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三项学习教育园地 > 正文

蔡小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2013-09-02 11:25:56  来源: 福建记协  作者: 蔡小伟  
视频加载中...

一、近年来我省新闻宣传工作的成绩及有益经验

近年来,我省新闻战线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递正能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闻宣传基调鲜明、主题突出,精彩纷呈、反响良好,在服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持续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各地各新闻单位深化“走转改”,深入“转正改”,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系列重大主题宣传,集中推出一批基层气息浓郁、内容鲜活生动、文风朴实清新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省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思路、新进展、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各新闻单位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阐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实现路径和根本保障,广泛报道群众身边默默奉献、不懈奋斗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各地各新闻单位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经济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等主题宣传,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地各新闻单位结合新一轮改版创新,深入改文风,提高了新闻报道质量,提升了新闻宣传的实效,深化了新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一是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工作的生命线。二是把着力壮大主流舆论作为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制高点。三是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落实“三贴近”的原则指导。四是把加强改进创新作为新闻工作的不竭动力。五是把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和活动作为增强新闻工作吸引力的有力抓手。六是把深化对台业界交流合作作为新闻工作服务两岸和平发展的着力点。七是把加快转型发展阵地拓展作为提高新闻工作影响力的重要保证。这些宝贵经验,体现了我省新闻战线在新时期的成功探索,一定要长期坚持、大力发扬,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我省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省新闻宣传工作面临难得的新机遇,也遭遇了新的挑战。正确分析形势和任务,才能做好下一阶段的新闻工作。

1.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对新闻战线提出新任务。十八大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全国新闻界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新闻战线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任务更加光荣而繁重。

福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民生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和各级政权机关建设取得新的成绩,闽台交流不断深化,福建站在新的起点上。新闻战线凝聚改革共识,动员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福建更好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任务更加光荣,更加艰巨。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推动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鲜活事例,为新闻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素材;全省3700多万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提供的精神力量,为新闻界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召唤新闻人去广泛宣传、热情讴歌。

2.国际国内舆论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和尖锐对新闻战线提出新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快速发展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实施各种牵制遏制和战略围堵,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推销其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极力贬低和丑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渗透反渗透斗争更加尖锐复杂。“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等恶意论调轮番出台。当前,网上与网下、境内与境外、主流与非主流舆论相互影响,社会舆论走势变得复杂而不稳定,不可控性大大增加,新闻宣传任务加重,难度加大。

3.广大人民群众对舆论引导有了新要求。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在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迭加之下,群众对权力的焦虑和利益敏感不断上升,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带来利益调整、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观点看法和实际行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维护自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识更强,很多群众希望通过媒体发声维护自身权益,读者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自主性、选择性、分辨力大大加强。这对舆论引导工作有了新要求。

4.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对新闻工作提出新课题。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舆论格局,带来新的舆论生态。网上信息的海量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竞争上面临巨大的挑战。网络传播实现跨群体、跨地域、跨国界传播,信息传播的自主、即时、互动特点更加突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并存与互动的倾向更加明显。新的传播特性,对传统的新闻管理制度提出新挑战。

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稳步推进,一些新闻单位转企改制走市场。但其中有些媒体转企后把经济效益放在社会效益之上。新闻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很多从业人员没有事业编制,一些年青采编人员职业流动性变大,社会责任感缺失,对所供职的媒体缺乏归属感、忠诚感,给媒体内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对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和新闻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总之,在这四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新闻宣传工作作为的空间和舞台更高更广,同时,舆论引导工作要求更高,新闻宣传任务加重,新闻管理难度变大,新闻宣传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繁重。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清肩负的责任、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我省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不足和一些不良倾向

