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从华赛评选看外国评委的较真

2013-06-04 17:54:55  来源: 新闻实践  作者: 徐 斌  
视频加载中...

三、对作者的负责

对参赛作品近乎苛责的同时,外国评委们对照片作者的尊敬、关注甚至体恤,让我这个旁观者时时感觉到,作品过眼原本是个“见物又见人”的过程。

即便在《被取胆的熊》这组照片的争论中,中国评委已经声明它拍自一个记者招待会现场,里卡多在坚持“摄影师把事情弄假了”的情况下,他仍提议联系一下摄影师,问他是否真的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所拍。

同样,在怀疑《奥运“功夫”乒乓》有PS可能后,保拉和里卡多都认为应给作者一个自辩的机会,他们提出能否马上联系一下作者本人,问他怎么得来的全黑背景。在眼看此组照片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戴维仍然“隔空喊话”地建议作者:如果把这组照片投到“体育肖像类”(华赛并无此类别——笔者注)的话,那就没有问题,因为不同类别对PS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外国评委对照片作者职业精神的肯定和赞许,有时会为作品加分。在日常生活类组照评选中,有一组《地下食品作坊》引发了老外们的广泛关注。他们一张一张地打开图片和说明仔细阅读,时间、地点、内容……当看到有不少照片是前几年甚至是十年前所拍摄时,茹斯马上说,这个摄影师真是没少下功夫。里卡多说,从这些照片的说明看,有人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的调查追踪报道中干了很多年。保拉说,面对这个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摄影师一定很难过。她说,真想认识一下这位摄影师。

从专业角度来衡量,《地下食品作坊》的影像并不强,但在最后的定评中,评委们还是给了它优秀奖,这里面些许成分就是对摄影师职业精神的嘉许。

在对一组名为《和平拳击》照片的“拯救”(华赛规则规定:在第二轮评选中,评委有权从淘汰作品中提出复议,名为“拯救”——笔者注)环节,有外国评委指出,她知道这组照片拍自巴以边境的一个城市(因为有巴以冲突这个大背景,新闻的意义就不一样),但作者似乎没有在总说明里点出来,提议一张张地看看分说明。终于,在一张图片的说明中找到了相关信息。举手表决,票数由原来的6票增加到了12票,拯救成功,此组照片获得了体育类新闻组照银奖。

从外国评委对作品讨论过程中,让我感受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光是一幅幅照片,还有照片背后的一个个摄影师。正是这种给照片作者以最充分的尊重与负责,才是对“以人为本”这句口号的最好诠释。

四、对评选的尊重

作为一名评委,应当对所参加的比赛所制订的规则无条件服从,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在战争与灾难类新闻的评选中,当屏幕上放出一组《巴以冲突》的战争照片时,玛丽亚突然提出要放弃对该组照片的投票,原因是照片的作者与她有关,这组照片原先就是她编的,她要求回避。评委会主席于文国解释说,华赛的评选规则只规定评委不能参赛,并没有明确规定照片与自己有工作关系就不可以投票。

——试想,在国内的摄影评选中,我们的评委们会有此“义举”吗?我想,首先要有公正的评委,才会有公正的比赛。

当然,公正的比赛还需要有公正的规则。凭心而论,华赛的规则在分类、评选等诸多环节还有一些不完善和不成熟。比如有外国评委想把一组未能晋级的照片中的一张提出来,转投到单幅里去再评选,但目前的华赛评选并不允许。那位外国评委表示理解。再比如前面说到的关于熊与乒乓的照片的讨论时,外国评委不止一次地提出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听取解释。在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也只得作罢。对定下来的游戏规则,哪怕不完善甚至不合理也得遵守,这也是一种职业素养。

对于在华赛评选过程中,外国评委如何特别地专注与较真,在九届华赛中担任过八届评委会秘书、来自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黄文深有感触,她说:“今年的评委会给我格外特殊的感觉,评委们的认真、执着、高专业水准和一丝不苟让人感慨良多。尽管他们的争论不休让负责协调沟通中外评委意见的我颇费口舌,但这种争论也让在旁聆听者学到很多。无论是新闻摄影专业知识,还是世界高水平的职业化判断以及评委好奇心中蕴含的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欲求,都让人获益匪浅。不仅如此,评委们的争论更体现出他们对华赛高度的热忱。记得玛丽亚在看到比赛结果揭晓次日的《浙江日报》版面上关于比赛的报道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个一流的比赛!’而已经三度担任华赛评委的茹斯则在回国后给我的邮件中赞叹:‘今年,我们这一群(评委)真是很好的一群(评委)啊!’”(作者:浙报集团图片新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