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9期
www.fjsen.com 2013-09-18 15:43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浅谈“八项规定”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与启示

邹炜

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六点指出,要改进新闻报道,强调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从央视到地方台纷纷响应,主动把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大力倡导简短清新朴实的文风,积极探索新闻报道新模式,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要进一步落实好“八项规定”,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更好发挥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采编制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选题精选、内容精剪、主题精炼、节目精审等方面上下功夫,让新闻发挥更好的政治效果、新闻效果、社会效果。

一、“八项规定”有力促进新闻报道走群众路线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从央视《新闻联播》到地方台的时政新闻类栏目纷纷作出调整,或压缩时政报道、或增加民生新闻报道等。这些改变和中央的决议,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让新闻发生了如下几大变化:

(一)新闻传播更贴近群众生活

各级电视台纷纷进行新闻资源整编,更多把镜头对准基层,增加民生报道比重,并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版块,调整新闻排播顺序等方式来迎合观众收视需求,而观众也明显感觉到电视里里领导的会议、调研、会见等一系列的时政新闻少了,老百姓关心的事报道的更多了,节目好看了。如:央视《新闻联播》增设了“到群众中去”、“凡人善举”、“寻找最美村官”、“德耀中华”等节目版块;深视新闻则在时政报道中更多报道民情、民声、民意,调研类新闻时不再只是报道领导看了什么地方,作了什么指示,调研对象说的话和提出的要求也更多登上了银屏。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栏目内容的合理性,也让节目可看性大大增强。

以央视《新闻联播》2013年8月18号节目为例,常见的通版时政新闻不见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映入观众眼帘,当天的21条新闻中时政新闻仅有2条,其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新闻排在第3条,并非头条。而《陕西:窑洞前听老家老汉提意见》“到群众中去”的新闻报道则登上联播头条,并配上了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分量十足。其余的19条非时政新闻中的15条新闻报道关注了7月份房价走势、光大“乌龙指”事件、因暴雨中断的京广线抢修情况、埃及局势等中外热点事件,并穿插播出了4条特点鲜明的人物报道:道德模范徐萌仙、调头接下错站女童的中国好司机姚师傅、打造绿色银行的最美村官王德富、文明导游尹德仑。

(二)加强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八项规定”要求新闻报道更加务实,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各主流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开辟专栏、策划选题、组织活动……既当参与者、践行者,又当宣传者、推动者。6月27日来自福州电视台新闻中心、福州新闻广播的30名记者分别前往驻点社区,担任社区书记(或主任)助理一年。在实践锻炼期间,编辑记者们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广大群众学习,努力搞好舆情收集、宣传报道,积极为社区排忧解难,如: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驻点记者加强了滨洲社区泳池安全管理、消除了九龙城社区的消防安全隐患,宁化社区的驻点记者帮助建设推广社区康复室,让老年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服务等等。另一方面驻点记者以讲故事、目击式、体验式等新颖的新闻表达方式,展现自己在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采访报道了《怡山社区:居民反映无小事 我们尽力来解决》、《融东社区:挂职第一天 记者摸底中小餐馆燃气安全情况》,等新闻,不仅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自己,也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

(三)新闻采编更合理、高效

“八项规定”出台后,大家对于新闻报道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重新认识新闻和新闻工作成为了大家的共同选择。《福州新闻》是福州电视台一档时政新闻节目,栏目组有30多名编辑记者,按理说完成一档15分钟的新闻节目采编制作不成问题,但八项规定前栏目组却时常人手紧张。因为当时需要应付的时政采访报道量相当大,一天的时政单派完居然再也抽不出人手采访民生新闻的情况时有发生;记者出去一趟需要带回2-3条新闻,采访回来的稿件不够深入只能浮于表面的情况也常常出现,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效率低下或“虚高”。“八项规定”则为广大新闻从业者减轻了负担和压力,一些新闻价值不高、社会影响力小的时政新闻可以不再采访,而这些被节约出来的资源则被用在了更需要它们的舞台。记者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到基层蹲点采访,有时一呆就是两三天,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撰写的稿件拍摄的镜头比原来更加生动,深受观众喜爱。同时栏目也借机深化了自己的新闻舆论深度,开辟了 “民声看点”“执行力”“记者观察”“民情日记”等民生热点子栏目,从百姓的眼光去看待新闻,让新闻时政和百姓生活有了更加密切的结合点,栏目的收视率也节节攀升。