我省的新闻宣传工作总体上导向正确,成效明显,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良倾向,一些新闻单位在新闻宣传的思想认识、方法手段、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自身科学发展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与新的时代变化、新的任务要求、新的舆论环境不适应、不同步、不协调,舆论引导和媒体调控上还存在着加强改进的空间。虽然很多是全国都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但绝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急需提高。新闻单位一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的主动性不足,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发展存在的负面影响发酵,加上近年来大批新人加入新闻队伍,让一些人对新闻工作的喉舌性质、基本方针、工作原则方面等基本问题产生模糊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观点,如“ 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还有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舆论导向的“祸福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等。学习、熟悉、掌握这些观点对于新时期我们做好新闻工作,正确回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分析今天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担负起光荣的使命。但是,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对西方敌对势力渗透我舆论阵地的警惕性不高,对意识形态斗争掩饰下的国家利益之争认识不清,个别人提出要把党的新闻媒体变为“社会公器”;个别人片面地认同西方的传播学,淡化媒体的党性原则,力图用“信息传播”替代“新闻宣传”。个别媒体对党管媒体的认识存在偏差。还有一种不良倾向是一些市场化媒体把社会主义媒体的性质抛之脑后,认为扩大自身影响就要赚眼球,要拼噱头。

2.导向意识有待强化。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新闻报道把握正确导向,倡导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弥合社会分歧,促进社会和谐,应该是很明确的职责。但一些媒体舆论监督不真实、不科学,错误地把舆论监督变成负面炒作,连续以大版大版的篇幅报道负面的事物,有悖导向原则。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社会热点中漠视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热衷于娱乐化,热衷于低俗化,热衷于报道耸人听闻的新闻,不经思考,不去求证,有闻必录,甚至歪曲新闻事实,写一些漂浮、低俗的报道。

3.群众观点还要加强。一些媒体和记者对群众感情不深厚,不纯朴,没有与群众、读者建立起血与肉的联系,采访不深入,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报道。在工作中,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一些媒体要么一味唯上采访报道,紧盯着领导,眼中没有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要么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有时是导向意识强,也想维护群众的利益,但是时机没找准,结合点没找准,技巧没把握好,仍然无法让群众满意。要认真研究新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看怎么报道才能更好地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通过深入阐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推动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4.创新步伐仍显滞后。一些媒体沿用过去老的宣传方式,简单地把新闻报道与宣传鼓动等同重叠,尊重新闻规律不够,没按新闻规律办事,没有把注重时机和抢抓时效统一起来,没有把加深烙印感和报道新鲜事物统一起来。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影响力小,报道的经验推广不开,报道的先进典型没人学习。报纸、广播、电视每天热热闹闹,给读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不多。比起中央媒体,我们的报道水平有很大差距。一些人不考虑网络时代受众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新闻报道内容方式手段改进创新步伐不大,吸引力、感染力大打折扣。在实践中,居高临下式的语气,单向传播式的报道,公文化、程式化的报道,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在网络传播海量、快捷、互动频繁的优势面前传统媒体显得苍白无力。传统媒体上的“旧闻”不少。有的新闻,包括正面报道,网上已经出来两三天了,传统媒体还没出来,等到网上炒翻天了才跟进报道。传统媒体上,除了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比较及时外,“当日新闻”和“昨日新闻”缺乏,“近日”的报道不少,有的报纸报道的新闻事实发生在半个月前,与互联网的快捷无法比拟。一些媒体对互联网条件下传统媒体的优势研究不够,探索和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专业,及时适时提供“标准答案”,思想性、深度性强的优势力度不够,一再被动。

另外,在开阔思维,创新思路,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等方面,也有改进的空间。

5.媒体自身经济发展压力加大。近年来,媒体竞争加剧,我省新闻单位积极开拓多种经营,新闻单位的实力和影响力有所加强,但是传统媒体的负担和压力普遍加重,事业产业发展内生活力与传媒发达地区存在差距。部分报刊发行量和广告量双下降,部分地区电视开机率持续低迷。一些新闻单位应对竞争缺乏良策。媒体是影响力经济,没有权威,没有地位,没有影响力,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在竞争中,体量小的新闻单位更显劣势,在吸引人才和发展资金方面困难加大。

6.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省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也存在与事业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现象。新闻从业人员面临宣传和发展的多重压力,在社会转型中遇到的考验也越来越多。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在新闻实践中有所暴露。思想素质上,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理论根底不牢,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党的新闻工作基本要求似懂非懂,对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判断不准。少数从业人员没把自己当做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一些社会问题。职业道德上,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道德与党和人民的要求期盼存在距离,责任意识不强,职业荣誉感缺失,简单地认为自己在“赚工分”,搞形式主义,以稿谋私,甚至以批评报道要挟采访对象,导致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屡禁不绝。业务能力上,一些从业人员对上不了解,对党和政府一段时期内的决策部署了解不够, 对下也不了解,不能很好把握社情民情和基层实际,横向上视野不开阔,学习不深,积累不够,采编的报道不出新不出彩。工作作风上,一些从业人员不爱岗敬业,得过且过,作风懒散,怕苦怕累,贪图安逸,不遵循新闻工作的基本工作规范。队伍结构上,复合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总体上缺乏。新闻单位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专业、职业的新闻采编队伍,而能经营、懂管理、善投资、精技术的专才缺乏成为明显的短板。

