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6.加强新闻管理,规范采编秩序。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是促进各新闻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当前我省新闻事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失范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微博客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具体的执行办法,切实把文件要求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媒体主管主办单位、记协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管理,力求取得实效。针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新闻界突出问题,要强化综合整治力度,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力求弘扬正气、净化队伍。要完善监督机制,畅通举报受理渠道,认真核实、处理来电来信,严肃处理,公开通报处理结果。要剖析差错案例,举一反三,强化媒体内部采编业务流程管理。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将新闻主管部门的指令及时传达、执行到位。 对媒体微博和新闻从业人员以职务行为开设的微博,要在规范中发展。从实践看,网友对媒体的官方微博很关注,有的就是抱着挑刺的态度看我们的微博怎么运营。媒体的微博出问题,就会影响到媒体的形象,影响到新闻战线的形象。目前看,媒体自身的危机公关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出现错误后,诚实面对是最佳的办法,在微博上诚恳道歉比私信别人请求删除有关评论效果肯定要好。 7.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强势媒体。传统媒体发展遭遇一定的困境,所办的新兴媒体也遇到盈利模式不清晰、融资难等发展瓶颈,这时候一定要图谋突破,积极稳妥地推动转型升级。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也才能更好地拓展阵地。我们面前,既有困难,也有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关键在于扬长避短。互联网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让传媒业更加深入地介入人们的生活,为传媒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消费升级为传媒业提供了持久的机遇。 转型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要发挥传统媒体的资源、品牌、专业等方面优势,向新兴传播领域拓展,提高数字化采编播能力,实现传统、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是坚持区域发展优先,把新闻单位在一定区域内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政治优势、社会关系和人脉关系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抓龙头,即以内容为龙头,将高质量内容产品与新技术、新渠道结合。铸链条、建集群,即在多元化内容产品经营和信息增值服务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探索传媒与科技、教育、金融、旅游、娱乐、文化园区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产业的融合式发展,举办金融节、汽车展、住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努力做大规模,做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用高科技创新业态。一方面以数字技术提升信息采集能力,促进媒体的全媒体生产,一方面拓展信息服务水平,探索全方位运营。四是坚持提供人才支撑。既要自己培养经营人才,又要积极引进人才,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五是坚持走适合自己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适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阶段的转型战略,找寻可行的转型之路。我省一些媒体已经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办法,大家还可以多学习借鉴国内、国际同行的成功做法。推动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比如一些行业类媒体,依托本行业的企业集团,把服务企业与服务行业、服务公众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是为了坚守传媒作为党在思想宣传战线上的重要阵地和社会公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要让坚守和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而不能抛弃主业、改变传媒的属性,不能转型成唯利是图的企业。 8.加强沟通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多部门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发挥事实引导、政策教育、新闻宣传的工作合力。宣传管理部门可以牵头建设常态化的互动沟通平台,让新闻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单位与有关部门定期一起梳理新闻宣传得失,分析舆情走势,寻求应对之策,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新闻宣传工作、支持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新闻单位也可以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基层干部群众、受众代表、网友代表等座谈交流,联络感情,交换看法,争取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新闻单位按照新闻规律采访报道。有时候新闻单位觉得刊发一些公文化、文件化的报道是无奈之举。这需要新闻单位主动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互动,解释事由,提出建议,形成共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各层级媒体之间也要密切配合,形成宣传合力。要拓宽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联动互动,借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微博、搜狐网等强势新兴媒体,还有一些境外亲我媒体联合开展新闻宣传,优势互补,扩大影响,实现多赢。在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方面,各地市有什么需要,可以及时向省委宣传部汇报、沟通,以便协调更多、更高层次的传媒共同参与。 五、深化“走转改”、“转正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队伍建设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信息大潮汹涌而来,舆论格局急剧变化,新闻媒体加快转型发展,传媒在价值观、内容、渠道、人才、机制、创新能力等多层面展开竞争。新时期,我们的媒体坚守阵地、壮大实力、扩大影响的任务更加光荣而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一批熟悉新闻宣传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编辑、名记者、名播音员、名评论员、名主持人,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一项需要持续着力的基础性工程。 1.加强学习培训。网络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加强学习是提高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的有效措施,是克服“本领恐慌”危机感的有效办法。首要的是学习政治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央和省委对加强新闻战线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培训非常重视,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开展全员培训,引导新闻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党情国情民情,正确认识新闻工作作用和社会责任。在座的各位是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一定要带头学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把握规律。新闻工作具有特殊优势,观察社会、解读热点是我们的工作内容,我们有机会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交朋友,天天接触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就像扎下了根,就能融会贯通,不断从书本和实践中吸收营养,就能更好地把握事物规律。 要在学习中提升新闻理念。要树立新闻即眼光的理念,开阔视野,提高站位,把从全国、全局层面观察事物、探求规律与从海峡视角出发、从本地出发捕捉新闻结合起来。要适应透明、开放的信息传播特征,强化公开透明、开放互动理念。要改善知识结构,争取岗位成才。新闻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我们既要掌握新闻工作业务知识,还要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行业知识,才能够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引领风尚,提出富有启迪性的见解,写出深刻独特的文章。要推动新闻单位构建多层面的研讨业务的机制,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倡导学习名家、学习先进、学习名篇,鼓励互动交流、观点碰撞,及时总结反思重大宣传战役经验教训,建设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媒体。 2.增强群众意识。“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大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响应,各新闻单位负责人纷纷带领队伍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大家接受了锤炼,提升了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几次带领我们走基层,产生良好效果,对我们教育很大。“走转改”是新闻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载体,各地各新闻单位要结合省委部署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活动,持续深化活动,完善领导带头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版面时段保障制度等机制,切实增强新闻队伍的群众意识。一要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推动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走出个人喜怒哀乐的小天地,“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摆正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自觉地服务群众,学习群众,改造自我。二要进一步以人民群众为报道的主角。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实践是新闻宣传的活水源头。我们要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多反映群众的创新创造,多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多传达群众的诉求心声,让新闻媒体的版面、荧屏更加清新,让新闻报道更有亲和力感染力。三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群众评价机制。要认真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找准存在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切实改进提高。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优劣的最好尺子,克服有的新闻单位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问题,要探索建立当面听取意见建议、问卷调查等多层次群众评价机制。权威媒体、主流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靠自我标榜得到,而要靠老百姓真诚认可。四要进一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新闻战线既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要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报道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报道有关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在服务基层一线中整改,在基层找准问题,主动服务,促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新闻媒体要加大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生活服务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