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2期
www.fjsen.com 2013-03-14 15:30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2期部分作品摘登:
□  卷首
□  权威声音
□  成果展示
□  特别报道
□ 改文风瞭望台

向全省新闻战线发出的倡议书

改进文风是新闻战线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落实办法》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为深入、扎实改进文风,我们向全省新闻单位和全体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

一、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围绕主题主线,坚持正确导向,在改进文风工作中走前列当先锋,努力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为读者受众采写,为读者受众报道,使报道贴近读者受众需求,符合读者受众的口味,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三、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着眼推动工作,调研实际问题,讲真话、报实情,发有用的报道,为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四、持续“走转改”,提倡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走出办公室,用脚跑新闻,不深入采访的不写,不到现场的不报,未经核实的不发。

五、遵循新闻规律,全方位改进创新,多制作刊发准确鲜明、新颖醒目的标题,多编排配发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图片图表,多运用平实、清新、鲜活的语言,使版面荧屏更活更靓,为受众喜闻乐见。

六、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身边事,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用艰涩概念和生僻词语,多说短话、实话、新话,少说大话、空话、套话,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

七、加强学习,拓宽视野,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把握规律,做到思想深刻,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八、将个人的成长进步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到基层去了解国情省情民意,向群众汲取无穷智慧,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的芬香,沾上清新的露珠。

切实闻“风”而动,用心用情改进。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改进文风活动中,忠诚践行新闻工作的崇高使命,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和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为建设“美丽福建”持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福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2013年2月

刘奇葆:做好九项工作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的布局,就是贯穿“一条主线”,抓住“四个着力点”,营造“三个良好氛围”。“一条主线”,就是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条主线来部署、来展开。“四个着力点”,就是要在广泛深入、有效引导、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上着力。广泛深入,就是要推动十八大精神深入城乡基层、走进千家万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效引导,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改进创新新闻宣传,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科学管理,就是要切实加强互联网等宣传文化阵地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办法,确保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三个良好氛围”,就是营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良好氛围,营造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营造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干兴邦的良好氛围,激励人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坚持抓好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

要在学习理解上深化,努力做到全面准确、了然于胸。深刻理解十八大的鲜明主题,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吃透精神、把握精髓。要围绕十八大的主题主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着重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认识,深化对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深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认识,深化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深化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推动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在宣传阐释上深化,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在内容上,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既讲清“是什么”、又讲清“为什么”,引导干部群众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地学。在方式方法上,要进一步改进创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做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在宣传对象上,要在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同时,注重抓好面向普通群众和青年学生的宣传普及。要在贯彻落实上深化,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推动工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建设的实践进程,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效。

二、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要同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深刻领会“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坚信道路决定命运。要突出抓好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不断拓展深化理论学习。要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回答实践中的新问题。

三、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各类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加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深入宣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中央关于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发展前景的信心。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宣传力度,加强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引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大力推进新闻宣传改进创新,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内容的取舍,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及时准确传播新闻信息,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权威公正的言论、清新平实的文风赢得受众。

四、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文化之魂。要强化教育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各方面。要紧紧扣住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力气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抓紧公布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奉献给人民。

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人民创作、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要全面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人民生活作为创作的主体内容,把群众喜爱的语言、样式作为表现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满足和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要深入实施精品工程,鼓励支持原创,切实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文化惠民活动,发挥文艺抚慰心灵、鼓舞信心的作用。

六、坚持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落实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在新的阶段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等问题。要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加快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国有骨干文化企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注重质量和效益。

七、坚持提高互联网建设运用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研究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办法,力争在建设、运用和管理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有效回应网民关切,营造网上良好舆论氛围。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推动优秀文化精品上网传播,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作品,多提供好的网络文化产品服务,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认真贯彻中央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要求,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精神,推动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修改配套规定,确保法律的实施。要保护网上信息安全,净化网络环境,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

八、坚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充分展示我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要适应外国人的接受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讲究宣传艺术,增强亲和力说服力。要围绕关系我主权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有效开展涉藏、涉疆、涉台和人权、民族、宗教等重大对外宣传和舆论斗争,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加大走出去力度,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开展多形式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

九、坚持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努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围绕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把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作为紧迫任务,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机遇,推动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战线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设坚强领导集体;深化“走转改”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研究关系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形成一批有分量的成果,拿出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办法。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坚持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干实事、降虚火、求实效,把工作做得实一点、再实一点,扎扎实实推动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扎实奋斗,实现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发展。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重大、责任光荣,面临极好发展机遇,可以大有作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本文摘自《党建》,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2013年1月4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省委书记尤权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好的作风学风文风深化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我省新闻战线把深入基层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有效载体,作为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有利契机,按照统一部署,中央驻闽和省市主要媒体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学习体会,刊播了一大批鲜活报道。1月14日,省委书记尤权就此作出重要批示:这项工作做得好,还有一些中央领导关心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治理等,也可宣传。此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也作出批示,指出全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局良好,中央主要媒体和网站刊播福建的报道明显增加。袁部长强调该活动要持续到全国“两会”召开,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在中央主要媒体刊播。全省新闻战线要以尤书记的重要批示为新的动力,认真贯彻袁部长批示要求,继续深入到基层一线,挖掘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推广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在基层热在群众,为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现将我省新闻战线前一阶段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情况予以刊发。

谋划部署求实效

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我省谋划早、动作快,去年11月26日就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动员会。袁荣祥部长进行深入动员,要求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开展主题采访活动,推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在基层、热在群众。中宣部部署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后,我省结合工作进展,进一步作再动员、再部署。

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各新闻单位立足自身实际,精心策划选题,统一开设专栏,强势推出反映各条战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做法与成效的新鲜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热切关注电子信息等新科技在政务服务、旅游、环保等领域得到运用的事例。福建日报、省广播影视集团将题材重大、新闻性强作为选题标准,切实增强报道的思想性。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等都市类媒体,聚焦“美丽中国”、“美丽福建”主题。

为加强组织领导,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委宣传部成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团,袁荣祥部长担任采访团团长。2012年12月12日至14日,袁部长率13家中央驻闽和省主要媒体采编人员组成的采访组深入泉州晋江、永春,三明大田宣讲采访,一边与基层干部群众、企业家面对面地交流,共学十八大精神,一边围绕建设美丽乡村、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等主题宣讲十八大精神。

转变作风天地宽

30家中央和境外驻闽主要媒体,省、市主要媒体的数千名编辑记者,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田间地头、科研院所,与十八大基层代表、企业职工、农民代表等座谈交流,围绕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共同寻求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的途径,敏锐捕捉科学发展的新鲜事例,剖析蕴含的有益经验,展示基层干部群众的拼搏奉献精神。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日报福建分社记者再访长汀,探究长汀在成为水土流失治理全国典型之后的新作为及治理养殖污染等新问题。新华社记者深入挖掘创新社会管理等的新举措新进展。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也纷纷深入基层,报道发展亮点,聚焦社会热点,宣传先进典型。福建日报开展“党报记者基层共学十八大精神”活动,从社长、总编辑到编辑记者下基层与群众共学十八大精神,联系实际,报道典型,交流体会,得到中宣部的肯定。我省在全省新闻战线及时推广这一做法。省广播影视集团多个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共派出30多组记者分赴各地调研采访,推出五集大型生态纪录片《守望》,展现福建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及收获。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联合有关部门为基层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福州日报“乡村行”、“社区行”宣讲小分队通过高清数字投影,结合当地实际宣讲十八大精神。

鲜活生动出新意

活动中,全省新闻战线用一个个鲜活事例体现各级各部门自觉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在采访报道中体现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散发泥土芬芳、雅俗共赏,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

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任务,各新闻媒体通过基层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火热实践、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不懈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心声,阐释“美丽中国”、“五位一体”、 “海洋强国”等十八大提出的新词、热词。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全省各媒体已刊发报道4600多篇。

下一步,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办将按照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指导、督促全省新闻战线进一步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协调、服务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以“走转改”为载体持续做好十八大精神宣传,着力改变主题采访活动开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我省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中宣部《宣传工作》刊文肯定我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文风

我省新闻战线深入贯彻中宣部改进文风的要求,注意总结、推广“走转改”活动新鲜经验,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措施从内容、形式、语言、标题等方面全方位大力改进文风,取得积极成效。今年2月4日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专文《福建从八个方面入手改进报道文风》予以肯定推广。现将原文予以转载。全省新闻战线要以中宣部的肯定为新起点新动力,再接再厉改进文风、转变作风,在深入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火热一线中接受锤炼、增长本领,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影响力、感染力,提高新闻宣传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的能力、水平和实效。

福建从八个方面入手改进报道文风

福建省各级各类媒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精神,从报道内容、形式、语言、标题、篇幅、版面、言论、机制等八个方面规范新闻报道,推动文风改进,让报道有用好看。

内容实。以改文风重在改内容为原则,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以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为目标,按照新闻规律,改进经济报道,加强热点关注,拓展社会民生领域报道,推进新闻报道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形式新。创新会议和时政报道形式。实现“1+N”报道模式,“1”即会议本身的程序性报道,“N”即会议透露的有效新闻信息。加强策划,推进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舆论监督。推出新闻背景、主打报道、新闻图片等多品种组合报道。

语言活。坚持“走转改”,多以讲故事的方式,像朋友聊天一样、像拉家常一样进行宣传报道,由说教式、灌输式、单向式向渗透式、感召式、互动式转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注重学习运用群众语言,倡导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原汁原味的话,使新闻报道更加清新活泼、新风扑面。

标题简。改进标题制作,加强新闻单位业务探讨,在做准做好做活标题上下功夫,注重抓住要点,压缩标题长度,提炼有效信息,增加标题信息量,紧扣受众兴趣点、关注点。

篇幅短。压缩报道篇幅,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做好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省委常委会的新闻报道,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左右。适应社会节奏和读者阅读习惯,规定新闻版和节目稿件条数,引导采编人员编辑短稿、组织短评,用更多短中见深、小中见大的报道打动受众。

版面靓。改进版面编排,办好报纸头版,加强导读功能,做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规范各版内容定位和栏目设计,强化头版报道与其他新闻版报道的联动。加强广播电视报道节目版式包装,多用连线报道、录音报道和同期声,增加受众互动,突出“原生态”,提升现场感、可看性、可听性。

言论精。强化报纸主要版面的论坛、时评等评论栏目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言论,加强按语编后,改进增强报纸评说版评论力度,每则言论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深入浅出。

制度严。完善采编人员激励机制,实行采编人员编采数量及质量排名制度,健全好作品、好标题、好版面、好节目评选奖励机制,加大培养力度,不断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转作风、改文风的良好氛围。

我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专题采访活动

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联动推出报道

2月中旬至3月初,省和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主要媒体同步推出我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系列报道,广泛宣传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批示精神,学习推广“长汀经验”,进一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造福广大群众,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新进展、新成效、新举措。此前,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就我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联合进行了报道。

1月14日,省委书记尤权在我部《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我省开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项工作做的好,还有一些中央领导关心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治理等,也可宣传。为认真贯彻尤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化、丰富“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根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的指示要求,我部制定了《关于开展我省水土流失治理专题采访活动的工作方案》,结合深化、丰富“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以及全省新闻战线改进文风,组织中央驻闽和省市主要新闻单位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专题采访活动。

根据我部制定的工作方案,中央驻闽新闻机构和省市所属媒体于春节前后自行组织百余采编人员,分赴全省11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采访。1月31日至2月3日,省委宣传部还特地协调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媒体驻闽机构记者赴宁化、安溪、平和等地进行专题采访。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采编人员深入茶山、果园、崩岗现场等水土流失治理一线,与水土保持管理机构、种养大户、有关专家等深入交流,采写了一批鲜活报道。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播出了新闻专题《福建:治理水土流失 建设美好家园》。《漳州平和县:水土保持让山川更绿百姓更富有》《从“癞痢山”到桑田 福建宁化的绿色变革》《侨乡安溪:“崩岗”大城的生态路》等十余篇(条)报道也同时在中央主要媒体刊播。福建日报、省广播影视集团主要频道频率及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推出《治理水土流失 建设美丽福建》专栏,同步推出系列报道。福建日报以头版消息加二版深度报道的形式推出了《持续攻坚 绿回长汀》《永泰:呵护“福州后花园”》等22篇报道。省广电集团及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刊播了《长汀“火焰山”变身“花果山”》等66篇专题报道。东南网对各媒体报道及时进行了集纳报道。