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在改革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上众声喧哗,一些商业网站片面追求利润发布信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背景下,党委、政府对新闻宣传的要求更加明确,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引领主流舆论和主流价值观,提供权威信息的期盼越发热切,因此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党和人民的期待和需要,是我们坚守阵地的核心竞争力和不竭的动力。

在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新闻媒体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按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把好导向,深入实际,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闻战线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相一致的,与把好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相一致的,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相一致的,与坚持我国新闻管理制度是相一致的。

1.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党管媒体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媒体不是个人的工具,也不是哪个部门的工具,它只能是党的工具。这点我们要保持清醒。我们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党的基本政治路线、重大原则问题、重要方针政策,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准确地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要在组织上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着眼形势任务需要不断提高新闻媒体领导干部的舆论工作水平。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媒体的领导人要“有两把刷子”。党管媒体的要求要落到实处。对新闻单位干部的任用、管理、晋升要与执行宣传纪律挂钩,对政治立场和政治导向上出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党管媒体的要求贯穿到市场化运作的都市类媒体和商业网站,强化其社会责任和导向意识。

2.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事业对新闻宣传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动摇,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出发,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大事要事难事宣传为重点,主动融入大局,推动实际工作。

新闻实践中,影响大、反响好的新闻宣传战役,首先是选取的主题紧扣中心工作,切中时代需要。主题选准了,角度找对了,文章就比较好做。近期,各地各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三个必须”宣传,组织好经济形势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建设美丽福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改革、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等主题宣传,积极配合实际工作进展,挖掘典型案例,多形式、多侧面地跟进报道,将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舆论先行、舆论推动的作用。围绕大局要有中心观,策划选题时,要充分考虑报道的社会效果是不是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是不是符合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要求。

要深入基层找大局。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是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集中体现,大局根植于基层和实际,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必然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体现,在基层干部群众的努力和奉献中得到体现。大局既是努力方向,又体现在一个个基层的新鲜事物中;大局是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人民群众的诉求、心声。我们要上下结合,吃透两头,把国计和民生结合起来,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以小见大、短中见深、由点及面、以事喻理,既宣传好党的主张,又反映好人民群众的心声。福建日报开展的“党报记者基层共学十八大精神”系列采访活动和省广电集团喜迎十八大纪录片《领航》,就成功地上下结合,以具体的实践阐释理论、政策,受到受众和领导的一致肯定。

3.着眼建设性,引导社会热点、开展舆论监督。收入分配、就医就学、住房社保、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难点是社会舆论的聚焦点和舆情发生的源头。做好热点引导,要将“辩证看”和“务实办”紧密结合,着力推动化解问题、疏导矛盾、排忧解难,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中引导舆论、提升引导效果。要直面热点难点,及时介入各项民生工程建设过程,把舆论引导和回应关切相结合,把展示成效与跟踪过程相结合。要搭建沟通平台,推动群众与有关部门良性互动,形成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

