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让每篇报道都成为看点
——谈谈用群众语言起标题改文风
今晚报社总编辑 鲍国之
不少机关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和企业界及大专院校的朋友见了我提到《今晚报》,都会说《今晚报》的标题起得好,通俗上口,好记能传,特别是一版要闻更突出些。这当然也是《今晚报》被普通读者喜欢、常年发行量不减的原因之一。“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最近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今晚报》更加重视新闻的标题制作,把起好标题作为报纸改文风的直接抓手,值班总编在总揽版面的同时,死盯一版的标题,让每一篇报道都成为读者的看点。具体说就是用群众语言或口语化方式起标题,陈述事实效果不错。今晚报每天的千名读者评报中,一版精心制作的标题都会得到读者的肯定评价。
一、起标题要想着老百姓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时刻想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起标题也得时刻想着老百姓。今晚报在“走转改”一开始就提出办报中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离老百姓有点远。反映在报道中是内容空、主题轻、老百姓不关注,反映在标题上,就是工作化、文件化、书本化,读起来不上口。这就会使报纸在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上大打折扣。
比如2012年12月14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并研究贯彻落实办法的报道,《今晚报》这篇报道见报前,责任编辑拟起的标题是文件口号式的,我们在见报前改了过来。见报后的主标题是《以实际行动改进作风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双行主标题既有分量,读起来又上口,既有实际行动改作风,又有实际效果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只要时刻想着老百姓,即使是政治性很强工作部署性的报道,同样也会成为读者的看点。
《今晚报》今年有一组关于反对舌尖上浪费的报道很受群众欢迎,我们在标题上下了功夫。假若标题起不好,效果就会打折。今晚报关于反对舌尖上浪费的报道是天津媒体中第一个发起的,2013年1月21日,今晚报一版发表了《舌尖上的浪费极其可怕》的言论,编辑原先拟题是《由一篇报道而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显然不能打动读者。在此后的半个多月中共刊发了20多篇报道,每篇报道的标题都是经过编辑、部主任和值班总编反复修改确定的。第二篇的新闻消息标题是《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原题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接下来今晚报先后刊发了《铺张浪费是可耻行为》、《管住舌尖得有规则》、《剩的是饭菜流的是血汗》、《中高档饭店放下身段》、《公款吃喝明显遏制》等报道,其标题都是经过三到四次的修改确定的。每一篇报道在标题上几乎都有看点,这组报道推动了餐饮业联合市文明办及本报发出了八条反对舌尖上浪费倡议书,从而扩大了对反对舌尖上浪费和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影响。
二、起标题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用群众性语言起口语化标题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是陈述事实。标题不要使用形容词,一定要陈述事实。报纸标题应该学习网络起标题的方式,网络上的新闻一般是单行题表述事实。我们有些稿子在起标题时往往偏离了事实,有的是主观发挥,有的甚至把主观感慨做成了新闻标题。比如2013年3月9日今晚报一版的一篇反映道德文明的报道,编辑过程中的原题是《80后老板做好事上瘾》,讲的是一个80后保洁公司老板六年如一日免费帮助80多名困难家庭保洁的故事。做好事上瘾显然是编辑主观的判断所下的结论,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合乎逻辑,而且“上瘾”一词也多用于负面,又带有主观形容。见报后的标题我们改成《让高尚成为社会习惯》,主人公在文章中讲了他做好事就是想让高尚的行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谐,就是想让高尚成为社会习惯。让高尚成为社会习惯不仅陈述了事实,而且抓住了事实中最本质的东西,给人以思考和感动,特别是其中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口语化。尽可能地接近老百姓之间交流时的语言模式,这也是改文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改什么文风?就是要贴近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看懂,一看标题就知道新闻要讲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意图,所陈述的是什么事实,必须能让读者通过标题能看出事实来。今年2月21日今晚报刊发了一篇市民自己动手洗车的图片新闻,反映的是春节农民工回家过年洗车店关门,私家车无处洗车造成车身太脏影响市容,市民自己动手洗车不为市容丢分的事实。但是图片在编辑过程中的标题是《自己动手清洁车身》,虽然事实没错,但是欠生动且语言书面化。我们改成了见报后的《洗车如洗脸咱可别含糊》,既上口又有故事性,主题鲜明叙述生动。市长黄兴国今晚报的这组报道进行了批示表扬,要求全市媒体都要这样做。口语化才能贴近老百姓,群众性语言才能让老百姓读着亲切。媒体离老百姓近,老百姓才能离媒体近,也会感觉离党和政府近。口语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完全是单纯技术问题,是改文风中政治性很强的业务问题。
