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的新闻实践

2013-07-24 16:55:00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陈彦蓉 王晨子  
视频加载中...

在苦难中前行——鲍威尔的新闻精神

传承密苏里精神。鲍威尔是“密苏里新闻帮”的先驱,“密苏里新闻帮”的记者身上所共有的“密苏里精神”——尊重事实、冒险精神,也在鲍威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鲍威尔在中国办报的25年里,将密苏里报人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大地上凝聚升华,并最终聚变为舆论力量,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比如,1931年前后,鲍威尔曾亲自调查过一起日军暴行,提到那个村庄的3000名中国人都被日军屠杀了,而日本驻芝加哥的总领事却否定这一数字,说“只有300名中国人被枪毙!”[6]在当时,虽然日军在中国东三省的军事行动已被世界各大媒体报道,但国外很多人还是不太相信日本人的暴行。然而,不管日本领事如何否认,在各方的舆论压力下,鲍威尔依然坚持用事实说话,坚持自己的调查结果,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众。

鲍威尔对日军的无情揭露,引起了日本当局的强烈不满。在华期间虽遭到重重迫害,但他始终未放弃对新闻的追求。1940年他被列入汪伪特务的驱逐名单,面对威胁和压力他毫不退缩。对此,史沫特莱专门来信表示“(你该)被中国和世界的敌人点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鼓励他继续坚守阵地。1941年10月,汪伪特务还曾在鲍威尔下班回家的路上投掷手榴弹。1941年12月被日军关入监狱后,长达四个多月的折磨导致他的双腿残疾,健康状况也受到严重损害。“得了严重的手指感染症”,“经常赤脚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第二天早晨两脚常常冻成青紫色”,这些都是鲍威尔在回忆录中提到的遭遇。

鲍威尔办刊思想的局限性。鲍威尔在华25年间的新闻活动值得我们肯定,但由于各种原因,鲍威尔和他主持下的《密勒氏评论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鲍威尔在抗战期间反对日本侵略,支持中国抗战的主张,实质也是以美国的价值观念分析远东局势和中日战争的结果。密报自己就曾说,制裁日本、援助中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西方四代商人和工业家在中国积累起来的财产和商业权利”(引自密报1938年5月28日社论《外国商业面临本世纪最大的危险》),由此可看出,在华美国刊物背后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它在根本上是维护西方国家的利益。其次,鲍威尔虽然是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但由于历史和个人的立场所限,他的一些观点也有偏颇。因此对他的言论、自传等,也须理性审视。

结 语

鲍威尔的一生交织着光荣与苦难,在中国的25年,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有颇为密切的关联。鲍威尔在华的经历,其实也是20世纪上半叶在华外国记者的缩影,他们承载着梦想与苦难,传承了优秀新闻人的新闻品格,也为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依群.鲍威尔与临城劫案[J].新闻记者,1990(1).

[2]任嘉尧.力捍新闻自由的约翰?鲍威尔[J],世纪,2010(6).

[3]张威.光荣与梦想的终结:美国“中国通”记者的命运及麦卡锡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

[4]张彦.鲍威尔情系上海滩[J].新闻界,1997(3).

[5]亘火.鲍威尔揭露美军对华发动细菌战受审真相[J].档案春秋,2011(11).

[6]鲍威尔.我在中国二十五年:鲍威尔回忆录[M].邢建榕,薛明扬,徐跃,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7]张威.密苏里新闻帮与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8(10).

[8]陈其钦.评密勒氏评论报[J].图书馆杂志,1991(6).

[9]密勒氏评论报.中国的抗战:日本侵华大事记[N].密勒氏评论报,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