舆论监督要把握好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真实、客观、理性、冷静,要坚持科学监督、建设性监督,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选题进行监督,还要善于借助人大、政协系统和纪委、行政监督的力量,形成监督合力。要把好监督节奏,力求取得实效。要加强舆论监督的管理。舆论监督的权力是党委政府和人民授权给我们媒体的,要掌握在媒体的领导班子手里。这个权力,不是我们媒体自身的,更不是记者自身的。对选题、采访、核实等几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要讲求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对一些案件细节的披露,不能搞成“普及教育”。在监督中,要防止“用力过猛”、“一拍就死”,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当事部门和当事人勇于改过、积极补救的行为要给予后续报道,以求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4.坚持改进创新,提高宣传实效。社会的发展、受众的期待、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竞争,无不在时刻逼着我们不断创新。创新是全方位的,但最根本的是内容上的创新,关键是要增强新闻报道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和实效性。要学习《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最近改进创新的做法。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特征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语境下,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优势,努力提高新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要增强思想性。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优势在思想性。要深入阐释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战略部署和政策走向。善于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信息流中找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脉络,以独到的站位和视角帮助读者正确地观察、思考、分析和评判。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挖掘、推广来自基层的创新创造,将展示成绩与揭示经验结合起来,推动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二要增强贴近性。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将“枪杆子”和“笔杆子”紧密配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闻宣传更要紧贴实际。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是新闻之源。要贴近实际,树立问题意识,主动思考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和事物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我们有些正面报道,报了就报了,不知道它要解决什么问题。经济工作中有很多实际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破解。如怎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局部过热问题,怎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怎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怎么解决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问题,等等。但是我们一些经济报道,没有跟问题相结合,没有针对性,或者浅尝辄止,没说透,报道与实际经济工作形成两张皮。要深入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心声,如实地将其传播出来。要紧密配合党委、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尽早发出权威声音,有效引导舆论关注,稳妥应对舆情危机。要拓展前瞻思维,当好“瞭望者”,传达时代气息,敏锐地捕捉社会发展的新事物新苗头。三要增强服务性。要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社会信息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拓展媒体的服务功能,为受众提供更多及时丰富的实用信息,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民生节目。比如海峡都市报的“968111公众服务平台”,依托海峡都市报社的品牌优势,吸纳众多知名厂家加盟,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目前已向全国20多个城市拓展。省广电集团电视综合频道近期新闻联播改版比较成功,信息量、服务信息增加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与东南卫视新闻形成差异化发展。福建日报、一些地市媒体的改版效果也很好。四要增强感染力。要持续改文风,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角,把火热实践作为报道的主题,坚持多用数据说话,多用事实说话,切实做到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充分利用官方微博、短信平台等现代网络手段与受众积极互动,吸引受众参与。媒体主办一些社会活动,也是增强互动,扩大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还要善于借助最新科技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阵地。在实践中,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

5.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引领网络思潮。网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网络的动员能力不容我们忽视。网络新闻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一些媒体被网上负面信息“牵着鼻子走”,盲目跟风炒作,甚至刊发网民蓄意编造的假新闻。最近公安机关打击一批造谣传谣的网络推手,暴露出网上谣传之害。要坚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发声,引领网络思潮,努力掌握舆论互动的主动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煽情化、低俗化、偏激化的网络思潮,以积极健康向上、客观理性全面的主流舆论加以引导。要认真分析网络舆论,既把它当做体察民意的“晴雨表”,又不能盲目地把网上声音当成社会主流舆论。要加强与网络媒体的互动联动,及时回应有价值的网上消息,以真实、权威、客观、翔实的报道引领舆论走向。积极探索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动员网民、组织网民共同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像国新办组织广大网民开展“中国一日”记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央视《新闻调查》节目动员网友拍摄各地违规豪华办公楼图片那样,成功地动员网民、影响网民。现在网络上有一股编造假新闻的暗潮,我们的媒体在转载、发评论时,对太离奇的新闻一定要多个心眼,核清事实。有些假新闻专门编造好人好事,也要警惕。使用互联网信息作为新闻线索,必须查证信息来源,核实内容真伪,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严禁使用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或以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为线索进行报道。严禁使用低级庸俗的网络信息。要准确把握网民心态,主动阻击网络谣言,通过严谨核实和深入调查,回应关切,澄清传闻。近年来,中央媒体针对网络传言开办一些栏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人民日报》开办《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回应》,中央电视台开办《真相调查》等专栏,就很多涉及重大灾害和社会事件的传言及时进行调查和辟谣,澄清事实,收到良好效果,值得学习借鉴。

6.加强新闻管理,规范采编秩序。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是促进各新闻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当前我省新闻事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失范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微博客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具体的执行办法,切实把文件要求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媒体主管主办单位、记协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管理,力求取得实效。针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新闻界突出问题,要强化综合整治力度,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力求弘扬正气、净化队伍。要完善监督机制,畅通举报受理渠道,认真核实、处理来电来信,严肃处理,公开通报处理结果。要剖析差错案例,举一反三,强化媒体内部采编业务流程管理。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将新闻主管部门的指令及时传达、执行到位。

