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3期
www.fjsen.com 2013-04-07 15:33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浅析闽南话诵读唐诗的普及和推广

张洵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是我国文化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它广为流传,历久不衰。而在唐宋时期,入闽的北方汉人带来了中古汉语(即唐音)并得以广泛应用,以唐音为基础,逐渐形成了闽南话的文读音(读书音)系统。由于闽南话的语音变化比较缓慢,所以闽南话文读音与唐音极为接近,人们用闽南话文读音来诵读吟唱唐诗,比起用普通话和其他很多方言,更能体现唐诗的音韵格律。?闽南话诵读唐诗具有很强的启蒙、教化和娱乐功能,在福建闽南和台湾地区,历史上一直不乏研究者和爱好者在致力普及和推广。

一、闽南话诵读唐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海西建设的发展以及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闽南话诵读唐诗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和积极推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频率、海峡之声频率以及闽南地区的一些主流媒体等,都在开辟相关栏目和节目以及开展相关活动,普及推广闽南话诵读唐诗。厦门广电集团闽南之声广播从2005年开播至今,周日开设一档《唐诗宋词吟诵鉴赏》,特邀闽南文化专家、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作为嘉宾主持,在节目中用闽南话教读唐诗,受到了听众的喜爱。闽南之声广播与厦门的筼筜书院合作,在举办夏令营活动中,组织学生学习了解闽南文化,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在2010年的夏令营活动中增加了用闽南话诵读国学经典和唐诗的教学,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2009年,厦门音像出版社出版了《闽南方言与文化》系列乡土教材,当中的幼儿园、低年级以及中年级课本(试用本)中,就分别选录了几首唐诗。由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编写、厦门前埔南区小学和厦门广电集团闽南之声广播合编的《闽南话诵读解说唐诗100首》,经历了三年的研究、编写和录音,于2010年5月正式出版,并把唐诗的诵读与简明的解释录制成光盘,供广大爱好者借鉴学习。在厦门,一些民间组织的诗歌活动中,还经常邀请专家和媒体专业人士去表演和讲授闽南话诵读唐诗。

在台湾地区,一些文教机构早些年就已经出版了成套的闽南话诵读唐诗的音像教材,还谱成了曲,更易诵读和传唱。一些青少年诗歌朗诵吟唱比赛中,还特别设立了闽南语古诗组。在台湾的小学里,有的学校会利用早会或者其他的时间,用闽南话教读唐诗,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则播放闽南话版的古诗吟唱。

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不断地对普及推广闽南话诵读唐诗进行鼓与呼,也有不少兴趣爱好者热心参与各种活动,但总体来讲,闽南话诵读唐诗尚未形成浓厚的氛围。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语音问题

闽南话是具有比较悠久历史而变化又比较小的一个汉语方言。由于不同时期语音历史层次的重叠,使闽南话形成了一个音系比较庞大的语音结构,尤其是在读音上呈现的文读音(读书音)与白读音(说话音)并立为两大系统并融合在一个平面上的特点,造成语音在表现上具有丰富多彩却又使人不容易掌握的情况,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人,能比较流利而准确地说出每个词语的闽南话读音尤其是文读音的不多。我们曾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市区对10个是闽南籍的高中生做过调查,该诗有文白读音的字是18字,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读准,也没有一个人会读准一半。能读准30%的也没有几个。

2、师资问题

目前,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闽南话文读音诵读唐诗的仅限于少数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他们整体力量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日常从事的推广活动大多比较分散,影响力不够。中小学校里,骨干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些教师即便会说闽南话,但大多未经规范读音的系统培训,在此类教学中缺乏严谨性和权威性。

3、手段问题

目前,虽然社会上有许多人热衷于学习闽南话诵读唐诗,但一般情况只能通过收听广播、自学相关书籍、听专家讲座或者通过相关活动进行交流等方式,属于个人自发和社会力量推动,而在政府层面上对此规划、引导和投入不多,力度不够。

二、普及推广闽南话诵读唐诗的对策

普及推广闽南话诵读唐诗,对于传承发扬闽南文化,密切两岸文化交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和实践,笔者认为现阶段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以行政或专业机构为主导,加强学术研究和师资培训。由相关的文化教育单位或者协会(如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一方面组织深入的学术研究,编写出版相关教材和书籍,配套音像资料,让闽南话诵读唐诗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普及,让学生在用闽南话诵读唐诗的同时感受语言以及作品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以规范读音为重点,如准确的文读音,以及在唐诗句子中如何变调等。培训对象首先以中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为重点,通过他们的教学,让孩子从小受到正确的引导和熏陶。

其次,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加大普及推广力度。从某种角度说,诵读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通过声音传播诉诸于人的听觉,激发人的想象,煽动人的情感。而广播作为一种听觉媒介,就是在话语上做文章,在声音上下功夫。因此,广播媒介尤其是专业的闽南方言广播,在推广闽南话诵读唐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当前,闽南方言广播在现有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利用传播方式的伴随性、即时性优势,加强节目的互动性。诵读唐诗的节目不仅仅要做到单向的教学普及,而且要通过听众的参与、专家的答疑,在节目中进行生动、热烈的双向交流。听众不但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广播学习用标准流利的闽南话,而且可以在广播节目中通过热线进行信息反馈,把在学习过程中语音错误的纠正、学习中的疑问等和专家、主持人进行很好的交流沟通,实现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更好地激发听众学习用闽南话诵读唐诗的兴趣和激情。

二是根据受众特点,在节目内容、形式和编排上更有针对性。广播是凭借听觉感染力取胜的媒体,诵读唐诗本身是一项有着高雅趣味性的审美活动,主要受众呈现学识型的特征,这就要求在节目中通过语言、音乐、音响三种声音的结构和编织,突出知性、典雅特点,进行传情达意。同时,既要满足本土听众的需求,又要打破地域性限制,通过普通话的辅助诠释,吸引非闽南方言听众的兴趣。

三是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积极组织相关推广普及活动。如发动热爱闽南文化的人士以及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在社区开展“闽南话角”或者是“闽南话小教室”等,与中小学校合办“空中教堂”,进行闽南话诵读唐诗的教学,使得闽南话诵读唐诗在社会上、在老百姓中得到更好的推广。

四是发挥方言广播的专业优势,借助相关学术资源,积极推进闽南话标准化工作,为推广普及闽南话诵读唐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做好以上工作,关键在于采编人员和节目主持人,要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不断提升业务素质,特别是在古汉语修养、语音技能方面,增强专业性和权威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感染听众,在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再次,加强两岸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提升水平和扩大影响力。闽南话是闽台共有的、带有极强区域特色的重要文化形态,闽南话诵读唐诗在两岸都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具有很大的交流合作空间。比如,开展论坛、研讨会来探讨如何通过闽南话诵读唐诗来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相关活动,如“海峡两岸闽南话诵读唐诗大赛”,让两岸的孩子们在表演和比赛中互相学习,让教师们有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等等。通过相互借鉴,互学共进,进一步提升闽南话诵读唐诗的水平和规模,充分发挥闽南话诵读唐诗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载体和桥梁作用。

(作者单位:厦门广电集团闽南之声)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