这些报道,集中宣传了全省上下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批示一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了我省各地各部门以“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事业心、责任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造福广大群众;宣传了我省各部门形成合力推进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举措;宣传了我省坚持科学治理,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突出重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取得重大进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陈国文、罗旺水文/图)

总结回顾

做好省“两会”宣传报道,是我省今年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次省“两会”召开的会前、会中、会后,全省新闻媒体全力做好这一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倾注了激情和智慧,发挥了功能和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完成了省“两会”宣传报道任务,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经受了一次系统检验和考验,得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肯定。本期梳理推出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广播影视集团在省“两会”报道中的思路创新和手法创新,以及记者参加省“两会”报道的亲身体验,旨在交流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实践经验。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注重运用网络媒体传递更多正能量

谢添实 卢金福 黄丽江

1月26日上午,备受关注的福建省“两会”正式拉开帷幕。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注重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指导东南网结合改文风,积极拓展创新省“两会”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策划推出《2013·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2013·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两个专题,对“两会”进行多角度、多形式、即时性报道,并分别对两场开幕会进行现场视频、微博直播,较好地提升了省“两会”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专题开设会议聚焦、本网特稿、报告解读、代表关注(委员关注)、微议两会、图片报道、视频报道、媒体评论、代表专访(委员专访)等栏目。专题聚焦“两会”亮点热点,关注两会提案议案,多角度解读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专题还开设了互动环节,网友可以通过福建微博(t.fj01.cn),及时查看了解“两会”最新消息,可与东南网前方记者互动,畅谈对“两会”的建议。专题还特别开设“美丽福建”、“城镇化建设”等栏目,关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建设等建言献策和举措。

委员自称东南网“粉丝”肯定网络桥梁作用

记者发现,代表、委员们都很注重利用网络,不少人从网络中寻找素材,作为写建议、提案的重要来源。

岳清华委员算是老委员了,此次是他第三次当选省政协委员。今年他一共撰写了6条提案,关注到体育健身、老建筑保护和文化旅游等问题,这些提案他都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完成的。他认为通过网络做提案更加便捷,同时可以节约纸张也更加环保和低碳。

他自称是东南网的“粉丝”,经常会打开东南网看新闻。他说,东南网的新闻比较丰富和全面,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讯。1月24日,整版刊发《这一年,东南网传递向上的力量》。岳清华委员阅读了本期报道,他对东南网这一年所做内容表示赞赏。岳清华认为,网络可以搭建起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网络不仅可以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一个渠道,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倾听民意。

陈展弘代表今年关注的多为民生话题,有关爱农民工、退休归侨补贴、志愿者服务建设等方面。他也表示,网络是个很重要的信息来源。他建议,媒体和网友可以将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线索提供给代表,代表可将其转给相关部门。

钟奶祥代表基本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上网与网民互动。他的微博已经有18万的粉丝。这次大会,钟奶祥关注到了城乡社会公共救助体系、城市社区建设、少数民族权益和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近10个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是网友通过网络向我反映的”。

完善与公民定期网上对话机制

近期的“房叔”、“雷政富不雅视频”等,都让公众感受到了网络反腐的威力。然而在网络监督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误伤到他人。这一现象引起了省政协委员吕联发的关注。

本次他向大会提交《关于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相关法规的建议》,他认为应该高度关注网络监督中出现的一些局限性和负面现象。在他看来,主要表现在:一是网上在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会掺杂一些虚假、无效的信息;二是监督信息有些存在情绪化和理性不足;三是消极对待网络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对网络监督反应滞后,缺乏必要的反馈。

他建议,加快网络监督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明确网络监督的合法性以及地位、作用,使之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针对恶意伤害他人现象,他认为,对那些散布虚假信息、恶意伤害他人以及对网络监督压制、打击报复的人和事,要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予以管制和惩处;要健全网络监督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加强网络监督与监督机构互动对接及与其他监督形式的互补配合,优化整体监督效果,形成监督合力。

同时,还要科学界定知情权与隐私权,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的界限,合理界定非法信息范围,将其与正常的网络监督区分开来。完善党政机关领导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及定期上网对话机制。引导网民正确参与网络监督,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网络应该传递更多正能量

今年的省政协委员也有不少“80后”,1984年出生的谢思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同时也是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团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年轻人,他也有自己的微博,平时都会关注网上的热点话题,“东南网我都是经常看,现在越办越好了,在福建来说是数一数二的”。

他认为,网络更多的是应该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不是引起社会的矛盾,“网络上反映的问题,我们肯定要关注,但宗旨是要能帮助他们,而不是变成社会矛盾”。

他同时表示,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他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曾考虑通过网络做营销,拓展市场,但由于精力和人员的限制并没有取得很大成绩,将来还会持续加大对网络的运用。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创新方法手段 全景展示盛况

高鹭鹿

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分别于2013年1月26日和1月27日在福州开幕。对于我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这一盛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在省“两会”开幕前夕就推出共计八集的人大、政协工作综述报道,全方位展示近五年来人大政协的工作亮点和成就;同时采制了六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风采”,介绍代表委员议政履职的心路历程,为大会开幕营造良好、热烈的舆论氛围。省“两会”期间,新闻中心推出“直通两会”专栏,其中开设了“两会·现场”、“两会·视点”、“两会·报告解读”、“两会·特写”、“两会·花絮”、“两会·数字”、以及“图画两会“等版块。在所播发超过1000分钟的新闻时间里,凸显出会场内外互动、强化新闻性和现场感、权威性和广泛性并重的特点,充分展示出省“两会”和民生的密切联系,福建群众对“两会”的热切关注,以及他们的心声、期盼和建议。

直播报道重创新

作为“两会”报道一大重头戏的两场开幕直播,今年新闻中心首次引入演播室因素,特别邀请省人大、省政协机关的有关人员作为嘉宾做客演播室,与主持人共同探讨、解读各报告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同时,演播室主持人还与在福建会堂的现场主持人进行双视窗连线,前后方联动共同展现会场现况。此外,在政协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的过程中,新闻中心还大量应用多标题和图文显示的方式,更加鲜明、直观地展现报告相关内容内容。两会开幕式直播后,得到来自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一致好评,对新形式直播的创新突破给予肯定。

时政新闻求生动

以人大开幕式的新闻报道为例,新闻中心在1月27日的主档新闻栏目中推出了三条相关新闻:分别包括《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苏树林省长做政府工作报告)、《兑现庄严承诺 捧出亮眼答卷》) 2012年我省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均超12%)、以及《做好2013年工作 福建多举措并行》。通过打散组合的方法,有效避免了原先单条新闻篇幅较长、略显呆板的弊病。除了会场镜头外,编辑过程中还大量穿插使用了气势宏大的福建全景式镜头,辅以图文表格的使用,增加了电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民生视角抓亮点

大会前夕,我们了解到,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的结构呈现出“两升一降一保证”的特点,即一线工人、农民和妇女的比例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有所降低,少数民族、归侨的比例得到保证。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基层代表委员也是我们聚焦的一大重点。其中,既包括代表委员在分组审议、讨论时的精彩发言(现场声),又根据早先策划的不同话题(五大战役、三维对接、平潭开放开发、文化建设等),大量使用了基层代表委员的采访同期声。报道中,我们结合代表委员带来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从典型事例切入报道,反映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传递了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群众在就业、就医、教育、消费等方面的变化和期望。据不完全统计,两会期间,电视台、电台共播发基层代表委员采访报道超过300人次,很好地贯彻了今年两会报道视角更平实、形式更生动的要求。

及时报道新会风

采访今年的省“两会”,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简朴、务实。我们的报道在“两会·花絮”版块里,捕捉并展现了这样的一系列细节:会场和驻地不铺红地毯、不立气柱拱门,道路两旁不挂彩旗、不摆鲜花;会议材料变薄了,报告时间变短了;原来的军乐队现场演奏改成了播放录音带,引导代表、委员集体乘车的礼仪小姐则被工作人员取代。精简了日程安排、缩减了驻地宾馆、降低了会议预算。采访中,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会务简练务实,会风节约轻松”的评价。

简朴的“两会”,更多的精彩。通过厉行俭约节省财政、摒弃为形式主义费时费神,可以使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用于谋划发展、解民之忧。简朴的两会,凸显的是以人为本、务实高效;我们在这平实、庄重的氛围中,感知的是一份更加有为的施政新图,胸怀的是更加饱满的信心和憧憬。(作者单位:省广电集团新闻中心)

记者体会

我的“第一次”

林炜

进入新闻中心已有四个年头了,但参加省“两会”的宣传报道还是第一次。当得知自己被安排进今年省“两会”报道的上会记者名单时,那种感觉是既兴奋又激动。之前总是作为会外记者参加报道,无论是街采市民还是配发报道,似乎都没有办法让我真正体会到报道的紧张和重要,这次终于可以亲身感受一下“两会”的魅力。

第一次采访,从政协开幕开始。

1月26日,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正式开幕,作为今年跑政协的记者,开幕特写自然是需要参与的。一个个委员参加完开幕式,从会场蜂拥而出的时候,也是我们出动的时候。三组记者,拿着话筒,扛着摄像机,开始了对参会委员们的随机采访。委员们的心情似乎比我们更加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话发展,提建议,大家十分乐于接受采访,而其中也有一些委员是过去到各地采访时的老相识。我也从第一视角感受到了“两会”给这些委员带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不少委员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参加,只不过角色和身份不同。他们的心情,我想我最能够理解。沟通过后,连珠炮似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要履行职责的决心,表达了不辜负百姓重任的决心,表达了建务实之言献务实之策的决心。就这样,第一天的政协报道,在快节奏的海采下完成。

第一次下组,从佩服开始。

1月27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1月28日,政协委员们也开始分组讨论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分配采访任务的时候,我被分配到港澳特邀委员的三个组。来到会场,静候委员们都落座之后,精彩拉开了序幕。虽然委员们都是来自香港和澳门,但是发言的思路和语言组织一点都不差,而他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高度统一,那就是以福建人的身份,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期盼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可能是由于平时所处的环境不同,香港和澳门的委员们对于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更加直言不讳,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或有深度,或有广度,或有高度,没有过多的空话套话,每个人的发言结束后,都会让在场的其他委员,甚至是工作人员鼓掌叫好。看着名单,虽然这些委员们都是赫赫有名的港澳各大财团或者集团高层,甚至是老总,而每当我想要记录每位发言的委员名字的时候,他们总是表达出格外的热情和礼貌,对于这些身在港澳,但却心系桑梓的福建籍委员,我有着无比的佩服,福建的发展确实需要他们这并不微薄的一份力量来助推。

接着连续几天,委员们的分组讨论更加精彩。我陆续去往科技、社科、青联、工会、妇联、新闻出版界别的小组进行采访。在分组发言中,大家不分彼此的社会职务和行政级别,此时共有的一个头衔就是福建省政协委员。委员们都不愿意放弃每一次的发言机会,从各自所在领域,从各自的专长出发,你一言我一语,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建言献策,每个人的发言都是直奔主题。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没有发言的空档,没有发言的冷场,有的委员慷慨激昂,有的委员幽默风趣,有的委员冷静思辨,各种风格的建议和意见此起彼伏,当他们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整个会场的气氛就变得异常热烈,而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也成为了大家对福建发展的提案。

第一次“两会”报道,以难忘结束。

1月30日,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顺利闭幕。在闭幕式的采访上,又一次碰到了许多在分组讨论时认识的委员,而对委员们的采访,更是看出经过这次大会之后,对福建未来充满了期待。套用一位省政协委员的一句话,这是团结民主的高度体现,这个大会开得很踏实,很讲实际,而且真正意义上是为福建人民谋福利。