对媒体微博和新闻从业人员以职务行为开设的微博,要在规范中发展。从实践看,网友对媒体的官方微博很关注,有的就是抱着挑刺的态度看我们的微博怎么运营。媒体的微博出问题,就会影响到媒体的形象,影响到新闻战线的形象。目前看,媒体自身的危机公关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出现错误后,诚实面对是最佳的办法,在微博上诚恳道歉比私信别人请求删除有关评论效果肯定要好。

7.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强势媒体。传统媒体发展遭遇一定的困境,所办的新兴媒体也遇到盈利模式不清晰、融资难等发展瓶颈,这时候一定要图谋突破,积极稳妥地推动转型升级。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也才能更好地拓展阵地。我们面前,既有困难,也有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关键在于扬长避短。互联网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让传媒业更加深入地介入人们的生活,为传媒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消费升级为传媒业提供了持久的机遇。

转型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要发挥传统媒体的资源、品牌、专业等方面优势,向新兴传播领域拓展,提高数字化采编播能力,实现传统、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是坚持区域发展优先,把新闻单位在一定区域内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政治优势、社会关系和人脉关系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抓龙头,即以内容为龙头,将高质量内容产品与新技术、新渠道结合。铸链条、建集群,即在多元化内容产品经营和信息增值服务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探索传媒与科技、教育、金融、旅游、娱乐、文化园区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产业的融合式发展,举办金融节、汽车展、住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努力做大规模,做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用高科技创新业态。一方面以数字技术提升信息采集能力,促进媒体的全媒体生产,一方面拓展信息服务水平,探索全方位运营。四是坚持提供人才支撑。既要自己培养经营人才,又要积极引进人才,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五是坚持走适合自己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适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阶段的转型战略,找寻可行的转型之路。我省一些媒体已经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办法,大家还可以多学习借鉴国内、国际同行的成功做法。推动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比如一些行业类媒体,依托本行业的企业集团,把服务企业与服务行业、服务公众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是为了坚守传媒作为党在思想宣传战线上的重要阵地和社会公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要让坚守和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而不能抛弃主业、改变传媒的属性,不能转型成唯利是图的企业。

8.加强沟通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多部门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发挥事实引导、政策教育、新闻宣传的工作合力。宣传管理部门可以牵头建设常态化的互动沟通平台,让新闻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单位与有关部门定期一起梳理新闻宣传得失,分析舆情走势,寻求应对之策,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新闻宣传工作、支持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新闻单位也可以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基层干部群众、受众代表、网友代表等座谈交流,联络感情,交换看法,争取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新闻单位按照新闻规律采访报道。有时候新闻单位觉得刊发一些公文化、文件化的报道是无奈之举。这需要新闻单位主动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互动,解释事由,提出建议,形成共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各层级媒体之间也要密切配合,形成宣传合力。要拓宽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联动互动,借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微博、搜狐网等强势新兴媒体,还有一些境外亲我媒体联合开展新闻宣传,优势互补,扩大影响,实现多赢。在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方面,各地市有什么需要,可以及时向省委宣传部汇报、沟通,以便协调更多、更高层次的传媒共同参与。

五、深化“走转改”、“转正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队伍建设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信息大潮汹涌而来,舆论格局急剧变化,新闻媒体加快转型发展,传媒在价值观、内容、渠道、人才、机制、创新能力等多层面展开竞争。新时期,我们的媒体坚守阵地、壮大实力、扩大影响的任务更加光荣而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一批熟悉新闻宣传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编辑、名记者、名播音员、名评论员、名主持人,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一项需要持续着力的基础性工程。

1.加强学习培训。网络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加强学习是提高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的有效措施,是克服“本领恐慌”危机感的有效办法。首要的是学习政治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央和省委对加强新闻战线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培训非常重视,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开展全员培训,引导新闻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党情国情民情,正确认识新闻工作作用和社会责任。在座的各位是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一定要带头学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把握规律。新闻工作具有特殊优势,观察社会、解读热点是我们的工作内容,我们有机会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交朋友,天天接触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就像扎下了根,就能融会贯通,不断从书本和实践中吸收营养,就能更好地把握事物规律。

