钱买,这样免费报纸便可以霸占一定的位置。他透露,2011年《AM730》的广告利润接近2亿港币。

在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带动下,内地的免费报也如火如荼。尤其是伴随着地铁进入越来越多的城市,继上海、深圳之后,免费报开始遍地开花。2012年12月28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武汉晨报》,正式转型成为免费的地铁报,进入武汉市地铁2号线发行。

用“策略九说”来分析,免费报依靠传统报业集团原有的核心采编团队和发行系统,改变了它的营运范畴,增加免费手段来吸引读者,再将读者出售给广告商。该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封闭的发行渠道,比如地铁线,让读者群能够相对准确地给予界定。这必须要依靠报业公司大力拓展其“事业网络”,即取得地铁公司的支持,拿到渠道资源。

当然,免费报也存在着发展瓶颈,就是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因为免费导致的低俗内容,已经引起巨大的争议。香港的环保团体环保触觉调查发现,香港5份免费中文报纸发行量近300万份,推算出5天用纸量达2187吨,如果以1吨纸需要17棵树计算,便需砍伐3.7万棵树,一年则需要砍伐近200万棵树。[4]免费报的优势能够持续多久,现在还不好过早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