作为一名记者,亲历“两会”,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了这一次的体会,我想来年,我会更加希望能够再次成为报道“两会”的记者中的一员,用自己的视角来记录这一重要时刻。紧张,激动,佩服,期待,这就是我的第一次“两会”。(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

好会风里改文风

李晓冬

今年是我第十次采访省政协大会,今年的大会给了我许多新鲜的感受。这次政协大会是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大会,与往年大会相比会风更加简朴务实。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个方面:一是大会的会期安排更加合理紧凑,头尾只有五天时间,是近年来会期最短的一次。二是会场的安排更加简化,现场没有摆放鲜花,会场和驻地不铺红地毯、不立气柱拱门,道路两旁不挂彩旗。三是文件材料更加精简,梁绮萍主席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一再压缩,在会议召开的前夜还精简了3页的内容,删去的主要是成绩总结的部分,更加突出对新一年政协工作安排的建议。报告全文只有22页,篇幅也是近年来最短的。四是会议从严核定工作人员,缩减了驻地宾馆,降低了会议预算,据初步统计,今年大会比去年节省了130多万元的开支。五是会议讨论实效进一步增强,鼓励委员畅所欲言,讲真话、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提倡讨论发言不照读文稿,不作一般汇报性、表态性发言。

在采访中,我感觉到委员们的发言更加精彩、更加给力了。会议期间,我和我的同事对委员们分组讨论情况作了两次综合式报道,并在“两会·视点”、“两会·报告解读”、 “两会·特写”等板块中采用了大量委员精彩扼要、言之有物的同期声,着重反映委员在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展现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风采。(作者单位:省广电集团新闻中心)

立“旧”求“新”

谢贤伟

有幸作为报社采访组一员,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采访报道,可以说,我既是个“旧”人,又是个“新”人。

为什么“旧”?掐指算来,这已是我2008年进入报社工作以来第四次参与省人大会议的报道。拿报社领导的话说,经验算是有了一些,但更该谨防麻痹大意、疏漏出错。

又为什么“新”?与前三次以驻站记者、热线记者身份报道省人大会议不同,这是我首次作为时政记者参与报道。站位不同,自然视角有别。时政记者平时接触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多,接触省直各部门重要信息多,而每年一度的省“两会”,又恰恰是一年中全省上下最重要的政治生活之一。如何在报道中将这些特性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对我而言,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这次省“两会”于我之“新”,还不仅是个人身份的不同,更在于会议召开时间的特殊性。十八大闭幕不过两月出头,2013年正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没多久,正值换届之年的省人大会议,会期压缩为短短六天,只有22页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空话套话,讲的是实话、暖话、硬话。在不遗漏程序性报道、确保不出错的基础上,如何选准新闻点,让报道出新出彩,说大家真正关心的话,同样是个“新”问题。

六天省人大会议,我的报道任务不算重。但两篇相对比较重要的报道,都令我印象深刻,颇有体会。两会特写《让民间资本助推五大战役——三位代表委员的一席话》、两会聚焦《发动消费引擎,释放增长新动力》,均比较突出体现了省两会报道的要求或是特点,一要反应迅速,二要紧扣重点、热点。

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推动项目建设与土地开发、盘活资产、引进社会资本一体运作。2013年计划草案又提出,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引导民间投资加大在制造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发挥民间投资力量,代表、委员们普遍关注。

1月28日,同事张静雯在龙岩代表团听会时,采写回一篇代表专访,省人大代表、龙岩星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景荣表达了希望为五大战役贡献一份力量的强烈意愿。但是,如果仅此一篇专访,对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这一热门话题的报道力度,显然太弱,反映不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天中午,梁建平总编辑在采编系统查阅到该专访后,马上与在人大报道组带队的时政采访部主任吴毓健沟通,并明确要求,由人大、政协报道组派出记者选择合适的代表、委员再作进一步采访,从而将专访扩大成两会特写,形成较强的声势。

接到采访任务后,我立即行动。时间紧,当晚即要交稿,选准一个可以对扩大民间投资说出道道的代表,至为关键。泉州知名民营企业众多,民企负责人当选泉州代表团省人大代表的同样数量较别的代表团要多。因而,与吴毓健主任商量后,我们便将采访对象的选择锁定在了泉州代表团。

到达泉州代表团分组审议的会议室后,我随即与代表团新闻联系人沟通了采访报道的需求。在获取工作支持后,详细了解1月27日、28日两天代表们审议发言的主要内容。最终,省人大代表、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律总监谢静波受邀从“给予民间资本平等市场待遇”的角度,接受了我的采访。

28日晚,我与政协报道组同事李向娟按时交上补充采访的稿件。1月30日,两会特写《让民间资本助推五大战役——三位代表委员的一席话》在本报二版刊出,反响较好。

此谓反应迅速。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影响,外贸出口增速放缓成为长期性的趋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越来越成为共识。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我省经济外向度高,出口减速不可避免。内需如何扩大,消费如何拉动?既是关系经济增长的重点,又是牵动各方关注的热点。于是,“扩大内需”成为报社“两会聚焦”栏目预设的话题之一,交由我和政协报道组的同事卞军凯共同采写。

大会开幕当天上午,我们拿到了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不禁眼前一亮。报告提到2013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了“增强消费拉动的基础作用”。其中,主要突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加快形成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促进网上消费、信用消费;改造提升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方便群众消费。

内需涉及内容广,短短1000多字的聚焦,面面俱到显然太过繁杂,甚至可能到最后什么都说不清楚。既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已经非常明确,那么我们的报道就要通过对代表、委员的采访,对报告内容予以回应。经过商量讨论,我和卞军凯决定,聚焦的主题定位在“如何挖掘消费的巨大潜力”上,并将稿件分增加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三部分进行采写。

2月2日,此次省“两会”期间报社的最后一篇两会聚焦《发动消费引擎,释放增长新动力》在二版刊登,达到了预期效果,顺利为报社两会会中报道收了官。

此谓紧扣重点、热点。

“两会”年年开,记者年年跑。然而,旧瓶绝非年年装旧酒。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年年在变,会议关注的重点议题年年在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素质年年在提高……诸多的“变”决定了,记者采写报道的焦点,需要时时刻刻跟上不断发生的新变化、产生的新情况。一个记者,跑“两会”再多,只要状态新,便是年年的“新”人。(作者单位:福建日报时政采访部)

用好“三种眼光”

卞军凯

1月下旬,我作为一名党报新兵第一次参加了省“两会”新闻报道工作。虽然时间短暂,但每天都处在紧张充电的状态中,几天下来,自己的“新闻行囊”里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在这里,谈谈我对用好“三种眼光”、做好“两会”新闻的一点浅见。

用敏锐的眼光,捕捉“两会”的鲜活新闻

党报的“两会”新闻,既需要按照程序安排完成规定动作,也需要在“两会”期间随时寻找、发现和抓住鲜活的新闻。1月30日,本报头版刊发的图片报道《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拐杖》,就是记者在代表委员们走出会场时发现并拍摄的,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体现了党报的人文关怀。

4位80后省政协委员的亮相是本届“两会”的一个特点。为了抓住这条新闻,我和同事到人群中专找年轻面孔,分别在电梯里、会场入口“堵”住了其中两位,又用电话联系了另外两位,并在他们举行小型讨论会时全程参与,倾听了这4位80后委员的议政心声,最后写成了一篇较为生动的报道——《听,来自基层的青春之歌》。

在省领导下组参与审议、讨论时,同样能抓住“活鱼”,关键在于新闻眼光是否敏锐。《让不带“长”的代表多发言》、《“时间留给你们,我只要几分钟”》等鲜活、好看的报道,都是记者在讨论和审议中发现的。

捕捉“两会”会场里的鲜活新闻,对改变党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状是一种有益尝试。记者在写稿时可以先做读者,多发现、多描写那些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闻,促进传播效果的提升。

用探究的眼光,挖掘“两会”的深度新闻

代表建言和委员议政,是此次福建日报“两会”报道中的两个拳头栏目。我认为,这两个栏目选取的稿件篇幅不长,信息含量却很大,且互相映衬、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两会”深度新闻的一个类别。回顾代表建言和委员议政两个栏目刊发的报道,都体现出深邃的新闻眼光。 以《新鲜空气,请留步》和《生态补偿,给力些》两篇为例,关注的话题是生态省建设,分别选取了空气质量和生态补偿为切入点,从大量的提案议案和代表委员发言中挖掘素材、提炼观点,标题十分醒目,正文字数不多,读完却让人受益不少。《城镇化,不只是高楼大厦》、《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这两篇也是如此。 作为政协报道团队的一员,根据报道计划安排,我也参与了两篇委员议政的采写,其中一篇关注点是民生。民生工程点多、面广、范围大、遍地开花,为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带队领导、合作同事与我进行了多次沟通,最后选择的报道角度是——“民生工程的两个发力点:薄弱之处、急需之人”,与代表建言栏目的《改善民生的三个关键词:提升、均衡、扩容》“双剑合璧”,较为全面、准确、深入地报道了代表委员们的呼声。 因为我是初次参加省“两会”报道,题材准备不足,所以在深度新闻方向留下一点缺憾。翻看过去的剪报本,前辈们撰写的许多“两会”深度新闻,不仅融入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内容,还包含了大量的资料、数据等背景信息以及对人物个体的采访,新闻由头来自议案议案,却又能跳出议案提案看清全局、理出脉络。这些生动而翔实的“两会”深度新闻,是经过了长期积累和充分准备的,这是我今后应当努力学习之处。

用长远的眼光,谋划后“两会”时代的新闻

一位80后委员对我说得几句题外话,给我很大触动。她说,我是第一次当选委员,你是第一次报道“两会”,都要好好学习呦!会务组发的这几大本资料,第一本就是关于农业的,我准备全部带回去,认真读一读,你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两会”报道是一场短短几天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不仅学习了“两会”新闻的采写方法、写作规范和刊发流程,还收获了厚厚一摞的“战利品”——委员发言、委员提案和会议简报等,这些都是真情的呼唤、宝贵的建议和智慧的结晶,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身为一名驻站记者,走基层、听民声、写民意是我的工作常态。过去一年,我曾多次采写过关于莆田市新农合工作成效的报道,但都停留在回顾过去之苦难、展示现在之成果的浅显层面,缺乏对政策短板和改进方向的深入观察、思考。而在我带回的“战利品”中,有多位省政协委员的提案中提到了对新农合的建议,例如增加新农合报销的医药目录、实现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保的并轨等等,这些提案将成为我今后采写新农合报道的重要参考。 同事和同行们也都有这个念头。一方面,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发言中,藏着不少好素材、好线索、好新闻;另一方面,记者从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发言中,了解到他们从事的职业、研究的课题、关注的内容、调研的经历等,为今后的新闻采写工作积累“发言人”资源。 新闻眼光放长远,不急于一时,不满足于一篇,就能从短短一周的“两会”中获得源源而来的新闻素材,而且能通过“借脑”,将新闻作品的信息量和思想性来一次大补充,进而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进步。(作者单位:福建日报莆田记者站)

    编者按: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全省新闻战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意见》精神和省“两办”《落实方案》,扎实进行动员部署,全面抓好贯彻落实。新闻单位领导班子在改文风上努力率先垂范,当好表率,广大编辑记者踊跃走基层改文风,用好文风彰显新作风、用好文风提升公信力。本刊特推出《改文风瞭望台》栏目,推介我省媒体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宝贵经验,推动改文风深入持久扎实开展。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闻“风”而动求创新

