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崩岗地上崛起新家园

2013-02-25 15:16:58  来源: 东南网  作者: 刘益清  
视频加载中...

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5日讯(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章财根 吴清远)山上茶园层层叠翠,山下涧水淙淙有声。新春时节,记者来到安溪官桥、龙门等南部乡镇,但见到处是碧水青山的美丽画卷。随行的县水土办工作人员说,去年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完成治理面积15.4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尤其是崩岗治理探索出五种有效模式,成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由于黄壤遍布,土质疏松,加上人为破坏,安溪水土流失一度较为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813.67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26.61%,有崩岗12828处,约占全省总数的一半左右,崩岗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22.4平方公里。

近年来,针对不同崩岗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安溪探索总结出五种治理模式,即变崩岗侵蚀区为经济作物区、水保生态区、工业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生态休闲区。如,在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龙门镇,利用治理崩岗整理出工业用地3600多亩,引进了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旺旺食品、八马茶业等一批大项目,大大拓展了工业的发展空间;官桥镇长垅崩岗试验区等地,采取“上堵、下截、中绿化”的办法,对崩岗区进行了综合治理,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93%以上,成为水保生态区;在崩岗侵蚀严重的区域,通过综合治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安置的办法,集中建设农村住宅统建区,目前,崩岗治理区域已安置945户、3307人。

茶业是安溪第一民生产业,农民人均收入中56.2%来自茶叶。为让茶产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永续发展,近年来安溪累计投入上亿元,建设生态茶园25万亩,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等,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既防止水土流失、固氮,还能减少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构建茶园“三网”(“林网”、“沟网”、“路网”),安溪茶园土壤裸露现象根本改变,提高了茶园植被覆盖度,变“三跑”(跑水、跑土、跑肥)为“三保”(保土、保水、保肥),茶园面积连续六年保持在60万亩左右,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采矿业一度使安溪铁峰山等山脉岩石裸露,山体千疮百孔。为遏制这一势头,安溪县决定率先在全省实现石材行业全面退出。到去年3月,该县所有石材矿山企业73家、石材加工企业544家、小型加工企业(点)93家全面关闭取缔,生态环境尤其是流域的水质已显著改善。目前,正在加快石材企业用地收储和区域的环境整治、植被恢复工作。

据安溪水土办负责人介绍,安溪还不断加强监督执法能力,由水保、国土、环保、水利、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重拳打击各类水土流失违法行为,坚决杜绝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一年来,立案查处各种破坏水土资源违法案件63起。

安溪:听,生态的福音

经过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安溪城在水中、绿意盎然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刘益清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5日讯(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章财根 刘益清 摄)

崩岗变身“金窝窝”

近日,记者走进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珍山种植养殖基地。在这片500多亩的土地上,树木葱郁、花草繁多,生猪养殖场、有机茶园、经济林等“并蒂开花”,一个集养殖、沼气、茶叶、经济林、果树、蔬菜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场赫然呈现。可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千沟万壑的崩塌地?

2006年以前,洋坑村是有名的崩岗侵蚀区,崩岗侵蚀地总面积达4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13.34平方公里,有崩岗226处,最大崩岗年流失泥沙3000多立方米。

2006年以来,安溪县对洋坑村崩岗侵蚀地进行综合治理,对崩岗群进行强度削坡平整,修建谷坊、拦沙坝、挡土墙、排水沟等。

2009年,该村种养大户陈世哲承包了这片崩岗治理区,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生猪养殖场,种植120亩有机茶和350亩经济林。同时,采取全方位的水土保持措施,种植饲料黄竹草、绿化树,并配套修建少量谷坊和蓄水排涝体系。

此外,种养殖场还开展了以沼气、沼液为纽带的生态示范项目建设。沼液用来喷施茶园、果树、蔬菜、花草、林木,还通过管道输送给周边的农民无偿使用。同时,为85户农户提供沼气能源,入户率达94%。据估算,每年可为农户节省生活用能资金9万元以上。而陈世哲养猪、种茶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茶乡巧念“幸福经”

21日,记者来到安溪县西坪镇盖竹村,只见满山茶园青翠欲滴,不少茶山的顶部种上了山杜英、香樟等树种,形成丰富的植被群落。

茶叶种植户王庆章把记者领到了该村羊角尖山上自家茶园里。据他介绍,这片茶园原来有7亩,退茶还林后,集中打造4.5亩的生态茶园,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规划植树造林。山顶全部造林,山腰建设茶山林带网络系统,道路、田边、水边植树绿化。“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大大提高了茶叶品质,价格也上去了。”王庆章喜上眉梢。

西坪镇是铁观音发源地、安溪产茶重镇,但由于茶园大部分开垦于上世纪80年代,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加上滥垦茶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雨一大土就被冲走,一到夏天就缺水,茶农要肩挑背扛找水来灌溉,茶叶品质也大大下降。”西坪镇党委书记黄秀宗不堪回首。

为此,西坪镇多方筹集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1030万元建设生态茶园,分期分批对全镇的茶园进行改造,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力求平衡。2009年9月,安溪县还出台《百座茶园山体植树造林绿化规划意见》,每年规划100座茶山,由县财政资金保障退茶还林。

“如今,这里的茶山漫山绿意,住起来舒坦,日子也越过越富足了。”王庆章说。

【相关链接】

“四在先” “四治理” “四保障”

安溪县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坚持“四在先”、强化“四治理”、落实“四保障”。

坚持“四在先”:科学规划在先,编制“十二五”水土流失治理规划方案及年度治理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宣传教育在先;审批把关在先,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验收和监督;示范引导在先。

强化“四治理”: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探索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做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迹地生态修复治理。

落实“四保障”:执法保障,水保、国土、环保等联合执法;技术保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资金保障;责任保障,县领导全面挂钩治理项目和乡镇的水土保持工作。

【阅读延伸】

百姓心声

虎邱镇双格片区高建发茶业庄园高碰来:我们这个庄园位于高海拔,除了在田埂留草种草,梯壁种草也能有效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现在,草丛不仅能有效保持水土,还能做茶园肥料,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也很好,效益自然不用说了。

湖头镇党委宣传委员王建木:湖头镇山都村境内的小溪,以前一遇雨天,就会暴发山洪,涌进两岸的茶园,村民经常要人工排水,苦不堪言。去年3月,开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茶农们不再担心茶树会被冲走,茶叶品质也上了档次。以后还可以发展生态茶园观光、农家乐等旅游业。

官桥镇党委副书记钟聚财:官桥镇仙都村作为崩岗侵蚀典型区今年被列入省级项目,我们招引了安溪甲龙园艺有限公司入驻建设休闲农业观光项目,崩岗群正向休闲农业观光园转变。整个项目全面建设后,将切实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