三是要抓住本质。提炼新闻主题,必须把最本质的、最精彩的事实表达出来。这方面需要平时用功学习和新闻经验的积累。有些年轻的编辑在抓新闻事实提炼标题上相对较弱,记者送来一篇稿子,编辑往往不能从中抓住新闻灵魂,有时即使抓住了也是游走于灵魂边缘。这是一种专业,得练,得学,得下苦功夫实践。今年2月28日今晚报一版刊发的一篇“新春走基层”报道,最先记者写了1000多字,见报前的标题是《钉子户与城管仇人变亲人》。报道讲的是城管人员通过人性化执法,使一直与城管对抗的非法摆摊钉子户变成的守法典型。这篇报道见报后删掉了一半内容,只留下500多字,标题改成了《柔性执法让对抗变合作》,而且由原先只能发头版下半版位置发到了头版三条。由于抓住了新闻事实本质,受到了城管部门高度评价和读者的好评。读者在评报时称,这篇报道是让执法者和执法对象以及社会都叫好的报道,体现了城管执法的方向。
四是要顾及审美。报纸是文化产品,从审美角度来看,整体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今晚报在走转改伊始就提出主标题尽可能控制在13个字之内,一般10个字左右,在改文风实践中,这已列入今晚报社的业务规定中,要求通讯一般不要超过1000字,一版通讯一般不要超过800字,今晚谈不要超过600字。我们把“短实新”的要求也同样提到了标题制作上,具体要求就是标题要方型黑体字,尽可能避免长型或扁型字,操作上就是起短题。比如今年大年三十这天,今晚报一版的报道几乎都是短题,如反映基层转作风的报道主标题12个字,《包了一顿饺子解决十个问题》;反映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报道主标题8个字《捎你回家我也幸福》;反映志愿者服务新动向的报道主标题9个字《志愿者转向问需服务》;反映九旬老奶奶通过剪纸反映党的十八大召开、航母起航、最美女教师等去年国家大事的报道,主标题也没超过10个字《九旬老太剪出时代风》。让每一篇报道都成为看点,当然首先应该从内容的选题上着手,但是如果编辑在标题制作环节有所懈怠或能力不足,就等于把金子包上了纸,把肉埋进了饭,失落了版面上的看点。所以版面上的审美,标题的制作非常关键。
三、起标题要自觉自信
起好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的再制作。制作标题要从政治上考量,从社会效果上设计,要建立一种制作好标题的自觉与自信。什么是制作标题的自觉与自信?这里一个本质的东西,就是由被动变为主动。
起好新闻标题,首先对新闻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否则有可能会把党的要求和老百姓的需要对立起来。新闻是需要面向大众的。大众就是新闻市场。这样就由要我干变成为我要干。本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制作新闻标题既把它看作职业的要求,同时也把它看成是读者的要求,也把它看成市场的要求,看成党的要求,这样全面综合地理解了我们新闻工作,我们制作标题就会如鱼得水,自觉、自信,达到高境界。
比如党的十八大提出学雷锋常态化,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要求。我们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贯彻落实?我们要设计好专题,策划好选题,同时还要起好标题。今晚报从2010年开始就开设了身边365系列新闻专栏,2010年开设“身边好人365”,2011年开设“身边文明365”,2012年开设“身边道德感动365”,今年又开设了“身边温暖365”,连续4年每天报道一个身边好人、文明典型、道德人物和身边温暖人物,从2011年底还在一版开设了“德耀津城”道德专栏,每周推出两三篇专题报道,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报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典型,并把这些报道结集成书延伸宣传与群众阅读进一步扩大了正能量的凝聚与释放。
今年3月2日,《今晚报》用几乎一个要闻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市文明办组织的弘扬雷锋精神研讨会。刊发了《推进雷锋精神时代化》、《建设社会道德示范群体》、《把核心价值融入日常报道》、《学雷锋常态化需要好机制》、《学生社团是践行雷锋精神好载体》、《学雷锋成为大学生追求》等11篇报道。由于标题挂眼,读者在评报中为这一版的报道打了高分。
标题质量对报纸质量的影响与日俱增,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品牌影响力。《今晚报》品牌价值60.72亿元,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的品牌价值。其中就包括编辑起标题的智慧与心血,报纸没有别的什么捷径可走,就得一篇一篇地稿子去采访,一个一个地起好新闻标题,精耕细作,追求完美,才有可能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记者是报纸品牌经营的核心。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报纸品牌。所以深化“走转改”,提升办报质量,决不是一句空话。“走转改”最终目的还是要改文风,如果报纸的标题不好看,因为标题不吸引读者而失去读者,报纸成了废纸,是我们最大的失职。所以我们心里必须要想着老百姓,想着读者,精耕细作起好每一个标题,让每一篇报道都能成为读者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