一、学习部署贯彻总体情况

1、派出人员前往人民日报夜班学习。去年12月底,蔡小伟社长带领总编室、要闻部负责同志前往人民日报夜班了解情况,并学习新一年改文风的思路。人民日报在新的一年里将切实落实改文风的具体措施,在改进领导活动报道、增强新闻调查和舆论监督、强化新闻评论等方面切实推进。这次调研学习,为福建日报新一轮改版改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召开座谈会推动改文风工作。1月中旬,福建日报社召开采编部室专题座谈会,全体采编人员参加,9位部室主任和一线记者编辑作了发言,座谈会坚持务实做法,不讲成绩,把重点放在提建设性意见上。这次座谈会推进了福建日报新一轮改版改机制工作,一些建设性意见也将被吸收。

3、成立专题小组专题研究改版改机制工作。1月中旬,福建日报社成立了专门小组对改版改机制工作进行整体的设计,小组由梁建平总编辑牵头,总编室、人事处、要闻部、时体部、记者部、经济部、群工部等部门同志参加。目前有关制度设计工作已形成改进领导活动报道、完善采编人员激励机制、修订好稿评选等若干个方案,下一步将报集团党组研究并广泛征求采编人员意见。

二、目前的具体实在举措

1、内容方面。福建日报将以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为目标,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以坚持机关报性质、做好大局大事宣传为根本,坚持改文风重在改内容的指导原则,切实遵循新闻规律,改进经济报道,加强热点关注,拓展社会民生领域报道,推进党报报道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语言方面。福建日报将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特别是在重大主题宣传、重大典型宣传方面,坚持发扬“走转改”精神,杜绝编材料,减少大综述,多走基层,多以讲故事的方式,报道重大主题、重大典型,在增强思想性、可读性方面作出新的努力,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标题方面。福建日报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探讨,力求在做准做活做深方面下功夫,标题制作要抓重点,抓有效信息。要探讨多种多样的标题制作办法,主标题控制在12字以内。在评选好稿中增设好标题评选,不断调动采编人员做好标题的积极性。

4、篇幅方面。福建日报将适应社会节奏变化加快、读者阅读习惯变化的新趋势,努力把篇幅压下来。通过好稿评选标准的修订,努力引导记者写短文,让更多的短中见深、小中见大的报道打动读者;努力引导编辑编短稿,同时组织短评、小言论,占领舆论高地;通过加强策划,推进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舆论监督的开展,并在策划中强调报道形式的创新,提高舆论引导力。

5、编辑方面。福建日报将加强在版面编排方面的改进工作,要把一版办成整张报纸的一版,做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图文并茂,与此同时,加强一版的导读功能,强化一版报道与后面版报道的联动。近期将以当前改文风要求相适应,推进版面改革,规范各个版面的内容定位和各个版面栏目设计。

6、评论方面。福建日报将加强评论工作,巩固强化一版、二版的今日论坛、屏山时评等栏目,改进增强评论版的评论力度,加大培养新闻评论员的力度。

三、社会各界评议

1月8日:“一版上省委常委会议报道(209个字)如此之短,体现了省委领导改进文风的决心,作出示范。”“视点版用6个基层干部群众一年的变化和新年期盼对幸福作了注解;读书版‘2012,关于书的那些人那些事’让人产生读书的冲动;评论版的‘微博之见’、求是版的‘走基层倾听’集纳了许多观点、感受和意见,增加了版面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1月10日:“1版头条《浦城“故事会”/一个好故事感动一群人》的报道,详细、全面,‘故事会’的来龙去脉、发展状况、取得成效,都介绍得清楚,引人注目,令人关注。”“1版《福州迅速行动整治“关门公厕”》的报道及时,很好,让人欣喜地看到了党报报道后,福州市委书记杨岳高度重视,雷厉风行地整治‘关门公厕’,取得了初步成效。体现了党报关注民生的政治责任感。”“1版《还有多少过高收费没降下来?》的评论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短小精悍,让人感受到党报的亲民度。好。”

1月11日:“1版头条标题《冻病了、负伤了,依然顶着寒风巡路破冰》,就引人注目。伤痛不下场坚持工作的英勇精神跃然纸上。图片好,很好反映了内容。及时、详细的报道,体现了党报记者深入现场的好作为。”“1版标题《一户都不能停电!》很鼓舞人心。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鏖战冰雪保供电,报道得及时、详细。电力工人鏖战冰雪保供电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1月14日:“今天一版这组关于‘福厦泉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的头题是抓新闻的生动实践。空气质量指数成全国关注热词,具有生态优势的福建,此时是最好的宣传时机。这篇稿件内容数据翔实,分析到位,特别是最后一段专家的提醒,使报道更全面了、立意更高了。而以微博做新闻眼、做标题,使报道变得更生动和贴近。相关链接也增加知识性。”

1月17日:“一版《党报观察室》栏目中,记者就福建空气继续做文章,提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掉以轻心’,深化了14日福建空气报道的意境。”“1版‘今日论坛’栏刊发的评论《就要让“庸懒散”干部知道“疼”》,令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分析得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加上短小精悍,毫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仅仅500余字,说清楚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党报的评论应该就像这样的有理有力。”“2版的‘标题新闻’栏刊发了省级会议新闻,给出了会议名称及召开时间,有的有出席会议并讲话的领导名字,有的没有。这个“标题新闻”好,既报道了会议,又节省了不少版面,以报道读者更为关注的新闻内容。”

1月20日:“1版头条报道《酒店年会订单缩水了,你怎么看?》,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市民:这是改进作风的真实体现;专家:这是酒店转型经营的机遇。在党报上看到这样贴近实际的好报道,好。”

1月26日:“2版头条位置上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栏,刊发了《六会合一,城区来的还不管饭》等4条报道和1条摄影报道,都将事实写得实实在在的,不虚饰,不夸大,有啥说啥,简单扼要,令人一目了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吹拂八闽大地,党风好转清晰可见,令人欣喜。”“4版头条位置上是‘代表委员风采’栏,刊发4条报道,及时反映了代表委员忠诚履职的风采。令人欣喜。”

1月30日:“1版《新会风 新气象》报道省两会开幕以来,一股股清新务实的会风扑面而来,令人信服,令人兴奋,令人对福建省的发展充满信心。”“2版《你是我的眼睛 我是你的拐杖》的摄影报道好温馨,堪为一幅好的照片。”“2版《多一些“泥土味” 少一点“烟酒气”》标题新颖,新人耳目,很有吸引力。报道代表委员热议把转变作风落到实处,内容实在,很有可读性。”“9版《厨房里的杀手》的报道,令人惊心。关注身边的安全,这篇报道很有警示性意义。”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放下“身段”求实效

一、全面及时动员部署

省广电集团第一时间对“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进行了传达贯彻和动员部署。2013年1月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张宗云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出台了《中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贯彻落实办法的意见》,特别对会议和领导人新闻报道以及改进文风进行了规定。随后,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王展召开编委会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了省委宣传部“转发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的通知”,学习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八项规定出台的五项举措中关于新闻报道的指导意见,对集团切实改进文风进行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张宗云担任,集团分管副董事长担任副组长,成员为总编室、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主任和各中心、频道、频率、广电报社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总编室,负责具体事务。

二、新闻栏目改版,改进新闻文风

改进文风可以说是“走转改”活动的延续和深入,尤其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集团新闻节目有了变化。贴近性、可听可视性强了,宣传味少了,重要版面和时长不再是生硬的主题性报道,而是放下“身段”,腾给了关注闽西北冰雪灾害天气、春运、公共交通安全以及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民生社会新闻等内容,进一步体现了“三贴近”的思想。集团还在《福建新闻联播》、《福建卫视新闻》、《福建新闻》等时政类新闻栏目中开辟了“贯彻十八大精神‘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专栏,设立子栏目《信心福建》、《小康故事》等,目前共播出了40多期。在集团总编室办的第12期的《视听评议》中,福清市评议员吴翔说到“两个新闻栏目(《福建卫视新闻》、《福建新闻联播》)对新闻事件关注度高,及时报道受众关注、关心的资讯,有的还对焦点事件予以点评”;“民生问题是政府和社会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全民幸福指数的关键点,可喜的是两个栏目时时予以关注”。

同时,我们认为改文风就是要从改变时政类新闻节目入手,因此,集团所属新闻中心的《福建新闻联播》的改版也正在进行中,除了重新进行视觉设计外,在内容上将改变说教的风格,更加注重主流民生,呼应贴近百姓的诉求。而时政新闻也要进一步创新报道模式,除了简化规范省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外,还要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延续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时政类深度报道栏目《新闻启示录》也正在进行改变。首先体现在选题方向上:《新闻启示录》从2012年开始,大量关注民生题材,从栏目早期主题宣传报道占较大比例转变为民生题材成为栏目的主打和常态。全年播出了诸如《快乐的农夫》、《小欣汁的上学路》、《关注“自闭症儿童家庭”》等大量贯穿人文关怀的节目。其次,体现在节目的文风上:节目更多的“接地气”,从选题标准、策划及文稿等整个节目流程贯穿“接地气”要求,比如:系列报道《微博2012》、《“龙票”疯狂》、《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癌症高发之忧思》、《油价步入“8元时代”》等,全年播出大量直接与百姓吃穿住行息息相关的选题。第三,在主持人风格方面,更多符合新闻表达的语态和风格出现在所有的节目中,即便是规定动作的主题性宣传报道,比如,省两会特别节目《持续拓展生态优势》节目,我们演播室的开始是这样表述:

演播室:节目一开始,先跟大伙儿说件新鲜事。在北方大面积雾霾天气之后,从1月22日开始,福建省旅游局连续三天在北京媒体《新京报》上刊登“清新福建”主题形象广告,注意上面的广告词,“哪里没有霾,快到福建来”,“突破十面‘霾’伏,尽享清新福建”。【双视窗,出广告图片】看得出来,这广告“卖”的就是福建的“空气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福建来享受好空气。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原因在于,福建是全国唯一一个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有更好的空气,才有更足的底气。说完“空气游”,再来说说今年的福建省“两会”。在“两会”上,围绕生态的话题,包括如何建设生态福建,如何持续拓展生态优势等,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三、思想认识发生可喜变化

节目发生了变化,也给编辑记者们带来了心灵的触动和感情的洗礼。大家认识到,新闻工作者能否写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绝不是源于妙笔生花,而是取决于主动到新闻发生的现场主动挖掘感人故事,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采编新闻,工作方式、新闻文风要不断转变。有的记者深刻体会到,要做有担当的新闻人,就要改进文风说实话,走进群众说真话。

四、问题和建议

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记者编辑们只是“闻风而动”,忙于应付,并没有真正沉下心,反映基层的好经验和存在的实际问题。

要让改文风、正学风成为记者编辑的自觉行为,而不成为一阵风,就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机制,要在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

1、建立规划联系点制度,以便新闻工作者经常深入基层调研。

2、建立播出保障机制,腾出重要版面和时长,确保优秀作品得以充分展示。

3、建立考评奖励制度。对深入一线采访的鲜活新闻、经过深入调查采编的深度报道,在节目评分中就高打分,在好稿评选时重点倾斜,使记者安心蹲点,无后顾之忧;下基层采编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考核的标准。

4、建立评价机制。定期召开新闻评议会、研讨会,邀请新闻院校老师以及社会评议员对阶段性新闻报道进行点评和研讨。

人民政坛:“深度”持续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组织制度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不少新提法、新要求,《人民政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精心开展主题报道策划,持续推进十八大主题宣传。2012年第12期开辟了新专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在第一时间约请人大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笔谈学习体会。编辑们运用“走转改”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刊发两期17篇体会文章,让代表们结合履职实践,围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纵谈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语言平实、观点明确、文字简练。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人大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本刊在2013年的第1期又以“人大走向新观察”为题推出了特别策划的报道,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人大制度建设的一些关键词,从用法治解决代表中官民比例失衡问题、全口径审查监督是对政府理财的一场革命、从制度上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三个方面,以书面形式邀请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仰俊、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朱福惠、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林蔚芬、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连泰、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桓、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编辑二组副组长易赛键、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叶海波、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孙莹、福建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讲师郭彩霞、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预算处副处长李卫民等10位领导和专家就为什么要强调“一升一降”,当前代表结构的现状如何,对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会有什么不利影响,今后如何进行结构优化,如何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为什么要强调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当前对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有什么不足之外,如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真正实现财政为民?为什么要强调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当前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结构的现状如何,对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会有什么不利影响,今后如何进行结构优化,更好地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等进行深入解读,让十八大主题宣传报道更有深度、更有启发、更有实效。

