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情注大源村 福建日报人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回报社会。 东南网8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邱灿旺 童杨) 时至初秋,泰宁新桥乡大源村村口,一排排竹棚里,最后一茬茶树菇马上就要开始采摘了。 “今年收成不错,对于未来的发展,大家更有信心了。”大源村村支书严建华一边劳作一边开心地给记者算起账来,今年村里的高蕈食用菌合作社共种植了66万袋茶树菇、出产干菇1.5万公斤以上、预计销售收入150万元左右。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村地处闽赣交界处,平均海拔800米,由于地处偏远,这里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并保存有傩舞和赤膊龙灯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群众致富门路有限。加上2010年遭遇严重的泥石流袭击,许多村民的房屋、田地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被毁,大源村亟须得到外界的支持。 去年初,按照省委的部署,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挂钩帮扶大源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历来重视履行党报的社会责任,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按照省委的部署,报业集团马上落实,马上行动。集团领导一次次赶赴大源村调研,与村干部、村民代表促膝交心,想出路、寻对策。 结合大源村实际,报业集团决定,变被动扶贫为主动扶贫,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大源村。 大源村有发展食用菌的基础,村民靠种植茶树菇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报业集团便将大源村20余户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大源村高蕈食用菌合作社,打造100万袋茶树菇生产基地。 资金、技术、销路是三头“拦路虎”。为此,报业集团筹资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帮助村民盖大棚、种茶树菇;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专门为茶树菇基地成立专家技术小组——从菌种选择,到菌袋采购,再到温度、湿度把控,全程无偿提供技术帮扶;得到厦门夏商集团的大力支持,为大源村包销3年茶树菇,并将其打造为“夏商直通车”基地之一。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今年4月6日,第一批茶树菇开始采摘。“因为品质好,平均每公斤价格卖到80元,比别的地方茶树菇每公斤高10元左右。”严建华说,大源村民实实在在地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在帮扶中,还多方努力,为大源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出钱出力。 去年8月28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将原计划用于举办集团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的资金和另外筹集的资金共90万元,捐给大源村。其中,60万元专项用于古桥群(上窑桥)和古文物保护单位(魁星楼)的修复,帮助大源村擦亮“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开发旅游产业。如今,古桥上窑桥得以重修,魁星楼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此外,挂钩帮扶一年多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先后有数十名处级及以上干部到大源村驻点帮扶,采写刊发《来自驻点村的报道》、《驻村日志》等各类专栏稿件近200篇,为擦亮大源这一“深山明珠”、推动其旅游业的发展、助力村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