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4期
www.fjsen.com 2013-05-14 15:02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在行动中践行责任

吴毓健 郑璜 方炜杭

记者在任何时期都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作为新闻人,责任感应该比普通人更强烈,这种责任感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坚守。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既要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又要替老百姓发出声音,所承担社会责任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关键看新闻工作者是否用心去做,沉下心去做,真正践行“走转改”要求,把责任感体现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实际行动中。

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实现“百姓富”又要保持“生态美”,这是当前“美丽福建”新闻宣传的重点。为此,福建日报时政采访部策划开展了“走进母亲河”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首期“走进母亲河之闽江行”一行3人,4月10日从福州出发。首站,闽江正源,三明市建宁县。

刚到均口镇,就被告知,由于道路塌方,无法乘车前往闽江源头,陪同的当地工作人员劝我们放弃。

其实想去源头看看,并非光为源头处的“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更因为那里曾经有一个自然村。而为了保护水源,前些年,镇里对小组进行过整体搬迁。搬下山的村民,如今生活得怎么样,是我们最牵挂的,他们曾经的家园,现在又是什么样?最终,我们决定徒步前往。

从早上九点过出发,再回到镇上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四个小时的山路,体力再好也已经两腿发软,由于出发仓促,路上甚至连口水都没喝。而这段路,村民原来几天就要走一次,肩上还要挑着担子。纵使描述再精彩,对他们的不易,如果没有自己走这段山路,感受绝对没有如今来得深刻。

为到达邵武9个国有林场中唯一一个不砍树的龙湖林场,从邵武城区出发,我们沿着盘山小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为了解养殖场如何实现达标排放,我们在三十度的高温下,穿上雪白的工作服,戴上帽子,穿上雨鞋,在消毒通道、风淋室停留,经过层层清洁消毒,才得以进入种猪育场;为感受“绿色福利”,建阳卧龙湾绿道,我们跟当地市民一样,骑上免费自行车,穿行于砂石铺成的田间小路上;为了解中小流域治理,我们不仅到了河道施工现场,还坚持到尚未实现达标排放的猪场,氧化池散发出的臭味使人本能得地后退,但为了解排污治理进展,还是坚持仔细采访完养猪户……

上高山,入林区,进企业,看景区,采官员,访百姓,采访的艰辛,无法一一道来。这么做,只为了能更深入基层,贴近百姓,掌握更全面的情况。只有通过踏实的采访,才能传达百姓想说的话。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写稿时,白天采访的那些记忆,连同感动,便一同涌出,疲惫而又充实。

4月11日开始,《福建日报》在头版刊发采访活动启程的消息。第二天,《建宁:闽江正源的绿色路》刊登在头版醒目位置,讲的就是张家山村搬迁的故事,并交代了建宁把生态建设摆在第一位,坚决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说“不”的背景。之后的《邵武:为一溪碧水 守两岸青山》关注林场和林场工人一同在转型阵痛中成长;《“钱赚了,但不能毁了家园”》讲述一个养猪大村村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治一条河 美一方土》突出尤溪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中小河流治理快速推进;《碧水穿城 绿色共享》则讲述闽江沿岸城市着力保护好水生态、水资源,想方设法用好水,让一泓碧水扮靓城市,惠及民生;在其后见报的《绿色的能量》通过记者的观察和专家观点,来探讨闽江上游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绿色路径。

报道围绕的都是保护母亲河这一主题,但注重选取不同角度和写法,重点反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路子、新亮点,同时也不回避问题,分析探讨了排污治污、生态补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系列报道中的大多数,也被评为社评好稿。

第一篇报道刚见报,当地通讯员就打来电话表示感谢。他说,文章让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倍感振奋,决心继续努力,守护好闽江正源,多想办法,更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这也让我们觉得,在建设“美丽福建”的过程中,我们的报道可以激发更多正能量,是及时的、有意义的。

通过走进母亲河之闽江行活动,我们的情绪,也随沿途所见所感,时而振奋,时而低沉,而在这一过程中,对母亲河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也不断升华。

从闽江源头的涓涓细河流开始,眼见河道越来越宽,河水却越来越失了清澈,我们从未如此深刻体会到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甚至沿途看到有人往河里倾倒建筑垃圾,都忍不住要上前劝阻。

但一个细节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更多。虽然当地工作人员大谈环境保护,但语气总是平淡的,总让人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而在介绍途经的某个重点工程工地时,他们的眼神里,却有了光。经济社会长期落后于沿海的山区人,虽然有保护生态的自觉,但对发展的期盼,依然是最强烈的。如何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护母亲河,而不是无奈地被动接受,我们的报道,也许无法帮助他们找到答案,但至少要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问题。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著文章”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技能,而“担道义”才是这份职业的灵魂所在。新闻媒体是社会现象的放大镜,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新闻工作者应该不仅是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时代进步的观察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我们希望,始终怀着虔敬之心、客观谨慎的态度,让自己、也让读者更全面科学对待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共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数天后,时政采访部记者又踏上了晋江流域的采访之旅。(作者单位: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