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央媒看福建 > 正文

福建生态蓝图绘到底

2013-08-08 15:03:3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镇旅游示范点的五龙村农家。林辉摄

    人民日报福建采访组

核心阅读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生态禀赋素来优越。山多,山又青,森林覆盖率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去年达63.1%;水多,水也清,12条主要水系水质均为优良。然而同处东南沿海,毗邻浙江、广东,相比之下,福建的经济还是“凹地”。如何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福建咬定生态不放松,科学发展不动摇,把环境保护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并以政策引导环保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能,让生态和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今年上半年,福建的数据给出了绿色发展的答案:在保持生态优美的同时,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71元,同比增长12.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16元,增长9.2%;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55.26亿元,增长11.3%。

“对福建来说,就是要深化改革,生态立省,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省委书记尤权这样说。

环保蓝图绘十年

面临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从建设“生态省”到“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十年磨一剑。长汀治荒就是生动缩影

松岭青青,汀水澹澹。骄阳下的长汀,一场大雨后,针叶上的雨珠晶莹剔透,山谷中的溪水欢声细语。如果没有介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我国南方最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

“近年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已柳暗花明,实现生态回归。”长汀县委书记魏东兴奋地说,近一年来长汀完成荒山治理10.59万亩,剩下的37万亩治理任务,4年内将全部完成。

2012年起,福建将包括长汀在内的22个水土流失县的治理,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内容。在加快实施跨越发展战略、追赶东部沿海先进省市的同时,福建始终不放松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与追求。“福建不满足于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我们的目标是将‘绿洲福建’升级为‘生态福建’,使福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省。”省长苏树林说。

长汀之变,缘于新世纪之初。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当时面临着转型之痛: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使GDP连续20多年保持年均13%以上增速的福建,速度急刹;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发展中伴生的污染问题,又让这个全国人均耕地最少、自然灾害频发的沿海小省,面临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下一步发展怎么走?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当时福建的决策层透过层层迷雾,清醒而坚定地作出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抉择。

2001年,福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生态省”战略构想浮出水面。2002年,建设“生态省”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1月,福建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4年底,《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炉。福建提出,要在20年内,总投资至少达700亿元,完成以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建设。

一担担土铺遍山,一袋袋肥施进沟,一株株草爬满坡,一棵棵树栽入窝。雨冲了,再种;土流了,再垒。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10年,也是福建生态建设10年的缩影。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2006年4月,福建颁布《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2010年1月,《福建生态功能区划》正式实施;2011年9月,出台《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去年底,新一届福建省委、省政府接过接力棒,又于今年初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提出由建设“生态省”向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跨越。

咬定生态不放松,科学发展不动摇。10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历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福建“生态省”建设这10多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南平,福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越是林子密,生态好,越要小心翼翼,千万不能头脑发热,把南平这点优势消耗掉。”市长林宝金说。南平的武夷山是全国有名的茶乡,以前政府鼓励开发茶园,但近年来“此路已不通”。武夷山市市长徐春晖告诉我们,为防止过度开垦茶山造成水土流失,武夷山从2010年开始全面停止开垦茶山审批,发展高效生态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