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1期

2013-02-04 15:21:18  来源: 福建记协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福建新闻频道:守望美丽家园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福建是中国地质和气候条件最复杂的省份之一,也是国内生态资源最为丰富和保护最好的省份之一。在持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从2011年底开始,精心策划大型生态纪录片《守望》,2012年用了大半年时间在一线采访,跨越福建山山水水,记录了近40个普通福建人与生态相生相守的故事。五集大型生态纪录片《守望》于近期推出,每集30分钟,包括4到8个小故事,分别从海洋、河流、湿地、森林、土地等五个方面,用田野作业的形式展现了原生态画面——福建最基层老百姓的休养生息,从民生的角度和普通人的坚守出发,既呈现福建生态环境特点及影响,又展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中所面临的困境、经验与难题,既以全球化视野关注人与自然家园的忧患关系,又有福建人自发的维护和信心, 以普通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人们对福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及人们对于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共赢的信心。

《守望》播出后,在普通观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守望》主题突出,节目视角独特,细节场景生动,有深度、感染力强。是新闻部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优秀的具体实践。节目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正视忧患,弘扬正能量

《守望》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着手,通过三十几个小故事,从经济发展、政府作为、历史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角度,既展现了福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也展现了福建各级政府和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收获,弘扬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守望》摄制组历时半年,走访福建多个县域,运用画面、数据等方式,生动地展示福建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在气候条件上,福建又是台风、暴雨多发地区,在地形地貌上,福建的海洋面积超过陆地面积,在陆地上,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面积超过80%。这样复杂的条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

《守望》不仅展示福建的生态困境,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场景,讲述了人们如何通过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得到收获。

例如,在《守望》第五集中就讲述了,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一旦暴雨就发生泥石流,山上是寸草不生的“火焰山”,但当地农民数十年来,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下,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把“火焰山”改善成花果山,人们也获得了丰收。

同样在这一集中,《守望》也讲述永春县的山区,因为泥石流频发,人们只好离开土地肥沃的故乡,用一个个细节,展示人们的不舍,但同时也描述当地政府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居住,协助村民在城镇里盖了更好的住所,得到了宜居。

这样的故事,不仅让人们看到福建生态环境的主要难题,也生动展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福建人的必要选择,而且也能从这种选择中获益的理念。

二、紧扣大民生,正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十八大报道指出,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李克强同志在去年12月12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强调,“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既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也要有‘登高峰’的必胜信心。”

近几十年来,福建存在的生态难题主要来自于发展,而福建人现在也已意识到解决生态难题,也必须依靠发展。

和世界许多地方的发展过程一样,近几十年福建社会经济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但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守望》展现了这种问题,但同时也就事论事,体现了福建人如何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如何努力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第二集的“河流”篇中,讲述了在福清市东南村,养殖业增加了人们收入,但在5000人口的村里,竟然连续三年找不到一个体检合格的适龄青年入伍,这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于是人们自觉自动拆除养殖场。在周宁县鲤鱼溪,因为发展旅游业导致鲤鱼几乎灭绝,反过来让旅游业受损失,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人们立即纠正这种问题,并获得收入。

但节目不仅仅陷于“污染——纠正”这样的故事框架,在同一集里,还讲述福清东张水库成立水保科,时常监测水质和及时预警,预防饮用水污染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现人与自然,生态与发展的关系。

《守望》中,几乎每一集,每一个故事,都通过精致的细节刻画和精心的结构编排,既让人们看到当前福建生态环境的难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许多人正在为改善环境做出巨大的奉献。

三、重视当下作为,展现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

2012年3月,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早在2000年,福建就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2002年,在时任省长习近平的推动下,福建编制完成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也成为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指标均为优的省份。

《守望》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着手,从经济发展、政府作为、历史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角度,重点讲述2000年以来,“福建人与自然相生相守的故事”,展现福建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付出的努力以及观念的变迁,弘扬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同样以第五集的“土地篇”为例,在这一集中,讲述了安溪县全县关停石材业的案例,安溪是福建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但也是福建省石材加工业的大县,不仅每年贡献上亿元的财政收入,而且也是许多家庭和小企业的产业支柱。是安溪发展初期,人们没有意识到,开山采石会严重伤害生态环境,但是随着石材业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当地政府终于下决心要全县关停石材业,这对政府来说,是迫不得已,对于民众来说,也难以接受。

但是,过了不久,人们就发现,关停石材业后,不仅人们居住环境变好,而且因为生态环境变好,安溪的茶产业也得到长足进展,许多石材商人转行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事业,也获得很好的收入,县财政也有增长,所以从长久来说,关停石材业,是生态、群众、县政府三赢的行为。

生态环境的改善,既需要政府作为,也需要民间努力。《守望》中处处体现这种来自群众的的努力,例如在第一集“海洋”篇中,讲述了厦门市一对父子22年来,一直坚持种植红树林的故事,还有第三集中福州市的志愿者保护湿地的故事,以及第五集中华安县的茶园主人坚持不用农药、化肥的故事,让人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为生态保护做出努力。

这样的故事结构不仅表现了福建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也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理念。

四、视野开阔,形式创新,制作精良,可看性强

《守望》突破同类型节目轻描述、重说教的形式,每集讲述4到8个故事或人物,以鲜活的事实和老百姓亲身体会来说话,以点带面,通过不同的侧面,翔实地展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为守护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以及从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得到的收获。

《守望》以事实说话,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生态环境与老百姓关系,让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所有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最大的“官”,也只是一个村支书,这样的人物故事,使节目更贴近现实,更贴近基层群众,让观众更加喜闻乐见。

为了让展现细节,《守望》摄制组不仅到深山老林,也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滩涂海岛。为了找到生动的画面,记者加班加点工作,像拍摄沙溪捕鱼人,记者从晚上10点跟拍到早上6点。为了表现生态环境的变化,记者常常为了一个镜头跟拍10多个小时,像为了拍摄厦门鳄鱼屿红树林区的生态,记者因此被虫子咬伤,住院两个多月。

《守望》立足福建,但视野拓展到全球,通过把福建的生态与全球生态状况相联系,使节目更具深度。

《守望》立足现实,但视野追溯到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使节目更具厚度。在《守望》的第五集“土地”篇中,以武夷山茶农喊山祭祀仪式开篇,在第三集《森林的回归》中,也有一个建瓯市农民家族持续600多年,守护森林的故事,这些故事表达了福建人在千百年来直到如今,一直以极大的耐性和专注守望土地的情怀。这样的故事也让《守望》既展示人文情怀,也展现出福建人尊重自然的历史渊源和自然伦理。

《守望》画面丰富,场景细节生动翔实,信息量大,制作精良,可看性强,展现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节目不仅蕴涵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题,体现出对生态环境关怀和前瞻性的生态危机意识,唤起大家保护家园的意识,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很好地践行十八大精神,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更多>>传媒聚焦
更多>>图说传媒
更多>>佳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