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群众和生活贴得很近,没有必要“走转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生,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被群众喜闻乐见。自从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之日起,它就在践行“走转改”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心、民情、民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车祸失火、婚恋纠纷、房产纷争、偷盗抢劫、酗酒打架等家长里短式的内容充斥整档节目。即使是关注弱势群体,也是把重心放在展示他们的无知、无助、苦难和悲情上,忽视了他们中绝大部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难题、向往美好生活的主流。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忘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对低俗、庸俗甚至是恶俗事件和人物大肆炒作。 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需要走出“鸡毛蒜皮、鸡飞狗跳、鸡鸣狗盗”式的市井层次的小民生,努力向大民生转变,不断提高民生新闻的权威性、有效性、针对性和服务性,从民生的角度报道和阐述跟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对新闻进行平民化解读,在新闻事实中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在社会生活报道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化解社会矛盾,在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发挥媒体的功能;多报道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搭建公共话语平台,均衡社会各群体的话语权;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纳入民生新闻视野;加强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注,多呈现人文关怀,使民生新闻超越琐碎、平庸和低俗。 当下,发展遇到瓶颈的电视民生新闻更需要“走转改”,深入扎根本土,把握社会脉搏,体察人民群众细微、真实的喜怒哀乐,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走转改”还能促进民生新闻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提档升级,为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源泉。 过去,民生新闻记者走基层,往往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带着猎奇或冷漠的眼光。某民生新闻节目曾经报道一位拾荒人在拆迁工地被倒塌的房梁压死,记者赶到后采访,画面血腥,不忍目睹,解说仅是现场描述,最后还批评拾荒人“要钱不要命”。拾荒人的苦难不仅没有得到同情,还被嘲弄讽刺了一番。而与拾荒人之死的相关深层次问题却被忽略了:拆迁工地如何出现管理漏洞?拾荒人为什么要钱不要命?拾荒人群体生存状态是什么?谁来关心帮助拾荒人群体? 如今,民生新闻面临题材重复、选题枯竭等问题,一些记者感叹,新闻无选题可做。其实,当记者真正深入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视野开阔了,报道的领域拓展了,就能发现大量鲜活、生动的题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走基层切忌浮在基层看看热闹,而是要沉下去看门道,观察发现和思考基层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使报道接了地气,有了真气,充满活力和新意。“走转改”要求记者到群众中去,以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作为新闻报道视角,感受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倾听他们的诉求。江苏城市频道推出的“走转改”专栏《街坊》,用纪实手法反映了基层党员的新形象,记者为此前后采访了两个多月时间,大部分时间泡在了基层,才创作出如此生动、细腻、感人的作品。 民生新闻虽然多有跑街记者、社区记者,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鼻孔朝天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复制粘贴的“电脑记者”和喝喝咖啡的“小资记者”不是没有,报道的都市题材多、名人明星多、趣闻轶事多,以致节目脱离时代,远离生活。一些记者没有带着感情走基层,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语言,不懂群众所思所想,未能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因而采访的新闻肤浅,缺乏亮点和感人之处。有的记者轻飘飘地在基层转一圈,采访到的不是家长里短,就是邻里纠纷。“走转改”要求记者一沉到底,人到心到,不做冷漠的看客,带着感情和体温下基层,把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在和群众接触中,增进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心不到,作风不转,即使走再多的路,到多艰苦、多偏远的基层,都是枉然。 一些民生新闻语焉不详、似曾相识、词汇贫乏、知识肤浅,看似老百姓的语言,其实常常是不分对象、不分地方生搬硬造的伪方言,还夹杂着令人生厌的官话、矫揉造作的学生腔、令人费解的网络语。民生新闻亟待改革文风,保持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文风,提倡严谨、深刻、独到的新闻写作,多使用原汁原味的老百姓的语言和同期声,多使用反映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自然镜头。 改文风,不仅仅是改文稿,如果只用群众语言、俚语俗语为文稿穿靴戴帽,新闻还是走马观花,始终徘徊在人民群众的心门之外。记者要投身到群众火热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体验式的报道反映群众的真情实感,生动报道来自基层的昂扬向上的感人故事。转变文风需要开阔视野,有选择、有判断地将社会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小事,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观念、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挖掘蕴含其中的大问题,延伸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深度价值的社会主题,着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使平庸琐碎的民生新闻成为反映时代的大手笔。 (作者单位: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