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网络专题如何实现有效传播

2013-07-19 19:44:4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 陶宏祥  
视频加载中...

图片报道简洁、直观的报道方式,成为网络专题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网络专题报道中,图片报道成为主要手段之一。主创人员在专题首页中共设置了36个图片位,还有两个滚动图片栏。大量图化信息呈现,让专题页面增添了色彩,让专题中的海量信息减少了冗余呆板感。

原创互动增强优势传播

网络专题一般都要承载海量信息,而发挥原创报道的精准投送,才能让网络专题报道形成有效传播,这就需要专题组织者在海量与精准中把握好度。

从2011年9月29日,中国广播网报道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回的《“天宫一号”任务准备就绪今晚发射升空》《记者专访:神舟八号将进行空间应用17项实验》,到11月15日报道组从太平洋上发回《远望测量船队大洋布阵完成第二次交会对接测控》等一系列专访、现场连线、图片、视频报道,《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专题共刊原创发稿1200多篇(幅),后方编辑第一时间准确在各板块、栏目及时刊发,既保持了专题报道的持续性,又防止了信息简单堆砌、传递拥挤。带给受众浏览专题直观感受,“交会对接”的主题观点表达也更加清晰。

此外,在准确了解新闻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背景资料、受众反响和网友互动信息,把握信息的精准投送和海量信息呈现的度,从而保证关键时间节点新闻的抢先报道,也是实现网络专题主要信息的优势报道。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现场,从0号指挥员发出倒计时口令开始,前方报道组始终将电脑与后方编辑部保持实时联通,不断发回发射场的最新变化。《发射塔架第一级打开》《发射塔架完全打开》等报道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专题中不断第一时间抢发。现场图片报道《现场直击“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早于新华网3分钟、凤凰网两分钟,搜狐网在中国广播网首发后两分钟进行了转载,随后几十家媒体网站纷纷转发。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网军事频道)

■专家点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董天策: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的网页设计,是同类新闻专题中的佼佼者,大气磅礴,洋溢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迈之情。

首先,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实验。专题名称直接点出这一主题,设置了《发射现场》《现场直播》《图解对接》《世界航天》等多个内容板块、几十个栏目,直观地将本网记者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太平洋上远望测量船、北京飞控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内蒙古着陆场等地发回的现场报道在网上全程呈现。其中,新闻报道板块突出全程追踪、及时快捷,背景资料板块取材恰当、烘托主题,加上互动与链接,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网络新闻专题。

其次,结构合理,色彩精到。专题页面以“宇宙蓝”为主色调,页面四周都是一派“宇宙蓝”,页面各屏内容处以白底黑字,间以蓝色为主的图片,整个页面给人以“天宫”之感。主打图片《图解“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以不同色度的蓝色绘出,格外醒目,且将新闻报道板块与背景资料板块区隔开来。栏目名称蓝色反白,既使名称显得突出,又让底色与主色调融为一体。整个页面内容采用纵向式结构编排,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浑然一体。

再次,页面设计新颖美观,富有鲜明的多媒体特色。网页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手段和多种新闻体裁融合其中,在栏目设计上搭配音、视频多媒体,同时强化了微博、手机报、手机电视、门户多屏联播效应,使整个专题从不同角度全面呈现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首次交会对接。其中,全程追踪报道的4套主打图片轮番滚动,新闻直播间动态闪现记者与发射场地,网络留言、手机送祝福向上滚动,宇航员风采向左移动,使整个页面动静相生、多姿多彩,符合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