要在学习中提升新闻理念。要树立新闻即眼光的理念,开阔视野,提高站位,把从全国、全局层面观察事物、探求规律与从海峡视角出发、从本地出发捕捉新闻结合起来。要适应透明、开放的信息传播特征,强化公开透明、开放互动理念。要改善知识结构,争取岗位成才。新闻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我们既要掌握新闻工作业务知识,还要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行业知识,才能够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引领风尚,提出富有启迪性的见解,写出深刻独特的文章。要推动新闻单位构建多层面的研讨业务的机制,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倡导学习名家、学习先进、学习名篇,鼓励互动交流、观点碰撞,及时总结反思重大宣传战役经验教训,建设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媒体。

2.增强群众意识。“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大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响应,各新闻单位负责人纷纷带领队伍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大家接受了锤炼,提升了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几次带领我们走基层,产生良好效果,对我们教育很大。“走转改”是新闻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载体,各地各新闻单位要结合省委部署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活动,持续深化活动,完善领导带头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版面时段保障制度等机制,切实增强新闻队伍的群众意识。一要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推动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走出个人喜怒哀乐的小天地,“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摆正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自觉地服务群众,学习群众,改造自我。二要进一步以人民群众为报道的主角。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实践是新闻宣传的活水源头。我们要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多反映群众的创新创造,多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多传达群众的诉求心声,让新闻媒体的版面、荧屏更加清新,让新闻报道更有亲和力感染力。三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群众评价机制。要认真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找准存在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切实改进提高。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优劣的最好尺子,克服有的新闻单位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问题,要探索建立当面听取意见建议、问卷调查等多层次群众评价机制。权威媒体、主流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靠自我标榜得到,而要靠老百姓真诚认可。四要进一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新闻战线既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要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报道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报道有关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在服务基层一线中整改,在基层找准问题,主动服务,促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新闻媒体要加大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生活服务的力度。

3.培育职业道德。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十年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和成绩。但在作风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同志经受不了市场经济的考验,被金钱所俘虏,从事有偿新闻,个别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在新闻战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人身上存在“懒”、“散”、“软”、“飘”的不良倾向,工作上马马虎虎,采访不深入,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新时期,新闻工作者更应该传承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一是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记者从职务行为上讲,没有自己的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要牢记我们手中的笔、话筒、荧屏、版面,不是记者自己的,不是媒体的,而是党委、政府的,是人民的。二是讲党性,讲政治,守纪律,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全省工作大局。在我们的报道上,都要体现这点要求。要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采访纪律等。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报实情,讲真话,鼓实劲。四是坚持敬业奉献,任劳任怨,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历史告诉我们,采编人员能否成名成家,能否在业界打响名头,在于业务是否精湛,在于能否写出打动人心的名篇佳作。今年在抗台风“潭美”中,深夜两三时,我省大批记者包括中央媒体的记者还在一线。这样的记者,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职业精神应该得到弘扬。五是诚实公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认真严肃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六是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守法纪。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既要从外部监督、帮助扶持入手,更要从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端正追求方向入手。从外部上说,要结合“走转改”、“转正改”活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培训,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各新闻单位要鼓励探索创新,鼓励公平竞争,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氛围,以先进促后进。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传承优良传统,提升格调品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校正人生目标,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勤走、勤思、勤学,精益求精,不懈努力,坚决拒绝做“老爷记者”、“车轮记者”、“文件记者”、“电脑记者”。

4.加快人才培养。人才是事业的支撑。要完善人才规划,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抓住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加强人才建设力度,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要培养锻炼固有人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融入新闻事业产业发展的过程,用事业发展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在重大新闻宣传战役中和事业发展关键期锻炼人才,用好人才,培育骨干,形成事业发展、水平提高、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努力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奖表彰等激励奖惩机制,优化用人环境,激发工作活力,充分调动新闻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注意培养锻炼经营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与专业技能互补的人才队伍。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探索项目引进、柔性引进、智力合作等形式,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团队素养。在招聘新人时,可以适当招聘些非新闻、中文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以改善队伍结构。要坚持把严格管理和关心关爱结合起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宣传部门、记协组织和新闻单位要热情关心、理解爱护新闻工作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单位归属感、职业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