二、“八项规定”积极促进新闻报道的“短、实、新”

“八项规定”对于新闻行业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尤其是对于从事新闻采编的记者而言,要想让新闻做得更务实、更高效,就要在“精”上下功夫。

(一)精选新闻素材

在新闻采访之前,要认真斟酌加强策划,只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不再采访不重要、不必要的新闻,不麻木按照领导大小编排播出顺序,尽量按新闻价值排播。除党和政府批准的重大活动,其余领导参观、群众参与的一般性文体活动可以减少采访数量,领导给部门、地方的指示、批示等也不再作报道,尽可能让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树立起来,不破坏其在社会领域的权威。在防抗2013第12号台风谭美的新闻报道中,《福州新闻》栏目精心策划,第一时间前往气象台、水库、排涝站、水文观测点了解报道台风最新动向、发展趋势,记者兵分多路深入福清、永泰、连江、罗源等防抗台风一线采访,拍摄风大浪高雨急的画面和采访当地防抗自救情况,并整合了其它栏目采访报道的市政、园林、电力、环卫、警方等多部门抢险救灾的新闻,最后合理排播节目,把台风相关新闻靠前成组播出,中共福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召开的时政新闻后移,满足了市民了解台风谭美最新消息的迫切需求。

(二)精剪新闻内容

在新闻报道之前,记者进行剪辑时,也需要“精”。这里的“精”表现在对于采访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从数量、字数、时长等方面进行压缩,落实新闻效果。对党和政府召开的会议,领导的讲话内容在文字稿件和播报时长要控制得当,更多报道会议传递的信息和老百姓关心的内容。对于领导参加的活动,尽量减少特写、综述等不必要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百姓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呈现更多的“民声”,而降低“官声”。如:福州电视台就严格按照《福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若干文件的实施办法》的要求完成相关新闻报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出席的全市性会议活动(除市党代会、市“两会”、市委全会和特殊重大活动外)新闻报道时长不超过2分钟,其他市领导出席的,新闻播出时间不超过1分钟;报道主要领导同志考察调研活动新闻时长不超过2分钟,其他市领导考察调研活动,一般不安排市属新闻单位记者随行采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会见活动,新闻播出时长不超过1分钟,其他市领导同志会见活动,确需报道的由报纸作简要报道或发简讯,电视新闻不作报道。

(三)精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在这里体现着新闻最重要的价值。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党和国家重要的政策用最简单的话,传达给普通老百姓。只有最简单和朴实的语言,才能让老百姓听得懂,才能让老百姓跟着走。以2013年6月28日福州台播出的《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行使监督职权 增强监督实效》新闻为例,报道并没有将其当成一条普通的时政新闻来处理,对于出席常委会的领导只是一笔带过,而是重点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如何行使监督职权,就“生态市建设工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两方面问题问“政”于政府部门。报道还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多次运用同期声手段,让问与答再现给电视观众,并采访多名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部分负责人谈看法提建议,让专题询问的新闻主题得到凸显。

(四)精审新闻播出

新闻播出之前,还需要有一道手续就是审核,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新闻记者完成自己的编辑工作之后,对于新闻主题和内容必须反复查验与审核,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错字、误报和虚假信息出现,更不能抵触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要符合“简化”“优化”“规范”三大要求,即简化不必要的报道内容,不是重要的党政活动一律省去报道;优化报道内容,仔细审查文稿,把握住传播途径尽可能降低传播的消耗;在规范方面一定要严守党和国家的纪律,按规定指派人员参与采访和报道,不得随意指派新闻工作者参与不必要的活动。“精”审在最后一环,避免新闻报道的政治效果不出问题,对确保舆论导向性和权威性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福州电视台)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