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3期
www.fjsen.com 2013-04-07 15:33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退休十五年编著四部书

潘 群

我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今年76岁,原是福州晚报主任编辑。退休15年来,我遵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继续发挥余热。经多方挖掘、收集与积累资料,负责主编《福州老铺》和《福州新闻史略》两本书;还有出版《报海微波》和《走笔人生》两本专著,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称赞。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八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到20世纪中叶,福州已有主要店铺近2万家。涌现出许多“老字号”,为福州商业经济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他们实行“薄利多销”、“货真价实”、“铁不二价”等经营传统特色、管理经验等都值得当今借鉴。目前,这些老铺和技艺,有的已失传,有的正在消失,很有必要进行抢救。让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改革开放服务。退休后,出于一名老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与几位老同志一起,收集100多家“老字号”的资料进行编写,经过五年努力终于2002年3月《福州老铺》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福州近代新闻业诞生于1858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曾办有报社和通讯社达300多家。福州是继澳门、广州、香港、上海、宁波之后,成为我国第六座有近代报纸的城市。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总结。

虽然1997年6月,《福州新闻志·报业志》(我任副主编)已问世,但由于志书体例,记而不述,对于重要新闻报刊的时代背景,报业变迁发展与症结之处难以评述,且该书仅包括报社、通讯社,尚未包括广播电台。所以,我又邀请庄可庭、郭道鉴俩同志,深入到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大图书馆,收集新闻资料,并进行挖掘和整理研究。记述福州近百年(1858-1949)新闻事业发展的概况,包括报社、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和特点。经过3年时间艰苦工作,又编写了《福州新闻史略1858--1949》一书,于2005年7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老报人回忆录”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福州新闻界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和有关轶闻,是十分难得的珍贵史料,值得一读。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家国情怀,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使我能把精力献给祖国的新闻事业,勤勤恳恳地在新闻园地上耕耘着。即使退休了,笔仍不休,笔耕不辍。在完成主编《福州老铺》和《福州新闻史略》两本书之后,我又回顾总结了我一生记者生涯的体会。1955年我在福建商业学校毕业,分配做经济工作。1960年党和政府培养保送我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新闻干部训练班学习深造。从此,由经济战线转向新闻战线。由一名党报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记者、编辑、主任编辑。于是,退休后我总结了从事新闻工作40年的经验、体会和著名人物专访、新闻通讯、短评、游记、散文、论文等文章整理汇集成书,出版了《报海微波》和《走笔人生》两本专著,作为对自己工作的回顾,也为后人留点史料。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给我借鉴和启迪。平时,我还为《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报刊的副刊撰稿。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笔耕不止。

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媒体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边采访边宣传,推出十八大精神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目前,已有30家中央和境外驻闽主要媒体、9家省级媒体的数千名编辑记者,深入一线走进群众,在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厂矿企业、施工工地采访。

福建日报组织开展“党报记者基层共学十八大精神”活动,记者编辑下基层与群众共学十八大精神,报道基层典型,交流学习体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多个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同时开设“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等多个专栏,30多组记者分赴各地,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学十八大精神。福州日报推出“党报记者乡村行”,派宣讲小分队深入各类乡村宣讲采访,通过高清数字投影,生动展示福州市辉煌发展成就和美好前景。厦门日报以“新闻大篷车”为宣传载体,深入社区、农村和重点建设工程建设现场,倾听百姓心声,反映他们的诉求愿望,发掘新典型、新经验、新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福建各媒体刊发报道4600多篇,这些饱含着泥土气息的报道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群众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有效推动了基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