泉州晚报: “走”出来的鲜活报道

《沼气引领村庄循环经济》《梅岭村:北部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呼之欲出》《新任村主干的“斗茶会”》《鲤城龙岭社区走红色旅游绿色发展之路》《晋江梅塘村谋划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结束后,泉州晚报社立即推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泉州新一轮跨越”等栏目,迅速在全市范围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报社记者深入基层,及时报道各地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举措,一篇篇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不断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更好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泉州晚报社决定建立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基层联系点制度,由各采编部室至少选择一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指派记者长期关注,深入挖掘,报道变化。目前,泉州晚报时政要闻部、东南早报东南新闻中心等13个采编部室,已分别确定了南安官桥内厝村、洛江区马甲镇等18个基层联系点。今后,各采编部室将主动加强与基层联系点的联系沟通,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力争推出更多可读性强的新闻。报社还将对各部室挂钩联系点情况进行登记考核,并进行相应奖惩。

泉州晚报社历来重视深入基层、联系群众。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泉州晚报社认真落实,广泛发动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反映群众声音,展示基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建设的生动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福州新闻网:在深入中倾听民声

12月初,全市新闻战线启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进展、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按照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福州新闻网继续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倾听人民群众心声,以朴实的报道文风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同时,福州新闻网在首页、相关频道和论坛、数字报、手机报推出“走转改”专题专栏,对十八大精神展开全方位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刊发相关图文报道500多条。

及时动员部署坚定理想信念

福州新闻网系市委、市政府主管主办的市直新闻单位,福建省内四家省属重点新闻网站之一,作为党的喉舌和重要的宣传阵地,自身从业者对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学。“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后,福州新闻网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要求全网员工尤其是编辑记者要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树立福州新闻网的良好形象。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闻网全体员工坚持经常学、深入学,并结合我市各级各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有关专家的解读和市民群众的反响,持续展开十八大精神的网上宣传,推动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做好日常宣传工作

福州新闻网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主题,在重大意义和重要内容下功夫,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近一阶段的宣传重点放在“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等重点宣传十八大的专题栏目上,《福州要闻》等重点栏目继续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深入报道我市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果。福州新闻网新开设的宣传十八大精神新栏目,挖掘鲜活的典型,专题报道全市各行业、各地、各部门发展成就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全方位报道好各级、各部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举办的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发扬“走转改”精神反映群众心声

福州新闻网落实“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在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手段上下大气力。策划重点选题,推出重头报道,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重心下移,视角向下,突出特色,挖掘基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典型,充分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推动迅速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浓厚舆论氛围。

福州新闻网在首页推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专栏,集纳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和福州新闻网的相关报道,一个月来,累计刊载近百篇报道。同时,福州新闻网采编人员积极参与全市“走转改”活动,先后跟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华深入连江、马尾等地,在基层与采访对象座谈,交流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记录干部群众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创新实践,反映基层百姓的新面貌、新期许,采写了《荒山野岭崛起山岗工业区 成连江工业发展新引擎》、《连江下屿从孤岛到海洋经济强村 海外寻找致富路》、《连江加快推进环马祖澳旅游区建设 扩大其知名度》、《马尾闽安村将打造传统商贸文化村 恢复传统店铺》、《马尾大桥开建 打破南台岛与马尾之间的交通瓶颈》等报道。

此外,福州新闻网还要求每个编辑记者都要建立基层联系单位和联系群众,走出办公室,跳出会海和“通稿”的包围,到老百姓中去深入开展蹲点调研、采访交流活动。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走基层,从而进一步了解基层、融入群众、服务大众。所以编辑记者要与农村、企业、社区、部队等结对子、积极互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确保活动常态化地开展下去。每个记者联系一个百姓、一个干部、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并策划实施“记者文明社区行”、“论坛网友拍福州”等系列活动。目前,福州新闻网已建立基层联系点逾30个。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搭建政民互动平台

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络办具体指导下,福州新闻网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活动”,包括“贯彻十八大,从我做起”学习心得有奖征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网络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美丽福州,我有话说”微博互动、“福州我爱你”微博征文、“十年沧桑变,榕城春意浓”主题摄影大赛等。截至目前,参与这五项活动的网友已经突破2000人次,有效凝聚了网民的智慧,提升共识,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丽福州,我有话说”微博互动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在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开通“美丽福州,我有话说”话题讨论,网友可自由参与,发表自己对福州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福州新闻网除了集纳这些建言,还分门别类将建言通过“福州发布”、“福州政风行风热线”、“大闽网”、“新浪福建”等微博账号予以扩散,吸引更多网友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例如,有网友通过该话题发表微博反映,元旦期间刚刚投入使用的五四北琴湖路口天桥地砖发生破损现象,“福州建委”官方微博工作人员随后积极回应称已派人员去现场处理,福州新闻网记者以此为新闻由头,采写了《网友曝琴亭路口天桥破损,福州建委反应迅速获赞》报道稿,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好评。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是以“走转改”精神全面提升新闻网站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的生动实践。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优秀论文选登

扎下根 立住脚 留住心

石飘芳 陈燕棠

闽西日报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从闽西老区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报纸质量明显提高,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地市党报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有力弘扬,是对“三贴近”原则的具体落实,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途径。而“走转改”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不在形式,重在抓好落实,要真正在基层扎下根、立住脚、留住心。

立足实际 “观念”下放

作为扎根在著名革命老区的闽西日报,长期以来继承和发扬老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走基层,走到老区群众心里,深入老区基层了解各方面工作情况,宣传报道老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经验、新优势、新活力、新进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但是,一段时期以来,随着现代通信工具的日渐发达和普及,一些记者采访越来越依赖电话、传真和互联网,一些记者勤于跑机关、泡会议,浮于表面、闭门造车,而忽视了“俯下身子”,“三贴近”作风缺失,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干枯乏味,既浪费了宝贵的基层新闻资源,更严重影响了办报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闽西日报将解决此类问题提升到对读者负责、对报社可持续发展负责的高度。通过邀请市委党校专家宣讲、全体员工大会、报社编务例会、部室内部培训会议等各种场合、各种形式的活动,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做到“俯下身子”,首先要做到“俯下思想”。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发扬苏区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开展再教育活动,使广大采编人员认识到:新闻工作者原本就不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本来就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分内之事。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打电话,只会离生活、离实际、离群众越来越远。如今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和群众的距离不能因此而远了、沟通不能因此而少了、感情不能因此而淡了。

许多记者、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鲜活新闻,在平常人、平常事中提炼闪光点。受众从这些新闻报道中,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增强了对国情、市情的认识。

破解难题 “身段”下放

基层有火热生活、真实舆情,也有不尽的新闻源泉,是媒体挖掘不尽的新闻宝藏。从这个方面来看,基层就是实际、生活和群众的交汇点。近年来,闽西日报党委会、编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并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报社全体新闻从业人员多下基层、常下基层,组织开展“记者下基层”活动,使新闻采访从“键对键”向“面对面”转变,在“走转改”中落实“三贴近”。

2011年以来,闽西日报在要闻一版开辟《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专栏,“生活专刊”开辟《访社区,听民声》专栏,作为“走转改”活动的常设栏目,引导记者把“走转改”落实到行动上。去年年初,记者了解到,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卓有成效,我们精心策划,组织记者深入河田山间田头深入采访,发回“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列报道”4组通讯+4篇短评,既报道了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与启示,又提出了今后需注意的问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看到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后,当即批示要推广长汀的经验。在“走转改”活动中,闽西日报通过策划会和每周编务例会认真策划和安排部署,确定长汀河田、漳平永福、上杭古田、连城朋口、永定金砂、武平桃溪和中心城区北城等地为报社开展“走、转、改”活动联系点。同时,报社领导带头下基层,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卷庄深入新成立的新罗北城社区采访社区整治脏乱差;总编辑范启麟带队深入“全国文明村”省“明星村”新罗西安社区采访,发回《“明星村官”章联生 和谐社区“好管家”》及《章联生故事》等9篇报道;马副总深入连城赖源,发回《连城赖源乡生态养殖破解河道保洁难题》、《赖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基层一线稿件。此外,副总编江瑾、郭志丹,副社长石飘芳、纪委书记李贞鑫也分别到基层“走、转、改”挂钩点采访,发回系列充满泥土味和地气的稿件。记者部记者也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发回《石城人的“致富经”》、《项目建设给力“大陆阿里山”》等大批稿件。采编人员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受到读者好评。

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闽西日报还从提升认识、强化考核、深化机制等方面入手,每年一主题,让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实现常态化。先后开展了“来自边远山村的报道”、“夜宿山村问‘三农’”、“走进革命老区基点村”、“听民声、访民情”、“记者三贴近”、“兴产业、建新村、构和谐——党报记者在行动”、“关注农村‘一村一品’”、 “记者进社区”和“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等一系列采访活动,营造了党报新闻报道“接地气、冒热气、赢人气”的良好氛围。

完善机制 实现常态

为了确保“走转改”持续进行,闽西日报从完善机制入手,制定和完善了坚持“三贴近”、落实“走转改”的相关制度,强化绩效考核,按照“用目标管理激发工作动力,用考核督办营造工作压力”的思路,着眼于加强岗位目标管理、基层报道人人有责、评优倾斜基层稿件等方面,通过制度调动广大采编人员“走转改”,下基层抓“活鱼”、勤思考出精品的积极性。

在注重夯实思想、强化绩效考核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记者下基层”常态化机制,从源头着手,加强培训、精心策划、延伸触角、评优倾斜,使编辑记者从被动下基层变为主动下基层。

加强培训常态化。“走转改”只有成为常态,才能避开“温水煮青蛙”的陷阱。基层报道要出彩,业务水平是保障。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闽西日报持续强化对报社员工的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同行,从消息、通讯、言论、摄影等各类新闻体裁的采写,到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健康知识等,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对员工参与培训的情况登记造册,作为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如此一来,报社员工乐于参加培训,在极大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掌握了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所采写的报道也能够做到让群众喜闻乐见。

精心策划常态化。下基层系列报道的采写离不开精心策划。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闽西日报结合各界关注的热点,对“记者下基层”活动从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周到的策划和精心细致的安排,使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报社组织开展“夜宿山村问‘三农’”活动,全体记者分赴7个县(市、区)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一个新型农民的追求》、《让农民听证村务公开》等20多篇鲜活的报道;报社组织策划的“记者进社区”活动,要求报社全体采编人员深入社区、关注社区、了解社区,完成一篇以上与社区有关的新闻报道,为建设和谐社区“推波助澜”。

延伸触角常态化。闽西日报尽量将目光投向交通不便、地处偏僻的山村和厂矿,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让记者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挖掘特色和亮点。如“走进革命老区基点村”采访活动,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深入每个县(市、区)最边远的山村采访,行程两千多公里,写出了《大连村:竹山变成金饽饽》、《池家山村:竹业加工拓富路》等一系列报道。一些基点村的群众还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见过记者来到我们这里采访。”

评优倾斜常态化。为促使编辑记者多出精品,闽西日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报社内部评选好新闻,对获奖者予以奖励,不仅如此,还对每名采编人员下达创优任务,使创优成为采编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为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报社规定,在同等篇幅稿件的量化考核以及月度、年度好稿评选中,在评判的标准上进一步向基层报道倾斜。如进村入户稿件在原有基础上追加奖励分数3分,反映群众呼声的问题性报道稿分数加倍等等,使记者的基层报道在稿费方面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获奖,以期改变稿件考核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惯例,激发记者采写基层稿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刘云山同志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视频会上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走转改”活动的洗礼与思考

陈景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新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

