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癞痢山”到桑田 福建宁化的绿色变革

2013-01-31 15:15:30  来源: 福建新闻网  作者: 王榕春  
视频加载中...

福建新闻网宁化1月31日电 “以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连草都不长。”30日,站在福建省宁化县谢家小流域万亩新植水保林山头上,宁化县水土保持办主任廖善评说道。

千年古县——宁化,地处福建省西部,是福建省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6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廖善评指着万亩新植水保林回忆道,这里曾经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一下雨,泥土顺着雨水滑下山坡,山脚下大片良田顷刻毁掉。“真的就是老话说的‘下雨一刻水冲沙,三天无雨干巴巴’,一点都不夸张。”

廖善评说,“这里的马尾松都已种10多年,但只有1米多高,这是因为紫色土土层太薄,太过贫瘠,植物存活都很难。”

宁化县属紫色土流失区,紫色土土层浅薄,经雨水冲刷,土层逐年变薄,成了红石骨子土,被老百姓称之为“瘌痢山”。

为让“瘌痢山”变绿,宁化配套推出多项新措,除了封山育林,还采取林场开发、大户承包开发、股份合作开发、合作组织开发、社会参与开发等多种模式,对水土流失区实行封禁治理。截至2012年,宁化已引进千亩以上承包大户11户,其中5000亩以上3户。

蒋加棣便是宁化引进的大户之一,去年6月他在宁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金银花种植。“有政策的帮扶,专家的技术指导,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能为生态做贡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再好不过了。”现在他的金银花已经种植3000余亩了。

“瘌痢山”不仅要变绿,还要变桑田。宁化县官方透露,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是宁化县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特色。

针对紫色土里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元素,适合种植油茶树特点,宁化县在水土流失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根据水土流失的强度,宁化县采取营造水保林、种植油茶、坡改梯种植草种等不同的措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新植水保林1.48万亩、油茶林3.21万亩,封禁治理9.64万亩。

“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长期从事水保工作的廖善评说,要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关键要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生态好转带来的巨大效益。”

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廖有伟,是从蒋加棣那承包了10来亩地种植金银花的“小户”,“种植这些金银花和外出打工一样的,有收入,利用的还是农闲的时候。”

蒋加棣说,随着金银花大面积的种植,从种植、采摘、加工都将需要诸多劳动力,将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加收入。

目前,宁化仍有近40万亩未开展治理的流失地,多为陡坡地、侵蚀劣地不利于植物生长。同时流失区人多地少,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压力大。2013年,宁化预计将投资1.5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