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2期
www.fjsen.com 2013-03-14 15:30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走转改”活动的洗礼与思考

陈景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新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

“走转改”,归根结底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群众心声,讴歌伟大时代。

首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当下媒体的自觉责任。

当前,世情国情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对台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平潭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其“先行先试、综合实验”的重任,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特点。这对我们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解决作风、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9年前,毛泽东说的这句话,一直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阐释。

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必须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新闻媒体不仅要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更要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从群众中来”,你的新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能很好做到“到群众中去”,你的新闻也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当前,“走转改”活动正成为新闻界自身的“新闻”,而坚持走群众路线,可以说正是开展这项活动的逻辑起点。显然,“走转改”,理应成为当下媒体的一种自觉责任。

作为新创刊的平潭时报,全体编辑、记者自觉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动“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牢牢把握基本区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两岸共同家园宣传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服务平潭的开放开发。

时报在版面安排上,开辟专版用于报道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进程,6名文字和摄影记者克服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下工地、跑项目,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实验区开发建设作品,并从创刊至今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向外界传递了平潭开发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坚定了外界对平潭开放开发的信心。

其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新闻贵在真实、美在真实、力量在真实。

近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远离基层、脱离群众,只接“天线”,不接“地气”。常言道,“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如果记者不深入基层,而是置身“屋”外,则无从知道“漏”在何处。一个游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媒体和记者,既有负于桥梁纽带之责,其作品也难以受到群众欢迎。

作为新兴媒体的一分子,平潭时报的编辑、记者坚持“走转改”,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生活,扎根实践,求真务实,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

走转改,要有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下,更多体现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实是新闻的职业底线,网络时代,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记者”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信息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专业媒体的地位在哪里,职业新闻人继续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有职业的精神、职业的规则和职业的态度。

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不是亲眼所见的不报道、不到现场采访的不报道”,坚决杜绝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的现象。平潭龙凤头海滨浴场,地处平潭最大的风口之一,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市民尤为关注。年轻记者张冬梅,也时刻关注着这一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

为了挖掘到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典型事例,她顶着大风,坚持在一线采访直至深夜,并撰写整版报道,大量鲜活素材的稿件背后,她付出的代价是:肺炎,并为此在医院连续注射了7天的点滴。

2012年7月2日,本报头版的《工地上,有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一文,获得了领导和读者的广泛赞誉,故事主人公赵勇的事迹之所以感人,在于他坚持项目工地一线,不辱使命,真诚为平潭开放开发做贡献,也在于记者在90多天的日子里,坚守工程一线,才能挖掘到如此鲜活和感人的素材。

摄影记者吴恩儿和念望舒,在今年初夏时分的一个夜晚,从18时至23时,花费5个小时泡在金井湾组团的各个项目工地上,一路泥泞、一路艰辛,收获了一路的惊喜和一路的感动。他们通过手中的镜头,真实记录了夜幕下的建设者风采,真实反映出了频繁见诸报端的“平潭速度”背后的故事。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深入一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察实情、讲实话,新闻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有效遏制低俗之风、虚假新闻等痼疾顽症,才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再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关键要在推出新闻精品上下功夫。

我们的报道,最终以什么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发挥什么作用,与文风直接相关。一篇报道,如果内容空泛,事实模糊,观点陈旧,语言乏味,套话连篇,冗长沉闷,肯定令人望而生厌。这就失去了刊播的意义。

改文风,就要改掉“八股腔”,就要自觉做到不低俗、不媚俗,力求言之有物、简洁明快,令人感到清风扑面。

平潭时报4月9日刊登的主要领导调研稿件——《把平潭打造成为国际森林花园岛》,一改过去领导调研的常规写作方式,通过侧记的方式,以记者所看、所记、所想的素材协作,文笔活泼,语言生动,既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又将领导调研的主要意图给予充分体现。稿件见报后,得到了实验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改文风,关键是要解决好“下”和“上”的问题,做到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沉下去,精品力作涌上来。要精心策划选题、周密安排部署,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关切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社会舆论的兴奋点,认真总结科学发展的新鲜经验,反映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挖掘身边榜样的感人事迹,回应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

2012年省委、省政府拉练检查之际,平潭时报编辑、记者通过为期半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制作,推出《比学赶超促开发》特刊,以特稿、平潭速度、平潭质量、平潭效应、平潭激情、平潭通道、平潭民生,全面反映过去一年平潭开放开发所取得的成效。

改文风,就要集中优势资源、选调精兵强将,深入采访调研、精心编辑制作,推出更多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精品力作,让优秀的作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真正深入人心。本报推出的《隧贯山河 道通天下》一文,通过扎实的采访和精心的制作,详细阐述了平潭成为隧道之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了这一支柱产业日后的发展方向,文章刊登后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

一篇报道是这样,一档节目、一个媒体,也是这样。

文风,体现作风。走基层成效如何,转作风转得怎样,最终,可由文风来检验。

新闻,既然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理,那么,“走、转、改”这三个环节,实在是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走转改”活动作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长修课,真正做到融入群众、融入基层不走过场,真正做到把身子沉下去、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采写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品,采写出反映实际、反映基层的作品。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走转改”活动常态化,避免“雨过地皮湿”,要建立健全“走转改”活动长效机制,完善考评和激励制度。

火热的实践告诉我们,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一定要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真正“俯下身”、“安下心”,以敏锐的眼光升华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报道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成果,以为“党和人民鼓与呼”为己任,倾心反映全区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推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传世佳作。(作者单位:平潭时报社)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