“走转改”,归根结底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群众心声,讴歌伟大时代。

首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当下媒体的自觉责任。

当前,世情国情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对台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平潭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其“先行先试、综合实验”的重任,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特点。这对我们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解决作风、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9年前,毛泽东说的这句话,一直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阐释。

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必须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新闻媒体不仅要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更要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从群众中来”,你的新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能很好做到“到群众中去”,你的新闻也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当前,“走转改”活动正成为新闻界自身的“新闻”,而坚持走群众路线,可以说正是开展这项活动的逻辑起点。显然,“走转改”,理应成为当下媒体的一种自觉责任。

作为新创刊的平潭时报,全体编辑、记者自觉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动“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牢牢把握基本区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两岸共同家园宣传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服务平潭的开放开发。

时报在版面安排上,开辟专版用于报道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进程,6名文字和摄影记者克服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下工地、跑项目,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实验区开发建设作品,并从创刊至今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向外界传递了平潭开发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坚定了外界对平潭开放开发的信心。

其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新闻贵在真实、美在真实、力量在真实。

近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远离基层、脱离群众,只接“天线”,不接“地气”。常言道,“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如果记者不深入基层,而是置身“屋”外,则无从知道“漏”在何处。一个游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媒体和记者,既有负于桥梁纽带之责,其作品也难以受到群众欢迎。

作为新兴媒体的一分子,平潭时报的编辑、记者坚持“走转改”,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生活,扎根实践,求真务实,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

走转改,要有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下,更多体现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实是新闻的职业底线,网络时代,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记者”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信息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专业媒体的地位在哪里,职业新闻人继续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有职业的精神、职业的规则和职业的态度。

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不是亲眼所见的不报道、不到现场采访的不报道”,坚决杜绝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的现象。平潭龙凤头海滨浴场,地处平潭最大的风口之一,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市民尤为关注。年轻记者张冬梅,也时刻关注着这一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

为了挖掘到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典型事例,她顶着大风,坚持在一线采访直至深夜,并撰写整版报道,大量鲜活素材的稿件背后,她付出的代价是:肺炎,并为此在医院连续注射了7天的点滴。

2012年7月2日,本报头版的《工地上,有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一文,获得了领导和读者的广泛赞誉,故事主人公赵勇的事迹之所以感人,在于他坚持项目工地一线,不辱使命,真诚为平潭开放开发做贡献,也在于记者在90多天的日子里,坚守工程一线,才能挖掘到如此鲜活和感人的素材。

摄影记者吴恩儿和念望舒,在今年初夏时分的一个夜晚,从18时至23时,花费5个小时泡在金井湾组团的各个项目工地上,一路泥泞、一路艰辛,收获了一路的惊喜和一路的感动。他们通过手中的镜头,真实记录了夜幕下的建设者风采,真实反映出了频繁见诸报端的“平潭速度”背后的故事。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深入一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察实情、讲实话,新闻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有效遏制低俗之风、虚假新闻等痼疾顽症,才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再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关键要在推出新闻精品上下功夫。

我们的报道,最终以什么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发挥什么作用,与文风直接相关。一篇报道,如果内容空泛,事实模糊,观点陈旧,语言乏味,套话连篇,冗长沉闷,肯定令人望而生厌。这就失去了刊播的意义。

改文风,就要改掉“八股腔”,就要自觉做到不低俗、不媚俗,力求言之有物、简洁明快,令人感到清风扑面。

平潭时报4月9日刊登的主要领导调研稿件——《把平潭打造成为国际森林花园岛》,一改过去领导调研的常规写作方式,通过侧记的方式,以记者所看、所记、所想的素材协作,文笔活泼,语言生动,既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又将领导调研的主要意图给予充分体现。稿件见报后,得到了实验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改文风,关键是要解决好“下”和“上”的问题,做到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沉下去,精品力作涌上来。要精心策划选题、周密安排部署,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关切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社会舆论的兴奋点,认真总结科学发展的新鲜经验,反映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挖掘身边榜样的感人事迹,回应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

2012年省委、省政府拉练检查之际,平潭时报编辑、记者通过为期半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制作,推出《比学赶超促开发》特刊,以特稿、平潭速度、平潭质量、平潭效应、平潭激情、平潭通道、平潭民生,全面反映过去一年平潭开放开发所取得的成效。

改文风,就要集中优势资源、选调精兵强将,深入采访调研、精心编辑制作,推出更多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精品力作,让优秀的作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真正深入人心。本报推出的《隧贯山河 道通天下》一文,通过扎实的采访和精心的制作,详细阐述了平潭成为隧道之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了这一支柱产业日后的发展方向,文章刊登后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

一篇报道是这样,一档节目、一个媒体,也是这样。

文风,体现作风。走基层成效如何,转作风转得怎样,最终,可由文风来检验。

新闻,既然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理,那么,“走、转、改”这三个环节,实在是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走转改”活动作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长修课,真正做到融入群众、融入基层不走过场,真正做到把身子沉下去、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采写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品,采写出反映实际、反映基层的作品。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走转改”活动常态化,避免“雨过地皮湿”,要建立健全“走转改”活动长效机制,完善考评和激励制度。

火热的实践告诉我们,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一定要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真正“俯下身”、“安下心”,以敏锐的眼光升华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报道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成果,以为“党和人民鼓与呼”为己任,倾心反映全区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推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传世佳作。(作者单位:平潭时报社)

2012年福州日报“党报记者乡村行”活动回眸

“党报记者乡村行”是福州日报持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品牌活动之一。2012年,这项活动行程1万多公里,先后走进全市100多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参与记者达380多人次,采访人数1180多人次,发稿字数逾21万字、图片280多张,进一步拉近了党报与群众的距离,扩大了党报影响力。

基层百姓普遍欢迎

“乡村行”驻村采访,把握了基层生产生活的关键,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工作,先后推出了“喜迎十八大”、“‘海上福州’在基层”、“同植一棵树”、“温泉旅游”、“关爱农民工子女”、 “十八大精神进村来”等主题,做到了“每周一主题,村村有特色”。

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创新报道方式,到基层去抓好新闻。“乡村行”活动的实践,使大部分记者对深入农村采访报道有了更大的积极性。一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山村里的“甜蜜事业”》、《百年特产面临断代 米浆面要打翻身仗》、《“草柄经验”解读》等180多篇有分量的报道,涌现出一批独家新闻佳作。所到之处,记者无不感到,当地农村的老百姓欢迎党报记者,欢迎真实可信、有亲和力的新闻报道。

党报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乡村行”坚持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立足做好事办实事,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肩负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据统计,“乡村行”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关注了农村交通不便利、留守孩子教育难、村医难留、农产品增产不增收、文化活动不足等现象,进行了10多个新闻事件的追踪采访,解决了不少地方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行”活动还有效动员和整合了社会力量。以送书下乡为例,省读书援助协会、闽江学院、台江区钱宏伟工作室等共为农家书屋、农村小学赠送图书2100多册。以义务植树为例,永泰县红星乡政府与本报在红星村联合开展集体植树活动,共植下150棵香樟树、350棵山杜英。以志愿服务为例,长乐市委文明办与本报在长乐市东平村联合开展“学雷锋、在行动”系列活动,军地10多支志愿服务队参加了活动;在仓山区淮安小学,福建西瓜太郎文具有限公司提供了50套书包、文具,送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新闻宣传贵在创新。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福州日报成立了十八大精神宣讲小分队,组织采编人员分赴各县(市)区基层开展宣讲采访。每到一处,宣讲小分队都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市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还为基层群众展示了福州市实施“3820”工程20年来的辉煌成就。

短短一个半月,宣讲小分队走进12个行政村或社区进行宣讲采访,每次都由报社领导或采编部门负责人带队,宣讲采访对象近500人次。这些村既有革命老区村,也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既有山区的高山村、生态村,也有福州“南北两翼”的海湾渔村、海岛渔村。通过宣讲采访,基层群众形成共识:“十八大就是要让我们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

正是善于创新,“党报记者乡村行”活动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指导。去年10月23日,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省新闻学会会长陈逸清在榕调研时,对福州日报“党报记者乡村行”活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活动特色鲜明、务实有效,有一定推广意义”。

>>关键词·新闻进行时

走基层 看发展

去年4月初,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此后,“党报记者乡村行”采访组走访了许多“靠海吃海”的乡村,感受“海上福州”建设给这些村落带来的切实变化。

“依托海洋经济,我们开通了蓝色大道、江华大道、滨海大道3条道路。”福清市江镜华侨农场副场长李章桂说,农场还将上马路、水、电、行政中心建设等13个项目。福清市龙田镇东华村党支部书记何学明说:“去年,村里的水产养殖产值超过13亿元。今年,依托东辉水产公司,我们还将建设100亩的白对虾育苗基地。”罗源县松山镇上杭村党总支书记游宝贵则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白对虾养殖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年产值接近6000万元。

>>关键词:美丽乡村

去年,我们所到之处,扑面而来的是质朴的乡土气息,也感受到了乡村的“美丽”。

在罗源湾畔,我们走进有着“罗源湾后花园”之称的西洋村。置身这个红花绿树掩映的山村,犹如进入一幅“山水画”。有人说,西洋村的美丽是红色的。

去年3月12日植树节,永泰县红星乡政府与本报联合开展集体植树活动,记者与当地干部、村民一起挥锹,种下新绿。记者近日回访红星村,村民们都说:“村里坚持植树,既丰富了山林树种,又保护了生态。”作为福州市生态村,红星村的美丽是绿色的。

在连江最偏远的海岛村——东洛村,记者与渔民朋友们一起体验在渔排上劳作的酸甜苦辣,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个岛村的海洋蓝色梦。东洛村的美丽是蓝色的。

……

走进这些美丽乡村,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文明村镇建设的新成效。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年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过去一年,本报先后报道了福清市港头镇草柄村、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长乐市潭头镇泽里村等,探访农村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草柄村,推动党支部与农户、经济体发展一体化“三位一体”党建模式,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草柄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勇说,以党建引领农村发展的实践,实现了党支部组织创新、农民增收受益、农村经济发展的多重效果,“今后,草柄村会发展得更好”。

作为中共福建省委旧址、革命老区基点村的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努力通过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如今,村里发展红色旅游的决心越来越大。而在长乐市潭头镇泽里村,村党支部与潭头边防所的共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在接受记者回访时说,过去一年,设在村里的潭头警务室,积极为民调解矛盾,成为村民们信赖的“好帮手”。

>>关键词:休闲农业

春天,到罗源县中房镇上宅村的旗峰农场摘草莓、赏花;夏天,到闽侯县洋里乡新见村摘西瓜,感受“甜蜜事业”;秋天,到北峰山上的前洋村采摘葡萄……2012年,“党报记者乡村行”采访组走进不少农村,挖掘出不少发展休闲农业的先进典型。

“农场发展很好,每到周末都会有大批游客到农场休闲度假。”昨日,旗峰农场总经理李炳星对记者说,“现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度假区、名贵苗木种植基地和立体生态循环种植区都已成规模,而且‘海西黑牛’的计划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培育出500头‘海西黑牛’。”在长乐古槐镇青山村,游人不仅可以采摘“贡果龙眼”,还有百福公园、董奉草堂、玫瑰山庄、宋大儒黄勉斋祠、江夏黄氏宗祠等人文宗教景点可供游玩。

>>关键词:志愿者行动

2012年,“党报记者乡村行”活动加强与志愿者团体联动。通往乡村的这一条路,因为爱心涌动而变得越来越温暖。

去年3月3日,“乡村行”活动走进长乐市鹤上镇东平村。当天,近10支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清洁家园、义务检修电路、修理电器、免费量血压。6月16日,台江区苍霞街道钱宏伟工作室跟随“乡村行”采访组,来到连江县蓼沿乡蒲边村,为蒲边小学捐赠图书。8月31日,正值开学之际,仓山区建新镇淮安小学分外热闹,福建农林大学的志愿者们陪同学们玩起游戏,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员工为孩子们送来新书包和文具。志愿团体的加盟,让“乡村行”活动增色不少。

