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2年第12期
www.fjsen.com 2013-01-07 16:32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寻宝”,走进基层

———开展“走转改”活动的认识与感悟

陈龚清

基层永远是新闻工作的源泉,那里蕴藏着新闻稿件写作中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素材,是新闻从业者勘探不尽的“富矿”。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把镜头和笔触多对准基层,认真挖掘,定能写出好作品来。这是2011年8月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给我最为深切的感受。

新闻稿件不同于平时的写作,思考到哪就写到哪,它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假新闻。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稿件写作的难点,也是其魅力所在。每当看到自己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经过劳动创造流淌成了一篇篇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报纸这个平台上把基层优秀的典型、生动的故事、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宣传出去,当记者的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行业报,多年来,海峡资源报社始终把反映基层、服务基层作为办报的方向,对于采编人员,报社的要求是必须深入到镇、村,到田间地头,到矿山现场,充分掌握材料,了解真实情况。作为当中的一员,我严格按照报社的要求,坚持深入基层,先后到三明、南平、厦门、泉州、宁德等地的一些县市采访,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各地的变化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些地方也成了我留下身影最多的所在,也成为了用手中的笔写好新闻稿件的“活水源头”。

2011年8月中旬,来到三明市梅列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建设现场采访,几十台挖掘机、运输车、推土机来回穿梭作业的场面蔚为壮观,耳畔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霎时震撼了我的心。那一刻,我觉得,纵使学识再高,若不是亲临现场,也无法组织出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这一场面。只有身入基层,亲历劳动现场才能真正感悟到劳动者的艰辛,带来的新闻报道才是朴实感人的。回程后,我即写就了《坡地工业畅想曲》一文,介绍了该市山坡地利用的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坡地工业提供了借鉴。而在梅列区碧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区,在枝头挂满提子的钢架大棚里,我又感受到了村民们当起农业工人的意气风发,让我分享了土地流转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与喜悦,而这些也给我提供了写作《流转出财富》一文的丰富的素材,在本报刊登后还被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8月下旬,在邵武、光泽的农村,我采访了废旧鳗池复垦成良田,以及灾后重建新村建设的情况。所到之处,群众质朴的话语、新农村处处洋溢的新气象,犹如春风拂面般涤荡着心灵,而回报他们的,唯有用同样质朴的文字表达出他们平凡的世界。

在报社总编的带领下,9月中旬,我们前往厦门市同安区汪前村采访,一到那我们就深入山区采访旧宅基地复垦的农户,那是一个位于厦门市北部崇山峻岭中的一个革命老区村,在2010年开始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该村复垦了耕地22亩,走在了厦门市农村土地整治复垦工作的前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访当中,我们走入田间地头,进入农户家中,听村干部介绍,与老乡们攀谈,掌握了许多鲜活的实例,也体会了他们对耕地复垦的喜悦之情。这些生动的话语、灵活的场景是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来的,只有到群众中去,和他们交朋友,与他们心贴心,才能和他们一道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才能在稿件中融入真情实感。

当然,来自基层的新闻素材林林总总,并非“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新闻是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的产物,信息化时代,每到一地,总能搜罗一堆相关的材料,总能听到许多与采访对象关联的话题,有时对方费尽笔墨长篇罗列的材料却非稿件所要表达的重点,滔滔不绝反复强调的事例却只能一笔带过,枉费诸多心思。这就需要记者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捕捉蕴藏于纷繁复杂、“乱花迷人眼”的材料与事例中的线索,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有针对性地穷追到底,然后细心思考,才能做到抽丝剥茧,从不起眼中“淘”出养眼的“宝”。

2012年5月,受报社安排,我来到尤溪采访,原计划只想写一篇该县金东矿业有限公司绿色矿山建设的稿子。采访结束后,顺便到尤溪县国土资源局拜访,结果了解到该局半年来有许多好的做法与改变,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新线索。于是我就顺藤摸瓜,向编辑部汇报后继续留在当地,深入该县城南工业园区,联合乡地灾搬迁安置点等现场采访,回来后在完成原采访计划的稿件外还额外地写就了尤溪县低丘缓坡地利用、青山挂白治理、尤溪县国土资源局为教育用地提供服务等稿子,并提供了一张安置新村新面貌的图片。一次基层之行,既摘得了西瓜又捡了芝麻,收获的喜悦不言而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久居于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森林都市,按部就班于办公室网络或案头的环境,时日一长,职业倦怠之感便繁衍于心田,偶尔不免有才情枯竭,江郎才尽之叹。若逢其时,不妨走出城市,走向日新月异的农村,走进充满活力的工厂,去闻一闻泥土的芬芳,听一听机器的轰鸣,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工作状态和属于自己的精神享受。基层永远是新闻的沃土良田,到那里去,到群众中去,在广阔天地里把他们当成良师益友,才有新闻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对于这点,我坚信:过去提倡过,现在再强调,将来一样要传承与发扬。(作者单位:海峡资源报)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