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2期
www.fjsen.com 2013-03-14 15:30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报道视角:捕捉突发事件中的“正能量”

陈坦汶

惯性思维会给记者一个思维定式,突发事件是灾难性、灾害性、负面性的事件。记者会以最快的时间、最准确的描述告之听众、观众最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直播)的突发事情: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惨烈性场景、人员的伤亡悲情以及善后的救助和抚恤,最后的事件责任追究和教训总结,这已成为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

笔者并不否定这种思维定式对于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有必要提醒,在突发性的事件中,一些体现“正能量”的插曲或典型人物的行为经常会被巨大的灾难场景所掩盖,以致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忽视了“正能量”报道的分量。

当下新闻界所说的“正能量”是借用了天文学上的学术性语言: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能量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能量为负。从新闻报道的视角出发,新闻界所指的“正能量”是一切积极向上、向善的语言与行动,一切代表人类真、善、美的情感。

“正能量”的新闻通常出现在两种类型的突发事件中。一种是偶发的、单一的正能量突发事件,例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危险在阳台外托举失足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还有福州因为救落水女子而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此类事件一发生,一般情况下,稍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都会给予报道,因为它所显示的“正能量”是那么光彩夺目,不去报道或不去追踪报道或不去发表评论,那是记者或编辑部的失职,至少是记者的新闻敏感度降到不称职的地步;另一种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如大的灾难事故,大的天气、地质自然灾害。记者在接受海量灾难、灾情信息的情况下,往往忽视了混杂在灾难信息中体现“正能量”的人与事,以致能体现人类美好情感、体现社会正义力量、体现民众善心的新闻被忽视了。不过也有一种情况,记者也看到了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一些好人好事,也及时采访当事人。当事人回忆说,当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一种本能去救助或做好事、做善事。也许有些记者认为当事人的回答不豪言壮语、不出彩、不典型,因而放弃了追踪报道。其实回答“没想什么”、“本能”恰恰是一种“正能量”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人类在群体性社会生活中沉淀起来的互助友爱、见义勇为的公共道德已潜入大多数人心中。当危难发生时,潜存在一些人心中的美好情感被激发出来,成了他自己认为的“本能”、“没想什么”的举动,笔者认为,报道这些人“没想什么”、“本能”的举动,既体现了新闻真实的力量,也释放出“正能量”最能打动百姓的情怀。它可爱、可信、可学。

十八大召开前后,报道社会上出现的“正能量”将成为一种潮流。那么当社会出现突发性灾难公共事件时,我们的记者在思想上、在采访的预案上要时刻做好准备,及时地捕捉突发性事件中的体现“正能量”的人与事。作为广播和电视媒体记者,也许因时间仓促或突发事件的复杂性或某些报道的限制,不能当即播出,但并不妨碍你事先采访,将宝贵的声音录下来,将珍贵的镜头拍下来,可以为以后的追踪报道或者撰写、制作评论类节目提供珍贵的素材。

当然,报道“正能量”,并不是让记者对突发性灾难公共事件的灾难视而不见、见而不报。只报“正能量”不报或少报灾难性事件本身,是报喜不报忧行为,从本质上违背了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原则。如果这个度把握得不好,听众、观众就会指责记者把灾难当作表彰大会来报。

2012年度广播、电视新闻好稿必有“正能量”的典型报道。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