回访·基层心声

仓山区建新镇淮安小学校长林桂良:“党报记者乡村行”采访组采访报道后,我们学校得到了更多帮助。这个月,镇里下拨的10万元经费将到款,藏书8000多册的新图书室春节前就能开放了。

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支部书记林依建:通过“党报记者乡村行”的宣传,来村里体验特色农业的游人更多了。今年,村里将投资建设自来水厂,彻底解决村民用水难问题。

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人渠:今年,我们村将推进自来水过滤池、登山道、内河整治和羽毛球馆等民生工程建设。我们会更努力,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

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党委书记林清:感谢“党报记者乡村行”采访组对林则徐祖籍地的关注。目前,村里的商贸城一期工程已引进宝马4S店等4家企业,文化城项目报批手续已通过,自来水管道也将通水。今年,村里还将投资500多万元建一座幼儿园。

长乐市首占镇首占村党总支书记郑春晓:“党报记者乡村行”关注长乐新区建设,对我们的启发和帮助很大。我们将抓紧新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手头的每一件事办好办实。

闽侯县洋里乡新见村支部第一书记柯毅:“党报记者乡村行”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宣传,村里的甜玉米和西瓜卖得特别好。今后,我们将继续突出优势,种植适合的农作物,拓宽致富之路。

连江潘渡乡贵安村党支部书记张锦旗:接受了“党报记者乡村行”的采访后,我们村的知名度更高了。目前,我们有了集体办的温泉澡堂,温泉古驿道修缮工程也将结束。

闽清县雄江镇梅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晋:今年,村里要建设一批新的配套设施项目,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多帮助。我们决心继续向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迈进。

罗源县碧里乡西洋村支书助理邓雁芳:现在,村里有80%的青壮年都在外从事绿化苗木的种植生产,这也是我们村建设“绿色银行”的有力后盾。今年,村里将建设敬老院,加上已建设完毕的西洋公园二期工程,更多的“留守老人”将安享晚年。

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党支部书记黄学仁:上个月,我们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文化村”的验收,同时省农科院也在村里建立了2000亩的鲜食品基地。今后,我们将继续打好“生态文化”牌,致力发展原生态的休闲旅游观光业。

(福州日报记者 刘复培 徐小杰 陈茜茜 陈敏灵 任思言 王元锴 龚莹 孙漫 郑炜 谢星星/文 叶义斌 池远/摄)

在“走转改”中重拾广播媒体自信

方平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出现之后,媒介生态环境的旧有平衡被打破,传统媒体遇到强有力挑战。原先在传统媒体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里是否还能有所作为?通过“走转改“工作实践,我们得到答案——在新兴媒体影响力凸显的今天,“走转改”有助于广播媒体重拾信心、再造优势。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佐证。

一、展现鲜活气息得力于“走转改”

基层一线,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而基层群众,则是实践我党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真实对象。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广播媒体传播迅速、制作简便、收听方便、覆盖面广等传统优势,已经很难再有竞争力;而灵动、鲜活的报道所产生的感人至深的传播效果,正是新兴媒体较难做到的。广播记者结合资深媒体的特点,恰恰能够传递给受众一份鲜活的气息,以及来自一线的深切感受。

“走转改”活动期间,福州电台要求每位记者面向基层开拓视野、深入基层切身体验,着力发掘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感受、新变化。

据此,我们刻意选择了一批具有突出特色或偏远贫困地区的基层事例,通过记者的深入调研诞生了一批兼备新闻价值、思想高度,同时又生动活泼的深度报道。

在我们的作品里,既有连续20年坚守大山深处的“一人校”教师,也有每日披着晨曦装点城市文明的环卫工人,更有坚持惠民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这些人物鲜活、事迹典型的报道,无不浸透了福州电台采编播人员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切体验。

2012年8月8日,十一号台风“海葵”将在邻省浙江登陆;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伴随台风“海葵”而来的大风和强降雨,将给福州城市环卫战线的保洁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在特殊气象条件下近距离感知环卫工人的艰辛与不易,我们精心策划了“走近最可爱的环卫工人”的“走转改”采访活动。尽管台风并未如约而至,预测中的大风与强降雨更没有到来,但我们的采访活动依然如期进行。

8日凌晨3点,我们派出两路记者对保洁员郑子弼和垃圾车司机黄锦铨进行了全程跟踪的贴身采访。在《记者走基层:走近最可爱的环卫工人》的作品当中,记者采用大量高度典型的细节化音响,精心勾勒出一组组视觉效果鲜明的画面。譬如每日凌晨,“低沉而清晰的扫地声,在各条大街小巷上准点响起,街道上很少看到行人,寂静的路面只有环卫工人被路灯拉长的身影……”此外,作品中更是不断出现记者内心的切身感受,譬如“坐在黄师傅身边的副驾位置,身后垃圾车厢飘来难闻的臭味,我下意识地用手捂住了鼻子……”。

这些听觉性画面与记者内心的主观感受相互交织,极容易通过“通感效应”产生强大的传播效果。

我们可以试想,这份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画面,这份视觉与听觉相互交融的审美感受,无论是几十字的手机短信抑或是微型博客,至少目前很难胜任,其传播效果自不必说。

《记者走基层:走近最可爱的环卫工人》的采访记者在事后的“采访札记”中提到,“这次的‘走转改’活动,是我经久难忘的一堂‘人生课’。我深刻感受到,唯有常态化的‘走转改’,才能让我们在真实体验中读懂党和人民喉舌的真谛。”

二、切实转变作风得力于“走转改”

我们在“走转改”获得的成果不仅反映在生动的报道、鲜活的新闻里,更体现在新闻队伍的作风转变和新闻素养提升的过程中。

实现队伍作风的转变,是“走转改”活动的目的和成果之一。但怎样实现作风的转变,应该“转”出怎样的作风?这是每位新闻从业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初步体会是,工作作风的扎实有效、职业操守的不懈追求,是广播媒体在新兴媒体崛起的今天争取话语权的有效法器。

首先,新闻记者或新闻作品,应该正确回应时代关切,新闻宣传也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次,“走转改”应该着力于关注基层、聚焦民生、反映民意。再者,通过深入基层的艰苦实践,磨炼作风、积累经验、提升素养,磨砺和打造一支坚忍不拔、敢于创新的新闻队伍。

2012年9月7日,是闽侯县仁洲村村级组织换届的正式选举日。仁洲村已经连续十多年未能正常地选出党支部和村委会,因此,9月7日的这场选举备受各方关注。历史上的仁洲村,经济发展滞后、宗派矛盾突出,“跑省城、上北京告状”,成为当地百姓难改的积习。该村曾连续16年未能选出村党支部书记、连续13年没有发展一位新党员,也曾连续十多年没法实现村委会的正常换届。2010年,在省市县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仁洲村现任党支部创新工作方式,让仁洲村初步实现了和谐发展;2012年9月初的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仁洲村首次实现班子换届期间的“零上访”。

经过反复多次的调研采访,我们于9月8日到11日连续播发了《昔日上访大户,今日和谐新村》的五集系列报道。

这次采访获取的体会是多方面的。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几次进山出山,吃住条件均较为艰苦,这恰恰磨炼了我们的作风、提升了我们职业操守方面的修养,也磨砺了个人意志。此外,对本次宣传报道的定位,既回应了“和谐发展”的时代关切,也客观反映了仁洲村百姓抛弃“百年恩怨”、追求和谐发展的内在追求。实践证明,我们的定位是正确的。

这些个体记者作风磨炼、职业修养提升的积累叠加和整个宣传报道的精心策划、正确定位正是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抗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快速信息传播的有效法宝。

三、服务社会发展得力于“走转改”

坚持新闻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重要体现。从这个层面上看,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发展进程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一大批新闻名篇,无不是来自基层一线,同时也在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积极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如果说,这个观点我们以前体会得不深不透,那么正在进行的“走转改“活动,帮助我们提升和深化了这方面的认识。显然,在广播等传统媒体承载的重大社会功能面前,新兴媒体无法和传统媒体相提并论。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从最初的策划开始再到记者的深入采访,我们都努力实践着上述的认识。

《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儿童节》诞生于六一儿童节期间。该作品跳出常规视野,着眼于“一样的童年可能有不一样的色彩,一样的‘六一’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儿童节”。通过对连江县后洋村和闽侯县横屿村两名困难家庭孩子的采访,记者大胆触及物质富裕时代社会公众内心深处的一丝隐痛,在情深意切的报道中深切呼吁——我们很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困境儿童”这个概念会忽然在某一天走进历史;也期待每个不一样的孩子,能在“六一节”这天获得相同的快乐!

而采自教师节(9月10日)的《大山深处的教师》,源于记者对福清市东张镇南湖小学教师吴翔的采访。南湖小学只有一位学生,也只有一位教师;吴翔既是老师、也是校长。吴老师在山区校任教20多年,早该被调回条件较好的中心校,但更加艰苦的南湖小学吸引着吴翔老师,他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教学条件,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南湖小学。在《大山深处的教师》这篇作品里,记者采集了主人公大量感人至深的生活化细节,完成了吴翔作为普通教师的“平凡而伟大”形象的再现。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今天,这篇作品同样给人印象深刻。

“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再次让福州电台跃上媒体集中的舞台。在此期间,我们推出了系列报道《幸福奔小康》。在《罗源县北山村:勤劳养殖奔小康》《福清市溪头村:鼓起村民腰包 丰富业余生活》《西园村:繁荣文化建设 打造文化名村》《细致、周到:记者体验连江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厦航式服务”》《记者走基层:白沙村民的乡村情怀》等报道里,通过讲述故事,解读惠民政策,反映全市各地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的生动局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举措新进展。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期间,我们重点推出了五集系列报道《“十五分钟”服务圈:福州打造“敬老之城”》。在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的大背景下,记者没有回避福州社会化养老资源急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而是通过深入采访调研,立足于我市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实现基本覆盖,揭示了市委市政府为60万老年人带来的真切实惠。

纵观一段时间以来的“走转改”实践,我们最深切的体会是,在“走转改”这场伟大实践中,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里,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重新找到广播媒体的定位,也重新拾回广播人的自信。(作者单位:福州人民广播电台)

报道视角:捕捉突发事件中的“正能量”

陈坦汶

惯性思维会给记者一个思维定式,突发事件是灾难性、灾害性、负面性的事件。记者会以最快的时间、最准确的描述告之听众、观众最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直播)的突发事情: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惨烈性场景、人员的伤亡悲情以及善后的救助和抚恤,最后的事件责任追究和教训总结,这已成为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

笔者并不否定这种思维定式对于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有必要提醒,在突发性的事件中,一些体现“正能量”的插曲或典型人物的行为经常会被巨大的灾难场景所掩盖,以致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忽视了“正能量”报道的分量。

当下新闻界所说的“正能量”是借用了天文学上的学术性语言: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能量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能量为负。从新闻报道的视角出发,新闻界所指的“正能量”是一切积极向上、向善的语言与行动,一切代表人类真、善、美的情感。

“正能量”的新闻通常出现在两种类型的突发事件中。一种是偶发的、单一的正能量突发事件,例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危险在阳台外托举失足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还有福州因为救落水女子而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此类事件一发生,一般情况下,稍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都会给予报道,因为它所显示的“正能量”是那么光彩夺目,不去报道或不去追踪报道或不去发表评论,那是记者或编辑部的失职,至少是记者的新闻敏感度降到不称职的地步;另一种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如大的灾难事故,大的天气、地质自然灾害。记者在接受海量灾难、灾情信息的情况下,往往忽视了混杂在灾难信息中体现“正能量”的人与事,以致能体现人类美好情感、体现社会正义力量、体现民众善心的新闻被忽视了。不过也有一种情况,记者也看到了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一些好人好事,也及时采访当事人。当事人回忆说,当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一种本能去救助或做好事、做善事。也许有些记者认为当事人的回答不豪言壮语、不出彩、不典型,因而放弃了追踪报道。其实回答“没想什么”、“本能”恰恰是一种“正能量”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人类在群体性社会生活中沉淀起来的互助友爱、见义勇为的公共道德已潜入大多数人心中。当危难发生时,潜存在一些人心中的美好情感被激发出来,成了他自己认为的“本能”、“没想什么”的举动,笔者认为,报道这些人“没想什么”、“本能”的举动,既体现了新闻真实的力量,也释放出“正能量”最能打动百姓的情怀。它可爱、可信、可学。

