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2期
www.fjsen.com 2013-03-14 15:30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记者体会

我的“第一次”

林炜

进入新闻中心已有四个年头了,但参加省“两会”的宣传报道还是第一次。当得知自己被安排进今年省“两会”报道的上会记者名单时,那种感觉是既兴奋又激动。之前总是作为会外记者参加报道,无论是街采市民还是配发报道,似乎都没有办法让我真正体会到报道的紧张和重要,这次终于可以亲身感受一下“两会”的魅力。

第一次采访,从政协开幕开始。

1月26日,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正式开幕,作为今年跑政协的记者,开幕特写自然是需要参与的。一个个委员参加完开幕式,从会场蜂拥而出的时候,也是我们出动的时候。三组记者,拿着话筒,扛着摄像机,开始了对参会委员们的随机采访。委员们的心情似乎比我们更加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话发展,提建议,大家十分乐于接受采访,而其中也有一些委员是过去到各地采访时的老相识。我也从第一视角感受到了“两会”给这些委员带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不少委员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参加,只不过角色和身份不同。他们的心情,我想我最能够理解。沟通过后,连珠炮似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要履行职责的决心,表达了不辜负百姓重任的决心,表达了建务实之言献务实之策的决心。就这样,第一天的政协报道,在快节奏的海采下完成。

第一次下组,从佩服开始。

1月27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1月28日,政协委员们也开始分组讨论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分配采访任务的时候,我被分配到港澳特邀委员的三个组。来到会场,静候委员们都落座之后,精彩拉开了序幕。虽然委员们都是来自香港和澳门,但是发言的思路和语言组织一点都不差,而他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高度统一,那就是以福建人的身份,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期盼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可能是由于平时所处的环境不同,香港和澳门的委员们对于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更加直言不讳,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或有深度,或有广度,或有高度,没有过多的空话套话,每个人的发言结束后,都会让在场的其他委员,甚至是工作人员鼓掌叫好。看着名单,虽然这些委员们都是赫赫有名的港澳各大财团或者集团高层,甚至是老总,而每当我想要记录每位发言的委员名字的时候,他们总是表达出格外的热情和礼貌,对于这些身在港澳,但却心系桑梓的福建籍委员,我有着无比的佩服,福建的发展确实需要他们这并不微薄的一份力量来助推。

接着连续几天,委员们的分组讨论更加精彩。我陆续去往科技、社科、青联、工会、妇联、新闻出版界别的小组进行采访。在分组发言中,大家不分彼此的社会职务和行政级别,此时共有的一个头衔就是福建省政协委员。委员们都不愿意放弃每一次的发言机会,从各自所在领域,从各自的专长出发,你一言我一语,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建言献策,每个人的发言都是直奔主题。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没有发言的空档,没有发言的冷场,有的委员慷慨激昂,有的委员幽默风趣,有的委员冷静思辨,各种风格的建议和意见此起彼伏,当他们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整个会场的气氛就变得异常热烈,而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也成为了大家对福建发展的提案。

第一次“两会”报道,以难忘结束。

1月30日,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顺利闭幕。在闭幕式的采访上,又一次碰到了许多在分组讨论时认识的委员,而对委员们的采访,更是看出经过这次大会之后,对福建未来充满了期待。套用一位省政协委员的一句话,这是团结民主的高度体现,这个大会开得很踏实,很讲实际,而且真正意义上是为福建人民谋福利。

作为一名记者,亲历“两会”,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了这一次的体会,我想来年,我会更加希望能够再次成为报道“两会”的记者中的一员,用自己的视角来记录这一重要时刻。紧张,激动,佩服,期待,这就是我的第一次“两会”。(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