十八大召开前后,报道社会上出现的“正能量”将成为一种潮流。那么当社会出现突发性灾难公共事件时,我们的记者在思想上、在采访的预案上要时刻做好准备,及时地捕捉突发性事件中的体现“正能量”的人与事。作为广播和电视媒体记者,也许因时间仓促或突发事件的复杂性或某些报道的限制,不能当即播出,但并不妨碍你事先采访,将宝贵的声音录下来,将珍贵的镜头拍下来,可以为以后的追踪报道或者撰写、制作评论类节目提供珍贵的素材。

当然,报道“正能量”,并不是让记者对突发性灾难公共事件的灾难视而不见、见而不报。只报“正能量”不报或少报灾难性事件本身,是报喜不报忧行为,从本质上违背了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原则。如果这个度把握得不好,听众、观众就会指责记者把灾难当作表彰大会来报。

2012年度广播、电视新闻好稿必有“正能量”的典型报道。

三禽戏:经济报道的狐心、狗耳、猪鼻

——浅析经济报道抢新闻中的“危”与“机”

 刘艳

道法自然。人进化于自然界动物,因此发明了五禽戏。事实上,作为媒体记者,新闻采访报道的特殊性,对记者的某些“器官”要求要有超越常人的功能;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更需要这些器官的高度发达——需要一颗狐狸的心去质疑、辨析;需要一对听觉敏锐的“狗耳朵”去发现新闻;需要一个嗅觉发达的“猪鼻子”去挖掘新闻。

一、狐疑:克服经济新闻失实之“危”

狐心多疑,唐朝颜师古说:“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冬天河水结成冰,人们不敢渡,便用狐狸来让它先走一走看。狐狸在冰上边走边听,听听冰下没有水声,才肯走过去。只要狐狸敢从冰上走到对岸去,车马也就可以放心从冰上渡过河去了。据说,这是古人试测河冰坚厚程度的一种办法。

经济新闻之所以复杂,一方面受经济形势瞬息多变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新闻采访时,沟通模式、资讯渠道的制约。所以,经济新闻采写,非常容易遭遇假象、误解、讹传等陷阱。记者稍一大意就会出现报道失误,甚至与事实完全背离。这时候,就需要记者具备“狐疑”的素质。

经济新闻失误,大致有两种类型。

1.以讹传讹型

2010年11月6日,无数财经媒体都报道了关于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观点。非常有戏剧性的是,各家媒体对周小川的“池子”解说却五花八门。

先来看看这个事件。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此前一天,出席国内“2010财新峰会”,提出了一个“池子”理论:将热钱放进一个池子里,而不任其泛滥到实体经济中去,待其要撤退时再放出去。

因为这则新闻是在全球通胀预期日益加强,中国经济学界对热钱涌入担忧四起的复杂经济背景下。因此,不少媒体将这则新闻解读为周小川的“池子”指的是A股市场。更有媒体记者听风就是雨,直接言之凿凿地称“中国将用股市来圈住热钱”。一些经济学家也抢着出来作新的解读:认为池子应该是特指“准备金率”。

就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忽然在11月12日晚间爆出一条比较权威的消息: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当日在上海首度解读了周小川所提的池子概念——池子是指系列政策组合措施。至此,关于池子一说引发的五花八门抢新闻闹剧才告一段落。而之前因为不少受最早一些媒体误导,匆忙追高杀入股市的人们,更是把矛头对准当初把“池子”解释为“A股”的媒体,导致一些媒体的权威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受质疑。

2.断章取义型

经济学者刘纪鹏的一次演讲,一家媒体报道标题是《刘纪鹏:中国股市目前面临历史性机会》,另一家媒体却截然不同,《刘纪鹏称,中国股市其实大家并不看好》。

同一时间、同一演讲,同一个人的观点,为什么媒体报道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笔者认真全文查阅了刘纪鹏的演讲全文,他在演讲中有讲到这么一句话:“中国的股市其实大家并不看好,但是为什么就起来了呢?国际的因素,人民币升值、美元宽松政策,它的钱找到最好的地方,绝不是储蓄,另外本身的流动性热钱都来这儿了,为我所用发展我们好的项目。”他集中阐述的还是认为中国股市面临历史性机会。很显然,一些记者在听演讲时,没有通篇理解,而是听到哪里,就断章取义,这样做出来的标题,很显然就违背了新闻事实,违背了新闻人物演讲的主旨,也给读者造成误解。

荷兰经济大臣范德胡芬女士曾经来厦门参加“投洽会”,厦门日报记者前往采访时,听到这位女大臣说:“我们对成为中国第一贸易伙伴非常有信心。”当时记者兴奋之下,马上就想把这个消息发回编辑部。但转念一想,一个国家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应该在日常的新闻资讯中,就会有所体现,为何之前很少见诸国内经济新闻的荷兰,忽然有信心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记者带着“狐疑”,溯源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位女大臣说这番话的新闻背景,原来,荷兰并不是要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是在欧盟中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少了前提,就会谬之千里。如果记者没有带着“狐疑”去核对,听到什么就写什么,就很容易断章取义出现报道失实。

综上所述,这两类经济报道的失误,都根源于记者缺乏对新闻采访获得信息的狐疑,有狐疑才会想去求证,有求证才能对信息进行确认,有确认的信息才能保证报道准确真实。

二、狗耳朵:只言片语暗藏新闻抢占先机

一句话可能蕴含重大的经济信息。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早在2008年,厦门日报社旗下媒体的一位记者,在参加一次厦门市政协委员讨论提案时,不经意间听到厦门市政协港澳委的一位叫王春新的委员提出:“厦门在两岸三通后,香港的一部分资源优势会失去,……海西机会凸显,可以考虑把海西变成内地第四个经济区域,福建可能会向中央争取政策,把整个海峡西岸定位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划。”

一场司空见惯的分组讨论,一句瞬息而过的发言,听觉敏锐的记者却没有轻易放过。记者意识到,在两岸三通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央势必加大对福建作为海西前沿、对台辐射的作用发挥,也必然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这对于为一批有心等待时机进入厦门乃至整个海西投资兴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则非常重要的消息,对企业前景来说,也极富想象空间。

记者随即对王春新委员进行个别采访,就这一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核对。在次日的报纸刊登了王春新的这则分析消息,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转载,时隔一年多,海西经济区果然获批设立。这样的“抢新闻”,靠的不是“听风就是雨”的无依据猜测,而是基于对经济人物观点的忠实、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对瞬息而过的新闻信息的及时把握。

此外,经济学专家是活跃在中国经济领域的又一个备受瞩目的群体,他们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对经济发展有着精确分析和准确判断,也因此,他们发出的声音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沿海发达的特区城市,每年,总有不少国内外权威的经济学专家、教授来厦门参加会议进行演讲,厦门日报抓住这个新闻“富矿”,摈弃传统的会议新闻报道模式,从冗长的演讲内容中拎抓“狠话”,写作方法由硬转软,反响良好,契和了党报高端、权威的风格。 如,厦门日报曾多次报道“铁嘴”朗咸平,《“惊人之语”,得让人“惊”得有道理》,《“铁嘴”朗咸平,理财不炒股》等,文章记录一个焦点式的经济学专家辛辣语录,每一篇见报都引发读者的热烈讨论。

三、猪鼻子:从看似普通的信息中发现新闻之“机”

猪的嗅觉跟它的鼻子长相一样突出。科学发现,猪的嗅觉不但比狗灵敏,更重要的是它的嗅觉具有记忆功能。猪能把深埋地下2米的东西嗅出。在法国有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菌类“黑菌块”,不过它生长在地下很难找到,于是人们就把猪请来了,只要让猪闻一闻黑菌块的味道,它就能牢牢记住,哪里有黑菌块,它很快就能帮主人找到。

常听有些经济新闻记者抱怨说,他们经常要参加一些会议,拿一大堆资料。繁琐而无趣。其实,资料里面可能暗藏重大新闻线索,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培养出一个“猪鼻子”从一大堆资料中,嗅出深藏其中的线索。老到的经济新闻记者往往能从普通中寻找特别,从常态中发现异常,从枯燥中挖掘生动,从陈旧中提炼新鲜。要做到这些,就是要有猪鼻子的两个特点,一是敏感;二是记忆。敏感更是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生活。举个简单的例子,农产品涨价,什么样的记者能最早发现?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这位记者必须经常跑市场,二是这位记者必须对过去的信息有记忆存储,才能发现差别与变动。如果记者在日常新闻采写时,对经济信息写过即忘、采过即抛,他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反倾销、反吸收、反规避、遭遇跨国企业西门子商标抢注……早在几年前,遭遇这一系列事件的厦门东林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当事件过去后,媒体渐渐淡忘。厦门日报记者始终保持与东林电子的沟通联系,主动打听企业的动态发展,在与东林电子董事长的一次普通电话中,厦门日报的记者得知他最近很烦,于是很快地捕捉到这样一个新闻——在孟加拉千万只节能灯招标中,广东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告东林电子的“黑状”,东林电子正准备材料起诉雷士光电。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时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电话结束后,厦门日报的记者便采写了《争越洋订单,兄弟阋墙》的稿件,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报道了这一经济新闻,报道很快被网络媒体转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稿件见报的第二天,事件出现重大转机,雷士公司诚恳地向东林电子道歉,东林电子不计前嫌撤诉,双方握手言和。在这一事件中,厦门日报既抢占了新闻的先机,又发挥了媒体的作用,让一场眼看就要开打的官司在48小时之内宣告结束。(作者单位:厦门日报)

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2013年迎春座谈会纪要

2013年1月26日上午,在蛇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在福州于山堂举行迎春座谈会。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部分高级顾问出席,省民政厅社团局、省社科联学术部、省记协、省文史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应邀参加。大家欢聚一堂,互致美好祝愿,共迎新春佳节,并回顾2012年研究会工作,畅谈2013年工作思路。座谈会由本会副会长、法人代表林思诚主持,本会会长陈逸清代表本会总结了去年工作,对2013年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陈逸清会长说,2012年是本会正式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本会按照宗旨和任务,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弘扬了林白水烈士的革命精神。一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筹备,8月6日,在厦大新闻学院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纪念林白水烈士就义86周年,同时研究会的学术研究部在新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社会学术团体与高校相关专业研究机构的紧密互动,扩大了林白水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在青口镇青圃经济管理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完成了研究会新会址的搬迁安置工作。三是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林白水纪念馆院内的道路改造、花圃整建,使纪念馆的环境更加优美。四是清明期间,组织了缅怀林白水先烈的祭祀活动。五是在乡贤企业家的倡议和青圃幸福村的大力支持下,着手筹建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林白水敬老院,已完成敬老院的图纸设计。六是完成了2000册的纪念林白水就义85周年纪念特刊的组稿、编辑、印刷、赠送工作,以及研究会年检等常规性工作,还参加了社科联的各项会议活动。

陈逸清会长指出,2013年,我们要继续努力,拟办几件事。第一,继续完成去年未能落实的工作。第二,设立在厦大新闻学院的学术研究部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白水新闻实践的研究,争取出一批成果,在8月6日纪念林白水就义87周年座谈会上交流。第三,研究会于2009年3月28日成立到今年已是第五年,明年三月就要换届,今年要积极做好换届筹备工作。第四,清明期间,还要继续举行 祭奠林白水烈士的纪念活动。第五,积极呼吁推进建立林白水敬老院等工作。

座谈会上,高级顾问张锦才、颜振育、林智勇,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也相继发言,对进一步做好研究会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